“校園一卡通”綁定各項服務添煩惱
“新生入校,學校要求必須購買‘校園一卡通’,可是這個綁定了就餐、用水、打電話等各項服務的手機式一卡通,僅支持聯通手機卡。我們試用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它并不通暢,也不方便。”近日,關于“校園一卡通”,在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的新生中開始出現抱怨聲,覺得學校在一些硬件環境設施尚不完備的情況下,使用手機卡綁定校園各項服務,強制學生消費,有點說不過去。前日,記者前往該校校園就“校園一卡通”進行了解。按受訪學生的要求,報道中隱去了這些學生的真實姓名。
新生必須辦“一卡通”
受訪的新生們說,到學校報到的那天,新生辦理各種報到手續都以流水作業的形式進行。所以,如果不交50元辦“校園一卡通”,接下來分宿舍一項就不能按順序進行。“我來太原上學前,媽媽已提前為我辦理了一張本地手機卡,報名時,我本不想買‘一卡通’,盡管交50元費用,可以得到‘中國聯通’提供的一年450元的通話費。”大一新生小A說,“可‘校園一卡通’是將就餐、用水等校園服務與手機卡綁定在一起,如果不購買,今后用水、吃飯就成了問題。何況,辦理手續的老師也說,新生必須買,我只好買了。”
一些新生也如小A一樣,在報到時被要求必須買,他們就都買了。據了解,今年該校新生有三千多人。
“學校曾說明如果不用一卡通也可以,但要遞交一份由班主任、系主任簽字的說明。對我們新生來說,幾乎不可能,這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消費。”新生小B說,新生們為了能夠在大學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不想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他們多數只能無奈接受。
該校一名大二學生介紹說,去年學校開始實行一卡通信息化管理,但當時沒有強制消費。可據學校現在的規定,如果老生因卡丟失或消磁等原因需補辦老式飯卡或用水卡,今年就不可以了,都須交50元辦理“校園一卡通”。
強制消費帶來煩惱
“校園一卡通”本意是給學生提供方便,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它并不方便,反而給新生帶來了一些煩惱。“打開水時,先用一卡通手機刷一次,出水;然后再刷一次,停水。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插一卡通的手機款式各不相同,有時候感應器不靈敏,弄得有人打水時心驚膽顫,生怕不小心燙著。”
“我們好多新生沒多久就不得不拿上了兩部手機。”大一新生小B將兩部手機遞上前讓記者看,并解釋道,學校有兩大舍區,一是行知舍區,二是森博舍區。新生基本上安排在行知舍區,由于綁定校園服務的手機卡網絡信號在這里覆蓋較弱,在使用手機過程中,經常發現手機顯示無信號。有時,好不容易接通電話,但通話質量很差。因此,不少新生只能將“校園一卡通”的手機通話功能閑置起來,自掏腰包重新購買其它手機卡。
“然而,一個學生承擔兩部付費手機的費用,自然會增加學生和家長的經濟負擔。”小B這樣說。新生小C告訴記者,他們班上有四十多個學生,由于“校園一卡通”刷卡不便、通話難等原因,入學至今短短的一周時間里,已有三十多人拿上了兩部手機,一個專用于通話,一個專用于刷卡。而那只有一部手機兩張卡(即“校園一卡通”和另外一張手機卡)的學生更不方便,整天在通話、打水、一日三餐間,忙不迭地關機、換卡,以應付不同需求。
新生小D說,因為擔心手機丟失,同宿舍的同學成天盯著自己的手機,生怕丟了后吃飯、喝水成了問題。
“一卡通”不通引爭議
一位學生家長對此事表示不理解。他說,學校搞信息化基礎建設是件好事,可是在硬件設施不齊備(網絡信號覆蓋不好等)的情況下,便讓學生捆綁消費,讓一張本該為學生帶來便利的“校園一卡通”,成為學生的負擔,于情于理說不過去。
“現在是一個宣揚個性的年代,大學生是一個走在時代前沿的群體,對入學就辦手機綁定卡且采取‘沒有選擇’的方式,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小A說。另一位家長也指出,校方不顧“校園一卡通”的客觀使用環境是否成熟,學生使用是否方便,便強勢推出“校園一卡通”,無論如何,該行為難以贏得新生們的掌聲。
新生們期盼,校方能盡快解決“一卡通”不通的現實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