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環節締造牛肉食品安全零缺陷
重慶牧牛源牛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肉牛產業化領域實施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高度整合了肉牛產業的產業資源和區域布局,涵蓋了由牧場到餐桌全過程的諸多環節,以消費者為導向,通過養殖屠宰加工物流銷售進行全程信息化控制,確保食品安全可檢測、可追溯,實現“從牧場到餐桌”的肉牛全產業鏈貫通。
“目前,牧牛源已開始以IMS為手段著手完善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監管一體化工作,我們將通過養殖、屠宰、加工、物流、銷售、追溯6個環節的嚴格檢測與監管,締造食品安全零缺陷的牛肉制品。”牧牛源公司總經理熊德明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養殖環節:讓每一頭牛都有身份證
“我們將嚴格把控食品安全環節,從源頭就開始控制質量。”熊德明稱,“每一頭牛我們都有身份識別系統。”
“離子遷移譜儀上馬后,在肉牛養殖環節中,牧牛源公司將采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對公司繁養肉牛植入唯一的身份識別號碼芯片,建立肉牛基礎檔案。”熊德明解釋說,“養殖人員可通過RFID手持閱讀器,讀取RFID電子耳標進行身份識別,根據其對應身份將采集的飼料喂養、疾病防疫、牛犢繁殖等信息通過GPRS、CDMA或WIFI上傳到養殖管理系統中。”
另外,在飼養期間公司將率先使用離子遷移譜儀技術,對喂養飼料、草料、水質等采樣進行質量安全檢測,并將檢測結果通過互聯網與標準圖譜數據庫比對,其比對結果同步傳送到牧牛源一體化管理系統中。
屠宰環節:讓牛肉質量更安全放心
據了解,肉牛屠宰環節是一體化項目中的核心內容,它是活體牛到牛肉的轉化環節,是肉牛生產實現全程質量安全檢測、追溯的關鍵。這套體系建立之后,牧牛源將會如何保障這個環節的食品安全?
據介紹,公司將通過對屠宰場的信息化管理、關鍵點控制、追溯信息采集、質量安全控制等環節,同時運用RFID射頻技術、離子遷移譜檢測技術、二維條碼技術、無線信息傳輸技術,實現肉牛屠宰全程的管控。
肉牛屠宰前,使用RFID手持閱讀器,識別屠宰肉牛身份,同時生成與其對應的屠宰碼,在屠宰、分割時做好指定的標識牌,做到宰前肉牛與屠宰分割品的準確對應。
同時在分割冷鮮產品包裝入庫前,通過離子遷移譜儀對入庫產品進行分類檢測與記錄,保證產品質量,最終完成包裝二維賦碼分類入庫。
從RFID、屠宰碼、標識牌到二維碼,四者相互關聯形成完整的質量追溯信息鏈條,保證屠宰、分割環節的質量安全。
加工環節:全信息記錄
在食品加工環節中公司將采用二維條形碼標識技術,對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采購、倉儲、包裝、質檢等環節進行全程信息記錄。
公司還將對加工所需輔料、包材等采購物資使用離子遷移譜儀檢驗分批,使用二維條形碼進行統一區分管理,并將其信息存儲在生產加工管理系統中,在進行生產時通過對生產工藝流程的監管,實時將其記錄在管理系統中,做到質量安全管控。并在形成加工成品后對其進行分類入庫批次賦碼,完成生產加工最后環節。
物流環節:智能化管理
物流運輸環節,公司將通過物流運輸管理系統,對物流運輸中的調配、配載、路線、車輛與司機、計費與結算進行智能化管理,實現公司在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等運輸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并提供物流運輸追溯信息。
此系統基于GPS/GIS的集成,將實現定位、導航、在途監控,對車輛進行跟蹤管理,保證運輸品在運輸環節中的可追溯。
銷售環節:實時準確記錄銷售數據
公司將通過銷售管理系統實現從源頭控制到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信息管理,可快速查詢其銷售商品的市場覆蓋情況,實時、準確地獲得各地銷售數據,為產品的追溯與召回建立有效的依據。
追溯環節:3種終端檢測
“質量安全追溯是牧牛源產業鏈發展的最重要環節。”熊德明稱,一方面將會實現銷售終端產品在公司內部的全程監控,另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一個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查詢平臺,消費者將全方位地了解公司產品的溯源信息與安全狀況。
“質量安全追溯方式提供了3種終端檢測。”熊德明介紹稱,預計到2012年5月,消費者可以通過離子遷移譜儀1000型,將購買的食品放入檢測儀器中,直接檢測所購買食品的安全性。消費者也可登錄牧牛源公司食品安全公共追溯平臺,輸入產品包裝上的條形碼便可查詢產品溯源信息;還可使用手機終端查詢,通過自身手機上的二維碼軟件,掃描包裝上的條碼根據步驟也可實現產品的溯源信息。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