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呼和浩特實現就診“一卡通”仍需時日

作者:張彥
來源:呼和浩特晚報
日期:2012-02-10 09:16:23
摘要:呼和浩特記者:記錄一個人從生到死的所有醫療信息,能看病掛號,能醫保報銷,甚至還能有銀行卡功能,這就是居民健康卡。

  呼和浩特記者:記錄一個人從生到死的所有醫療信息,能看病掛號,能醫保報銷,甚至還能有銀行卡功能,這就是居民健康卡。

  2月2日,衛生部公布《居民健康卡管理辦法(試行)》,將推動實現居民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一卡通”。7日,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目前首府醫院的基礎信息化建設還沒有全部完成,真正實現“一卡通”還需多方努力。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真正實現全國就診一卡通,仍需要一段時間。

  患者到各大醫院看病,都需要先辦理一張就診卡,憑卡掛號、就診、檢查、開藥,節省了患者的時間。但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市各大醫院的就診卡仍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不能互相通用。

  2月7日,記者來到內蒙古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三樓診室,一名患者正在看病,根據病人的描述,醫生很快確診了病情。醫生拉出辦公桌下的鍵盤,在電腦上直接開好處方,藥名、劑量、價格都列得一清二楚。過去,醫生對藥房有無某種藥品、藥品單價及總費用等情況均不清楚,常出現患者往返更換藥品的情況。而今,所有藥品信息都在醫生掌控中。

  “要是各醫院間的就診卡能通用,實現一卡通就好了。”市民張女士說,在內蒙古婦幼保健院看病前,掛號時被告知須先填寫就診信息,辦一張就診通,拿卡就醫。“其實,我已有4家醫院的就診卡了,加上丈夫和父母看病用的,家里有近10張就診卡。”

  在內蒙古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大廳,記者見到了拿著就診卡的胡女士。胡女士告訴記者:“我手里這張就診卡是我婆婆的。自從去年我婆婆看病住院,使用了這張卡,現在不用總找之前的就診記錄本了,原來每次看病都得找上一次的就診記錄,方便醫生了解我婆婆的病史,現在有這張就診卡,省事多了。但是有一點不方便,就是在誰家看病,就得用誰家的卡,要是都統一了,那就更好了。”

  記者采訪發現,由于各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步伐不一,用卡方式也不同。有的醫院就診卡無需充錢,醫生開藥和開化驗單時向卡中輸入信息,患者再到收費窗口交錢。有的醫院辦完就診卡后,需先向卡中充錢,醫生直接劃卡結算,就醫完畢后患者可到窗口再退還余額。

  除了就診,醫院的就診卡目前還無法記錄患者的就診信息。同時,在醫保報銷方面,城鎮居民醫保用的是醫保卡,參加“新農合”的患者需要提供新農合醫療證。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居民健康卡管理辦法(試行)》,各地可將居民健康卡與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務卡“多卡合一”。各醫院自己發放的醫療卡將逐步過渡為居民健康卡。

  記者在醫院采訪發現,患者希望盡早能實現一卡通,同時醫院本身也希望能盡早實現一卡通。“不要說患者,我自己手里就有兩張醫院的就診卡。我們各醫院間還就此事溝通過,但并不是醫院一己之力就能解決的。”某醫院負責人王院長告訴記者。

  王院長說:“由于醫生書寫水平不等,加上門診工作量大,個別醫生的處方難以辨認是十分平常的事,由此認錯醫生處方、拿錯藥的事并不鮮見。就診卡在‘電子處方’這方面的好處十分明顯。它能為群眾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是醫院‘避險意識’、生命意識的提升。‘電子處方’公開化、開放化,可以隨時查詢藥品、診治項目和各項收費。患者要是錢不夠,或者對哪種藥物過敏,醫生立即就可在電腦上查詢庫存藥品,增強了調換藥品的科學合理性。醫院將知情權還給患者,消除了收費疑慮,拉近了醫患距離,增加了信任感。”

  患者徐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希望就醫可以實現一卡通,這樣對我這種老家在外地的人來說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我曾經做過膽結石手術,今年過年在老家的時候又犯了病,我被送到醫院后,在疼痛難忍時還不得不接受醫生的病史詢問,這實在是受罪啊!要是全國實現了一卡通,這樣我只要給醫院就診卡,或報上有效號碼,這些問題就解決了。”

  內蒙古醫院的專家劉靜醫生告訴記者,現在居民流動性很大,一旦居民健康卡實現全國通用,最大作用是使跨地區就醫變得方便容易。

  “衛生部此前就曾經在北京和寧夏試點‘銀醫一卡通’。”呼市衛生局醫政科李科長告訴記者,“目前,一卡通已經升級到二代版本,具有電子芯片的功能,相比原有的卡,能記錄患者的醫療信息,就診時醫生一刷卡就能了解患者繼往病史,縮短診療時間,提高診療的精確性。”“如果將來真的實現了就醫一卡通那對全國人民都是有好處的,這樣方便了醫患雙方,有利于醫生第一時間了解到病人的病史,也可以更有效的救助每一個病患。”李科長說。

  居民健康卡國家層面的政策已經出臺,但市民何時才能享受到健康卡帶來的便利?衛生部表示,今年將啟動各省市自治區居民健康卡試點,爭取“十二五”末,居民健康卡持有率達到80%。

  居民健康卡到底是什么卡,為此記者采訪了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相關負責人王瑞芳。“居民健康卡將集社保卡、新農合一卡通、醫療機構就診卡于一身,記錄一個人從生到死的所有醫療信息。”王瑞芳告訴記者,衛生部要求居民健康卡必須具備三個功能:個人身份識別功能、支付功能和基本健康信息儲存功能,包括血型、疫苗接種史和藥物過敏史等。

  王瑞芳說:“一張全國通用的居民健康卡最大作用是使跨地區就醫變得容易方便。一方面它能保證治療的連續性,醫生刷一下卡就能掌握患者的基本健康狀況和此前的治療檢查情況,比患者自己講述的要準確得多。另一方面,它具有社保結算功能,未來有可能實現跨區域費用結算。”

  2012年我區將擴大醫療數據資源共享試點醫院范圍,加快電子病歷建設,實現院內診療信息共享。依據醫療機構需求,逐步建成光纖主干網(數據中心及三級醫院)、寬帶專用網(二級醫療機構)、VPN網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層衛生專用網絡架構,實現醫療數據、診斷影像、遠程會診等數據的遠程傳輸。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包頭、赤峰等地已經開始試行居民健康卡。不過,要想全國通用還有待時日。

  據了解,異地就醫報銷煩、報銷難一直是困擾醫保的難點。隨著流動人員、異地居住、異地安置人員不斷增加,參保人員就醫報銷不便、報銷周期長、個人墊付資金負擔重以及往返奔波麻煩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一卡通”是減輕參保人員看病負擔、免除奔波之苦的一項重要舉措。市社保局醫保科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就醫實現一卡通,就可以減少異地報銷的時間。

  內蒙古社科院副研究員孫曉剛認為,使用健康卡實現就醫系統化管理,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由于患者的過往信息全部透明,可以有效防止個別醫生為謀取利益開“大藥方”、做“大檢查”的行為,相關職能部門也應通過健康卡隨時對醫院進行監管,發現違規行為及時進行糾正。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健康卡內儲存的信息也可以作為有力證據,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利益。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