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控股集團CAPP工程師王利春:用數字點亮笑臉
	江蘇 2012-02-27(中國商業電訊)--前言:目前線纜制造企業的工藝設計主要靠手工或借助Excel等工具來完成,作為我國線纜行業龍頭企業,遠東控股集團一個普通的工程師通過四年的摸索,首次開發出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CAPP)系統,使本來需要半天的工作量銳減為幾秒, 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成本。是怎樣一個人可以將這個浩大工程從不被看好到現在為大家所用? 
	
	他從事計算機工作已經十二年了,每到一個公司都會被委派最重要的任務。他為人和善,虛懷若谷,他每天與乏味的數字打交道,但他并不因此覺得孤獨,他在數字的海洋中解放了工藝員們的手工勞動,找到了自己的樂趣,點亮了他們的笑臉。他就是王利春,遠東控股集團信息中心的一名普通的工程師,遠東電纜有限公司CAPP開發項目的責任人。
	
	和衷共濟,齊創佳績
	
	初次見王工,便能感受到他睿智眼睛里透出的不驕不躁的沉穩氣質。談到CAPP項目,他告訴我,這個項目的成功,是很多人付出辛勞一起得到的成果。項目實施后之所以可以達到今天的成效,他最要感謝各位工藝員的支持與幫助。
	
	如今,第一個使用CAPP的架空導線研發部的領導徐靜說,“CAPP系統的應用非常成功,”從前員工總是在大量重復地做著計算,現在,線纜的制造工藝被編入了CAPP,員工只需輸入規格、型號,系統自動生成該種產品的工藝文件,并自動生成工藝卡片,以前手工要半天的時間,現在幾秒就出來,著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減少了差錯和人為等因素,因此現在的工藝人員可以騰出大部分時間精力去做其他技術研究工作。當被問到剛實施時對CAPP的信任度時,徐靜也實在地說是有過質疑,“以為總會有一些計算達不到人的思維,必定需要人為計算,但是經過多次的比對,發現結果很精準,現在我們都百分百地信任了。”說到這里,她會心地笑了。
	
	還有一位剛進入技術研究院的工程師,她很感謝CAPP系統讓她對陌生的工藝可以立馬上手。的確,新員工并不那么容易得心應手,老工藝員的工作時間久,經驗豐富,所以人員的變動必定會造成工藝流線的流失。現在王利春將CAPP與電纜工藝結合,很好地采集并保留了工藝技術。架空導線研發部的領導龔欣明說,“CAPP系統的應用和優化,對于遠東來說是一個關鍵節點。”確實如此,CAPP系統為遠東控股集團的電纜制造工藝起到了很好積累沉淀的作用,是寶貴的無形資產,是遠東百年大計的戰略基石。
	
	面對這么復雜的項目,可想而知,今天為工藝員所用的便捷的CAPP系統中包含了王利春以及工藝員們的多少心血啊!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一個如此浩大的工程實施起來怎么會輕而易舉呢?對此王利春的回答是“努力”,一種為CAPP付出遠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其實王利春來遠東之前并沒有接觸過電線電纜方面的知識,但是卻要利用電纜工藝編制出CAPP這個200G數據量的系統。200G的數據量,也許對平常人來說這只是一個數字,但是對于王利春來說卻是從單個型號規格工藝數據累積成1000多萬的數據,是配備2臺電腦一臺運算一臺編寫3個月僅能實施一個工藝,是最多的時候用工藝員的五臺電腦進行運算,是為了編制算法連續一個禮拜通宵,是為了趕進度在編寫一個工藝的同時還要開辟另一個電纜類型,是優化工藝時因為一個小小的改動就要牽動多少的計算和驗證,是精確度極高的大量工藝數據的校對改正,是海量的復雜算法,是無數次的計算和調試……稱之嘔心瀝血毫不夸張。
	
	王利春剛接手項目的時候困難重重,為了保障CAPP在公司順利實施,能夠盡快跨入電線電纜工藝的門檻,他白天下車間看工藝流程,向工藝員們學習每類工藝最核心的知識,晚上則通宵達旦地惡補電纜知識,為 CAPP項目打好知識基礎。甚至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有時他回家會先睡覺,等到凌晨兩三點再起來繼續工作。為的就是可以利用一切有效的時間盡快編制出工藝文件,身邊的領導提到王利春時,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不管走到哪里,“他總是帶著電腦,隨時隨地都在工作。”
	
	4年間,正是這樣夙興夜寐地堅持著,電線電纜CAPP系統這個浩大的工程才會在他手里孕育而生,才會成功地改變電線電纜傳統的工藝設計。
	
	持之以恒,成功的秘訣
	
	如今,遠東控股集團電纜CAPP系統已成為了國際首家電纜企業實現電纜工藝編制、查閱、管理的無紙化、集成化的服務系統。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CAPP)的開發成功,并首先在電纜工藝中應用,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開創了行業先河。
	
	王利春坦言,“CAPP項目開發的這條路是孤獨漫長而又乏味的。”是啊,整日整夜地對著那些枯燥的沒有回應的數據,沒有堅持不渝的信念,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怎么會有能力將那無生命的數字點亮所有人的笑臉呢?從一開始對電纜知識一竅不通,到現在甚至有工藝員請教他;從一開始不被支持遭受質疑,到現在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信任。王利春跨越一切阻礙,沒有放棄。他非常感謝遠東這個充滿競爭力的平臺,正因為有了許多國內的頂尖人才,大家將自己的知識共享、探討,才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用最質樸的語言說希望“大家堅持自己的理想,多付出一點。不要在乎一時的回報,齊心協力互相感染,共同為公司創造價值。”
	
	王利春只是遠東八千員工中普通的一員,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他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工作中卻不能立即看到成效,但是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王利春帶著所有人的理想堅定了信念,努力并堅持著。終于獲得了今天的成功。成功的秘訣不在一蹴而就,而是在于是否懂得持之以恒,如此以往,誰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實現價值,發光發亮。(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