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創新 專攻制造——訪深圳市華陽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滕玉杰先生
1999年,深圳市華陽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陽)成功研制出國內第一枚基于印刷天線,倒裝焊封裝技術的電子標簽,卻因尋不到合適的生產設備而無法量產。作為一家加工制造型企業,華陽被迫擔負起了生產設備的研發工作。經過反復改進,華陽終于造出自己的第一代電子標簽生產線,走上了專業制造之路。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華陽——這家潛心制造的企業身上……

深圳市華陽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滕玉杰先生
從接觸卡到RFID,創新伴隨著華陽成長
華陽成立于1996年,公司的第一個產品是做接觸卡的模塊。作為國內接觸卡的先驅企業,華陽基本采用國產原材料(除芯片之外)進行生產。在當時的行業狀況下,這是很難做到的。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也即1997年,非接觸卡的概念開始引入中國,但還未有實際的產品面市。華陽的研發人員得到這一信息便產生了一個念頭,他們想把當時較厚的接觸卡升級成像紙一樣的卡片,類似于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電子標簽。但根據當時的生產工藝(半手動纏繞線圈),要想實現幾乎是不可能。帶著這個幻想,華陽的技術人員咨詢過專家,也進行過各種調研,得到的答案全都是否定的——都認為不可能實現。理想眼看就此破滅,但當時的華陽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埋下頭自己搞研發。轉眼到了1999年,華陽研發出了一種能替代傳統天線的制造工藝——印刷天線(俗稱厚膜天線工藝)。離夢想越來越近了,但可惜采用這種工藝生產標簽的成品率很低,當時只能達到50%.只要東西能做出來,改良的方法總是有的。華陽潛心鉆研,研究出凸點生成工藝(俗稱bump工藝),克服了當時的技術難題,提高了成品率。接下來華陽又發明了倒裝焊晶片植入工藝(俗稱flip chip工藝),把產品的尺寸做得更小,讓整個產品結構變得更精巧。短短幾年,華陽能取得這么多的突破,都源于創新。
市場經濟有一個特點,每當市場冒出一個新的投資機會,就會有大大小小的公司蜂擁而上。其實他們事先都不知道進入那個行業會遇到哪些困難,只管往里鉆。正因為這樣,某個新興行業里會突然冒出很多的小公司。接下來的情況就是,很多公司因為沒有技術優勢而采取降價的競爭策略,讓很多本應該有利潤的產品變得沒利潤,最終整個行業就此衰落下去。但行業情況就是這樣,華陽不能改變它,但華陽可以改變自己。一路走來,華陽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創新理念,不停根據市場需要開發出新的產品。在別人還在依賴進口材料進行生產時,華陽已經改進生產工藝,用上價格更為合理的國產原材料,讓產品占據了成本優勢;當無紙報稅項目剛剛興起時,華陽根據系統要求設計出了大容量卡(當時有1M、2M、4M可選,采用并行通信,完美實現大內存加高速讀寫,在這款產品的基礎上,華陽還后續開發出雙端口卡,為接觸和非接觸式兩用);當地鐵項目在全球興起的時候,華陽又設計出了超薄地鐵票卡,贏得了多個國內外地鐵項目……用公司總經理滕玉杰(以下簡稱滕總)的話講:"華陽跟當時周邊的同類工廠相比,規模上并不占優勢,這就是創新給了華陽生存的機會。我們始終堅持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創新精神。"
買不到生產設備,華陽自己造
華陽當年能成功的設計出電子標簽產品,都源于企業的創新精神。但是,試驗品雖然出來了,華陽又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當時在國內市面上買不到合適的生產設備,滕總回憶道:"當時就連進口的設備也沒有辦法買到。"花了這么多時間和資金研發出來的產品總不能因為設備無法滿足而舍棄吧。而就在這個時候,公司已經在接觸卡模塊市場這塊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有沒有必要繼續研發非接觸卡?滕總回憶,當時這部分投入的研發只是在"賠錢",但他還是堅信RFID肯定會是個趨勢,這些錢遲早會賺回來。但是買不到現成的生產設備呀,華陽開始自己研發,從此一個加工制造型企業擔負起了生產設備的研發工作。從1999年到2002年,華陽一直都在做生產設備的研發工作,最終造出了自己比較滿意的生產設備。而類似的生產設備直到2006年才能在市面上買到比這更好的。雖然現在很多設備已經被更先進的通用設備所代替,但一些專用設備還是采用華陽自己設計生產的,目前已經升級到了第四代。
與大富科技聯姻,成就專業制造夢想
2011年8月24日,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富科技")與華陽達成股權轉讓協議,以自有資金人民幣1000萬元收購華陽52%的股權并同時投入2000萬元,華陽與大富科技完美結合。通過收購,利用大富科技與華陽之間共同的核心業務領域、技術優勢及產品范圍,通過資源整合兩家公司實現了共同發展,也為大富科技迅速介入物聯網行業奠定了基礎。收購完成后大富科技向華陽分階段增資。華陽在獲得資金后,將擴建廠房,把規模擴大。滕總說,新的廠房面積將會是現在的5倍。一旦投產,華陽除了產能的增加之外,服務人員配備也會增加。到年底所有設備到位后,公司產能預計能達到20億枚。
滕總說,華陽與大富科技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是因為兩家企業有很多的相同點。大富科技很注重制造業,正好華陽經營了多年的加工制造。大富科技認為中國目前缺少精尖制造業,所以它選擇入資華陽,其目的就是為了夯實其制造業,包括對高端生產設備的自主研發。
華陽與大富結合以后,將把主要精力放在制造業上,一邊提升產能,一邊控制成本,形成規模經濟, 以實現更高的市場占有率。其中,華陽對一部分生產設備和原材料采用了自主研發的做法,這樣做的好處就在于能夠大幅度的減少采購支出。滕總認為,對RFID這樣一個系統輔助性產品來說,各企業的產品性能差距不會太大,但它又肩負著代替條碼的使命。作為包裝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做的比產品本身還貴。目前亟待解決的是如何控制和降低RFID產品的整體成本。所以華陽希望通過這些手段擴大生產,在有了一定規模和積累的同時,抓緊自主研發,把經營的內容沿著RFID產業鏈條向上、下兩端拓展。
未來RFID的發展趨勢會是超高頻
從事RFID的企業都很關注專利申請與保護。華陽也不例外,也申請過不少的專利。滕總的體會是,國內的企業還需要拿出多一點的專利申請熱情,同時國家也要對這些知識產權進行有力的保護,國內企業的專利多了才能形成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專利池".這些發達國家的企業已經占據了很多專利優勢,但我們不能氣餒,我們要做的是互補那部分。滕總說起了最近跟業界朋友的一次交流,聊的就是國內企業從事超高頻研發的無奈之處,因為國外起步較早,國內企業在做產品研發時就有很多的專利無法繞開,而且國外企業通常采取的專利相互授權,一旦你觸碰到其中一個,就必須接受其關聯專利的限制,這樣疊加起來就是個不得了的數字。所以,國內有部分企業見到這種情況選擇了退出。"我們國內企業在芯片方面的確不占有優勢,但是我們可以把與芯片互補的那部分做好,"滕總這樣總結到,"比方說華陽目前所做的標簽封裝,國外的企業把芯片生產出來,我們就來設計如何封裝成產品(標簽、卡片)。把封裝的專利做得夠巧夠多,也就有了與之談判的籌碼,爭取最終能讓大家處于一種專利相互授權的和諧狀態。"
雖然國內發展超高頻已經落后一大截,但滕總認為RFID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超高頻產品。這都是由超高頻系統的一系列優勢所決定的。從最早的125kHZ低頻系統(常見產品為門禁考勤類厚型卡片),到之后的13.56MHZ,再到目前900MHZ.因為信息交換、通信效率跟系統頻率是正比的,所以越高的頻率帶來的通信效率就越好,要求的硬件設施卻越少。從標簽的天線來講,最初的125khz產品,可能要繞200圈的天線,還要逐個地焊接元件,生產工藝非常復雜;到了13.56mhz產品,就可以只繞6、7圈的天線了,進步很大,甚至可以采用印刷、蝕刻等更先進的天線生產工藝,選擇的范圍擴寬了;到了900MHZ產品時代,僅需要繞一圈天線。而且900MHZ的系統還具有13.56MHZ沒有的很多好的特點,如目前經常被提起單品級讀取和近場讀取,但是整個產品結構變得更加簡化了。超高頻自身的一大特點就是遠距離讀寫,這一優勢會被人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日前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當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900MHZ的產品應用,所以未來這一定是一個趨勢。但是13.56mhz的產品先進入人們的視野,比如說目前正在使用的公交卡系統、NFC移動支付系統等,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多種頻段的產品是共存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過渡。
但是超高頻的讀寫器產品目前的情況卻讓人很尷尬,進口讀寫器價格太高,國產讀寫器性能又跟不上。滕總認為讀寫器產品可以從性能穩定性、功耗、成本控制等方面加以改善。他這樣說道:"我們先說功耗,在手持機的實際使用當中,如果電池不給力,像物流快遞這種行業怎么受得了。再說讀寫器的價格,目前性能較好的讀寫芯片技術還掌握國再外企業手中,這就使得一顆只值幾美金的芯片被溢價賣到幾十美金。除了芯片還有各種電路的成本,全部堆積起來,讀寫器的價格就高了。可是國內讀寫器某些方面的性能確實無法超越進口讀寫器,比如說,在多標簽讀寫、高速讀寫和防碰撞等方面,都還有待提高。所以說,設計并制造出一款物美價廉的讀寫器產品是國內讀寫器行業的當務之急。"
IPV6應盡快跟上物聯網的發展步伐
"RFID是物聯網的一部分,同物聯網的發展一樣,最終還是要看應用,而應用就需要把系統集成做好。"這是滕總對目前RFID與物聯網的發展所做的總結,他說:"某物聯網專家曾經說過,物聯網不是網絡,而是各種應用的集合,它需要人們踏踏實實的做好每個應用程序和項目。但就目前整個物聯網行業來看,項目之間還是相對獨立的,并沒有處于一個統一網絡范圍內,無法整體實現物聯網。雖然大家的呼聲很高,但如果不預先建立起一個統一的網絡,再來設計各種應用,事情的結果不會像想象的那么簡單。"滕總認為,要實現網絡的統一,我們必須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盡快實施IPV6,讓我們設計的每一個應用都在這個統一的網絡下運行,每個應用之間能夠相互訪問而沒有障礙,這才算得上是真正實現了物聯網。所以說,只要IPV6能做起來,物聯網就有實現的可能。
關于華陽
深圳市華陽微電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997年開始研制出國內第一枚電子標簽,并于1999年申請RFID標簽專利,成為國內首家專業封裝電子標簽的高科技企業。
公司目前致力于生產五大類的產品:地鐵票卡、旅游景區門票卡、易碎紙防偽標簽、高頻標簽、超高頻(金屬)標簽等,這些產品已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的各項案例中。
公司擁有專利的電子標簽封裝技術及先進的全自動電子標簽生產線,采用目前世界上最領先的印刷天線制造工藝(厚膜天線工藝)、倒裝焊晶片植入工藝(flip chip工藝)、凸點生成工藝(bump工藝)和單層結構電子標簽,從而高速度、低成本地制造結構輕巧、質量可靠的電子標簽。產品成卷狀供貨,方便后續自動貼標機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