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商用之路并不平坦 落地仍需多方努力
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國移動總裁李躍、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等高層在多個場合對外表示,TD-LTE發展將進入高速期,在2012年中國移動將在9個試點城市建設2萬個TD-LTE基站,可以覆蓋2億用戶,2013年,基站數將達20萬個。可就在上月6號,工信部部長苗圩公開表示,鑒于目前TD-LTE的終端技術還不夠成熟,基站密度也不略顯不足,預計國內尚需要2-3年才會開始發放4G牌照。
言論一出,國內業界頓時嘩然,不少TD-LTE的支持者更是感到著急,因為TD-LTE的主要競爭對手LTE-FDD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廣泛部署。雖然2-3年的時間并不很長,但不發牌也就意味著大規模的商用無從談起,這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明顯處于不利的局面,TD-LTE的中國之路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平坦。
“杭州模式”看上去很美
杭州是首個TD-LTE商用體驗城市,3月底,中國移動在杭州正式開通TD-LTE體驗,B1快速公交的乘客可免費體驗4G網絡。但是因為信號使用MIFI進行了改進,通過設備將TD-LTE轉化為WIFI,這樣所有擁有WIFI功能的客戶端都可以曲線接入TD-LTE網絡,此舉無疑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方便。可也有網友對此產生了質疑,認為這種方式并不是真正的4G網絡體驗。對此疑問,浙江移動市場經營部葛長偉解釋說,這種說法是有失偏頗的,好比家里接入了光纖,通過AP轉接一下,但實質上使用的依然是光纖網絡。
據速途網了解,杭州的4G網絡速度并不甚理想。有體驗者表示,用手機下載25MB左右的軟件,花費時間為5分鐘,僅僅比家里512K的有線寬帶稍微快一點點。對此,葛長偉也很無奈,“TD-LTE的網絡的特點是中心點速度快,邊緣速度慢,平均速度大概是極速的幾分之一。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也是如此,極速很難實現,不過20Mbps應該還是有保證的。”另外由于“蹭網者”利用4G網絡大量下載占用帶寬,為了保證使用速度,不得不采取單獨用戶限制措施。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杭州模式”還是亮點很多的,但是并不完美。TD技術專家時光表示,4G用3G頻段是種討巧的方法,但是因為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所以完全依賴3G技術,僅僅對軟硬件的升級是不可能形成大規模的4G網絡。而TD-LTE頻段資源匱乏也是主要問題之一,國家無線電頻段管理研究所高級顧問何廷潤指出在國際頻譜劃分中,TDD頻譜資源比較匱乏,主要將其定位在FDD補充的位置上,FDD和TDD目前規劃好的頻段數量之比是5.6:1,而且TDD獲得的多是FDD分配剩下的零散頻段。 這就造成了FDD頻譜與TDD頻譜的規劃配比不協調,導致國內的TDD仍處弱勢。
手機端差距明顯
除去頻段資源貧乏,手機終端的不成熟也是阻礙4G落地的大問題。從目前的數據來看,TD-TTE終端的發展要遠遠落后于LTE-FDD。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支持LTE-FDD的終端已經超過300款,其中只能手機的占比為30%左右。反觀TD-LTE,目前仍然以數據卡、MIFI等設備為主,這些設備作為調制解調器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使用在手機端上的難度較大,這是遠遠不可能滿足需求的。
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TD-LTE最主要的商用準端,只能手機的難產,有業內人士透露,造價是主要的問題。從GSM到TD-LTE,從百K級的語音通信業務到百兆級別的數據業務,使芯片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在這同時還要控制其能耗。據粗略估算,實現28nm制程的芯片組,其開發成本就達到千萬美元的級別。盡管有國內的芯片廠商表示明年或可生產28nm的TD-LTE芯片,但業內普遍并不看好,“還是先看英特爾之類的什么時候能做出來吧。”
通信商方案頻出
在通信商方面有一些消息還是值得關注的,目前國際上的4G網絡鋪建工程已經具有相當的經驗。近日,通信巨頭愛立信在中國完成了首例現網GSM升級到支持TD-LTE的方案驗證,這使中國移動60萬GSM基站平滑過渡到TD-LTE成為可能。上海貝爾也向外界透露,在環保節能方面有新的突破,產品原型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面世。尋求與擁有先進技術的廠商合作,可以有效提高我國4G網絡商用化的進程。
由此可見,苗圩部長4G商用尚需2-3年的觀點,是經過嚴謹的估算和考察的。TD-LTE在中國的曙光已現,但4G時代真正的到來還尚需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