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提速降價只能解決表面問題 并非終極目標
在3月底舉行的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動員部署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今年的寬帶普及提速工程要實現新增光纖入戶覆蓋家庭超過3500萬戶,使用4兆及以上寬帶接入產品的用戶超過50%,并推動單位帶寬價格的降低。這是繼去年年底工信部宣布實施“寬帶中國”戰略以來,工信部又一次力推寬帶發展的明確表態。
盡管運營商近期已紛紛響應工信部號召,制訂相關普及及提速計劃。但實際上,寬帶的帶寬速率目前除了用戶的主觀體驗,似乎并沒有其他方法可以驗證,而提速的終極目的也并非只是增加寬帶使用的性價比。
此前,央視去年曾曝光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寬帶壟斷。從那時起,寬帶被業內認為是三網融合電信系及廣電系之爭的焦點,這或許也成為工信部一而再再而三對寬帶發展加緊部署的原因之一。
今年初,北京電信及北京聯通均對北京市寬帶用戶進行了免費升級提速,無需用戶二次申請,系統會自動在原有帶寬基礎上進行升級。據部分用戶反應,此次升級效果較為明顯。
但對于一些寬帶代理商的用戶而言,則并不這么幸運。有歌華有線用戶丁先生反應,他家寬帶原為4M帶寬,在原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歌華有線告知其帶寬可升級至10M。但據他所言,10M的體驗幾乎與4M甚至2M時期無差,用一些流量監測工具在電腦上監測出的網速大約只有1.5M/秒。隨后他在就此與歌華有線溝通時被告知,10M只是理論峰值,當然實際速率要根據該小區用戶的情況,高峰時期的網速他們也無法保障。
運營商或代理商稱,寬帶在原有價格上已進行提速;用戶反饋,體驗不明顯。在此情形下,似乎一些運營單位在理論上所說的寬帶提速和降價并不足以顯示用戶體驗所有改善。
提速降價只是解決表象問題,可以緩解消費者的不滿情緒,是對民生愿望滿足最直接的方式。降價,可以讓消費者以更高性的價比來享受寬帶服務,實現消費者滿意。但實際上,寬帶提速的目標并不僅僅為了花更少的錢讓寬帶更寬,而是以此為基礎,能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應用。
隨著網絡購物、網絡游戲、網絡音視頻等網絡內容的普及,應用對于帶寬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如此,智慧城市、三網融合、云計算、物聯網,這些時下的前沿技術無一不需要高速寬帶做基礎。因此,寬帶提速和降價只是解決目前被曝矛盾的表象,而一味在口頭上的虛夸遠遠達不到國家戰略的要求。
這幾年,通過光纖寬帶網建設,通過運營商包括更多競爭主體,改善互聯互通,使寬帶的連接速度,用戶體驗不斷提升。在日前舉辦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動員部署大會上,16家互聯網企業還簽署了倡議書,表示將積極參與寬帶普及提速工程。但 “十二五”期間,工信部“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和執行還需靠各方的配合和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