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2012:大規模物聯網技術遭遇四大挑戰
以主題為“未來在我‘芯’”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2012(IDF2012)(以下簡稱IDF2012)于2012年4月11日~12日在北京召開。
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是全球久負盛名的信息技術峰會之一,本屆IDF這也是自2007年以來連續第6年在中國首發。英特爾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IDF已經成為眾多知名的技術專家和企業了解國際行業資訊、交流領先經驗的超值平臺。在IDF 2012 4月12日下午技術課程“超大規模物聯網系統技術”上,來自英特爾首席工程師陳彥光就超大規模物聯網系統技術的應用場景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做了精彩的分享。
物聯網助力智能農業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們許多的區域還是傳統的手工勞動方式,過去,傳統的農業種植管理手段具有低效、高人工、非精確控制等特點,農業病蟲害防止手段也比較低,農業一直處于一個低效高能耗的階段,而現在我們看到通過采用物聯網技術,能夠更加自動、高產出、精確控制,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未來的農業通過物聯網技術將能夠實現實時服務、超高產,從而實現智能農業。
隨著車輛的增多,對于交通管理也提出了嚴重的挑戰,面對擁堵的交通,如何實現智能化管理已經成為相關部門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而實現智能農業、智能交通的背后離不開物聯網技術的支持。
陳彥光指出,物聯網將是全新的服務紀元,未來物聯網在公共管理與服務、企業、家庭與個人方面得到更多的應用。同時在“平安城市”、“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農業”、“智能樓宇與家居”也會得體現。
面對這些超大規模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領域,陳彥光指出當前物聯網技術面臨四大挑戰:
第一、服務支持與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第二、海量數據管理與信息分析;
第三、海量數據通信成本;
第四、人工系統維護成本;
同時他指出,超大規模物聯網核心技術也包括四個方面:
1、 超低功耗、智能泛在感知技術;超低功耗、智能泛在感知技術包括低功耗智能無線設備、超低功耗電池功能、超低維護成本三個方面。
2、 城域超大規模物聯網網絡通信技術;
物聯網通信架構技術主要面臨四大技術瓶頸:超大規模,高密度網絡;有限頻譜帶寬;異構系統架構;動態移動性。
3、 海量數據為中心可擴展的分布式云計算技術;
4、 海量數據管理與服務支持
英特爾在物聯網領域的技術創新
據相關的資料顯示,物聯網概念從1995年開始提出,最早稱之為傳感網,它是基于感知、傳輸、應用這三個層面建立起來的。而英特爾作為芯片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制造企業,專注物聯網領域芯片技術的研發,并積極推動物聯網標準工作的制定。據了解,英特爾在嵌入式方向發展有36年的歷史,有35個不同行業都有英特爾架構在運用。除了行業應用以外, 據了解英特爾還加大對于物聯網技術的研究應用,早在在2009年10月,英特爾公司宣布成立中國研究院并且專攻嵌入式方向。詳細點擊《英特爾IDF2012:超大規模物聯網系統技術》
除了相關的標準以外,英特爾每年還會不斷加大對于物聯網的投入,而最新消息(4月11日)顯示,來自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與英特爾公司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在北京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聯合成立“中國英特爾物聯技術研究院”(簡稱“物聯技術研究院”),并計劃在未來5年里共同投資2億元人民幣,著力攻克智能感知、傳輸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和共性技術基礎研究等核心物聯網技術,并開展共性技術基礎研究。該研究院的成立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國際化協同創新機制,將結合北京市、英特爾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優勢建立一個世界水平的物聯網技術研究中心,以科技創新推動中國物聯網產業的新發展。詳細點擊《彰顯決心英特爾2億投資物聯網》。
對于英特爾在物聯網領域的投入,陳彥光表示,英特爾在全球的科研投入,從半導體技術、系統軟件/硬件平臺技術到數據管理與信息分析技術,將支持實現面向應用的物聯網系統平臺以提供跨行業物聯網服務。英特爾在超大規模物聯網系統的科研投入,從感知、通信到云計算,從數據管理,信息分析到服務支持,涵蓋物聯網核心技術的各個方面。英特爾的目標是提供超大規模泛在智能聯網系統平臺,為社會提供泛在與個性化的創新多元服務。下一步英特爾在全球物聯網領域積極尋求科研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