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全覆蓋:成都醫保“三部曲”
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醫保水平,讓老百姓有錢看病、看得起病,是成都市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核心理念,也是多年來成都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的追求目標。
從沒有基本醫療保險,到有基本醫療保險,又從參加的四個險種,簡便到“一卡通”,而且住院報銷也不再必須到參保地報銷了。隨著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千多萬成都人“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的夢想,成為現實。
這一保障機制,不僅僅是在四川省,在整個中國,也是走在前列的
成都市溫江區柳城鎮居民蔣芬芳,十年來深刻體驗了成都醫保的三大變化。2001年以前,她家五口人中,只有在國有企業工作的丈夫張為民有勞保醫療,她和公公、婆婆,以及兒女均沒有醫療保障;2009年以前,她家分別參加了4種成都市基本醫療保險,享受著4種不同的醫療保險待遇;如今,家里五口人持的都是“成都市醫療保險卡”,在成都市范圍內,無論他們走到哪里,都可以刷卡住院看病買藥了。
從沒有基本醫療保險,到有基本醫療保險,又從參加的四個險種,簡便到“一卡通”,而且住院報銷也不再必須到參保地報銷了。蔣芬芳家庭的醫保經歷,是成都市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全民覆蓋,不斷提高保障水平的一個縮影。
制度缺失與碎片化,制約基本醫療保險的一體化
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障制度,是按照城鄉、戶籍、職業進行設計實施的。從不少地方的實踐來看,即使在同一勞動力市場上,公費醫療制度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并存運行。此外,部分地方還出臺了面向就業人員、失地農民等群體的多元醫保制度,從而導致人們被拘囿于各種特定的制度之內。
由于目前我國醫療保險基金大多是區縣統籌,在風險分攤范圍非常小的情況下,醫療保險制度的過度分割和碎片化,阻礙了社會成員的合理流動,削弱了醫療保險基金的互助共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造成了制度之間受益群體權益的不公平,并固化了現有的城鄉二元結構和現有的社會階層結構。
節點一:2007年前,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缺失,不僅影響基本醫療保險的公平性,而且嚴重制約著成都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001年以前,成都市的醫療保障制度嚴重缺失,在農村實行的合作醫療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的瓦解而崩潰,只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實行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其余的人群沒有任何醫療保障。
2001年,成都市按照國家醫改方向,首先進行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將用人單位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等自由從業人員納入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但是農村居民、城鎮無業居民、進城務工農民、失地農民、學生兒童等人群仍然沒有任何醫療保障,這些人群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缺失,不僅使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突出,而且嚴重制約著成都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節點二:2007年至2009年,成都市以7種醫療保險制度使全市人民群眾都享有了基本醫療保障,但醫療保險制度的條塊分割、政策碎片化等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制約了基本醫療保險的一體化。
盡管2007年成都市以7種醫療保險制度使全市人民群眾都享有了基本醫療保障,但是由于這7種制度均是以人員身份設計,而且市縣不一,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如產業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革、城市戶籍管理制度創新等,醫療保險制度的條塊分割、政策碎片化等矛盾和問題日趨突出。
條塊分割,制度、政策碎片化。到2007年,成都市按人員身份設計,一共用7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對城鄉常住人口和暫住人口,城鎮職工、城鎮居民、農村居民、農民工、失地農民、學生兒童等城鄉各類人群進行了全覆蓋。但是7種制度除了覆蓋的對象不一致外,在區縣之間、險種之間的政策差異均較大,根本無法實現很好地轉移和對接,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員身份轉移和工作的流動日趨頻繁,同一城市的基本醫療保險卻不能實現有序地轉移和對接,已經成為燃眉之急,亟待解決。
城鄉之間的醫療保障水平差距較大。由于基金征收標準不同,待遇水平差距較大。以2008年的新農合的籌資水平為例,新農合的籌資水平僅為城鎮職工的十分之一,是城鎮居民的三分之一,待遇水平也相應低于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同時,由于新農合、城鎮職工、城鎮居民三項制度的政策制定是各區(市)縣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水平而定,所以導致各區(市)縣之間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也不盡一致,進一步導致醫療保障城鄉二元分割。
多層統籌,復雜而不便管理。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為例,在成都市行政區域內,既有省級統籌、又有行業統籌,既有市本級統籌、又有區(市)縣統籌,統籌單位達23個。多層統籌的最大缺陷是造成多頭管理,基金分散,抗風險能力弱。
經辦管理不統一,給醫院和參保人員帶來極大不便。由于不同人群的醫療保障由各級政府不同部門分別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勞動保障部門主管,新農合由衛生部門主管,制度設計各自為陣,醫療保障資源配置城鄉分割,存在重復建設現象。同時,由于7種醫療保險制度不僅有各自的一套信息系統,而且經辦管理流程也不盡一致,一方面導致經辦程序繁瑣,資源浪費,另一方面給醫院和參保人員帶來極大的不便。
從全覆蓋向城鄉一體化醫保體系邁進
從2007年開始,成都市以人人享有醫療保障為目標,在全市打破城鄉居民身份界限,建立全市統一的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城鄉一體、全民醫保的跨越。
路徑一:體制創新,在制度構架上實現城鄉統籌
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面臨的是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間繳費標準和待遇的差異,為此,市委、市政府首先將農民工和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待遇全部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一,同時,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城鄉居民,尤其是繳費能力較弱的農村居民的財政補助力度,提高農村居民的籌資水平,將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學生基本醫療保險歸并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并在制度設計上充分考慮農村和城鎮經濟水平的差距,設定了三個檔次的繳費標準和報銷待遇。
二是統一了全市醫療保險政策,全市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范圍、繳費標準、待遇水平、管理辦法全部統一,區(市)縣不再另行制定相關規定,全市參保信息和報銷待遇數據全部集中進行管理,即使是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兩種制度,在制度框架上也完全一致,只有參保范圍、繳費標準、待遇水平的區別。
三是全面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市級統籌,有效解決過去統籌層次不一、統籌層次較低導致的全市基本醫療保險政策不一、管理多頭和基金分散、抗風險能力較弱等問題。
路徑二:規范管理,在經辦操作上實現城鄉一致
在2007年以前,成都市的各項醫療保障制度均有各自的信息系統,經辦管理流程不盡一致。針對原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少兒互助金、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管理不一致的問題,采取“統一管理辦法,統一經辦流程,統一計算機信息系統,統一設定點醫療機構和‘三個目錄’”的工作措施。一是在全市范圍內統一了政策,實現政策依據的統一。二是建立開通了全市統一的“成都市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信息系統”,住院醫療費用實現了網上結算,參保職工購藥實現了“一卡通”。三是將不同險種和市、縣兩級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進行整合,實行統一管理,將原不同險種和市、縣兩級的藥品、診療、服務設施目錄(簡稱三目)也進行整合,實行統一管理。四是在基金籌集、基金監督管理、結算撥付等方面明確部門責任,實行統一管理。
路徑三:兼顧公平,在待遇標準上實現城鄉銜接
縮小城鄉差距,兼顧公平與效率是基本醫療保險的長期發展目標。圍繞這個長遠發展目標,成都市不斷完善各種制度,2008年制定《成都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成都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實現了全市農村和城鎮居民參保人員醫療保障水平的一致;降低繳費標準,提高報銷待遇,不論是城鎮職工,還是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險待遇水平都有較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再次縮小了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的差距。
路徑四:整合資源,實現機構設置上的城鄉統一
2006年,成都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中小學生、嬰幼兒住院醫療機構進行整合。2007年,又將市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與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市中小學生、嬰幼兒住院醫療管理業務合并。在機構上,成立市醫療保險管理局,統一管理、指導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覆蓋城鄉的所有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經辦工作。到2008年,各區(市)縣按照市政府要求,也相繼籌建成立醫療保險管理局,至此,全市城鄉醫療保險經辦工作全部實現歸口管理。
統籌城鄉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建成
通過不斷的體制創新和探索實踐,全市醫療保障制度突破了城鄉分割二元結構,實現了城鄉常住人口和暫住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城鎮職工、城鎮居民、農村居民、農民工、失地農民、學生兒童等城鄉各類人群都有醫療保障制度安排。
縮小了城鄉醫療保險差距,促進了城市進步
隨著城鄉統籌、覆蓋不同人群、兼顧不同層次醫療需求醫療保險政策的不斷完善,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城鄉統籌一體化,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縮小,城鄉居民醫療負擔明顯減輕。
2011年,各級財政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由2007年的40元(農村居民)和80元(城鎮居民)統一到每人220元,籌資標準調整到每人每年320元和260元,與此同時,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水平也進一步提高。從2010年起,成都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 2011年達12.5萬元,較2007年提高了4.5萬元以上;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較2007年提高30%以上。
城鄉醫療保險管理水平、效率大幅提升
由于成都市基本醫療保險在信息系統、管理辦法、經辦流程上的高度統一,全市醫療保險制度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幅提升,充分實現了“惠民、利民、便民”目標,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好評,在2006年、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醫療保障體系全覆蓋”兩個事件先后被市民高票評選為“建設成都杰出貢獻獎”。
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醫保水平,讓老百姓有錢看病、看得起病,是成都市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核心理念,也是多年來成都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的終極目標。隨著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千多萬成都人民“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的夙愿,已從夢想步入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