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助力深圳凍品市場起飛
今年3月,深圳市全新規劃建設的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正式開業,先進的硬件投入,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這里或將成為珠三角地區冷凍品市場的一個樣板。與此同時,為深圳市民服務了20多年的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將逐漸退出舞臺。
新星 海吉星成全國最先進的農產品交易平臺
“去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該怎么走呢?”“那可是不近啊!”深圳一位做凍品生意的經銷商告訴記者,從市區去海吉星,最好先坐地鐵再換公交,之后還要步行一段距離,當然也可以換乘“黑面包”。
在回來的路上,一位“黑面包”司機告訴記者,現在的海吉星還沒有通公交車,除了開車來進貨的客戶,其他人很少來。
這是一個全新規劃的農產品物流園,今年3月9日剛剛啟用。在園區內的一角,辦公樓也還正在建設之中,腳手架林立。
據深圳當地媒體報道,這是國家發改委重點項目、深圳市唯一的一級“菜籃子工程”。整個園區建設占地3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2萬平方米,投資18億元,是中國最先進的農產品交易大平臺。
和常見的凍品市場或物流園相比,海吉星的規劃設計確有其獨特的地方。園區分為上下兩層,環形的道路貫穿整個園區,車輛進出方便。目前的設置,二層是干貨區,一層是水果、蔬菜和凍品交易區。
海吉星凍品交易區的啟用,將承擔起深圳市冷凍產品供應的重任,進一步增強海吉星市場的供應能力、集散能力和輻射能力,大大完善深圳冷鏈產品的供應結構。
舊人 布吉農批已遠不能滿足居民需求
在海吉星建成之前,深圳的農產品以及凍品交易,主要集中在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那里距離海吉星有幾公里的路程。
布吉農批是一個有著20多年歷史的老市場,1989年10月28日建成開業,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10個交易區,固定商鋪1200多個,簡易攤檔2000多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3000多家經銷商,2010年交易量305萬噸,交易額190億元。
布吉農批市場是按300萬~400萬的人口規模規劃建設的。深圳市農產品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鐘輝紅受訪時曾表示,隨著深圳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增加,布吉農批在場地、交通、基礎設施、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已遠遠滿足不了深港兩地近2000萬多人口的菜籃子需求。
布吉農批逐漸淪為珠三角地區的二級批發市場,喪失了在深圳農產品流通行業的“話語權”和龍頭地位。
當年,布吉農批市場僅用了短短8個月的時間就建成開業,由于趕工,加上經過20多年的消耗,市場內有些建筑已出現裂縫。加上老市場食品安全檢測設施及環境配套不完善,難以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
同時,周邊居民對市場帶來的交通、環境衛生、氣味、噪音等問題意見越來越大,特別是市場外圍洪湖立交橋附近長年形成的非法亂擺賣集市,演化成了環境衛生、社會治安、食品安全的隱患,嚴重影響了深圳北大門的形象。
亮點 軟硬件投入行業領先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周邊發達的交通網絡,海吉星的優勢凸顯出來。
作為樣板市場,海吉星全方位融入了“安全、高效、環保、和諧”的綠色交易理念,突出了超前的規劃設計,成為國內一流的農產品交易大平臺,初步估算年交易量可達600萬噸,交易額可達300億元,日均車流量2萬車次,日均人流量6萬~8萬人次。
今年3月啟用的凍品交易區主要經營品類有綜合凍品、海產品及深加工肉制品等,啟用至今,日均交易量約1000噸,預計項目二期2萬噸冷庫建成后,日交易量可達2000噸,比布吉農批市場凍品交易量增加一倍多。
為配合凍品交易,海吉星還投資建設了超大型冷庫,冷庫項目占地13575.27平方米,總儲量可達2萬噸。
而且,作為第三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代表,海吉星有著諸多亮點。
物流園內有12個入口和11個出口,道路流線的整體規劃,區分出快慢車道、人和轉運車道以及參觀路線,能保證車輛快速通過。對來貨車和采購車等進行分區規范停放,采用高效的裝卸轉運工具,提高了物流效率。
集聚電子結算交易系統、客服管理系統、手持設備現場管理系統、在線檔位管理系統、商品備案系統等為一體化的管理信息系統,覆蓋到了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一張卡可以實現從停車到交易的多種功能。
此外,物流園還引進RFID物聯網工程項目,通過運用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及二維識別碼技術,結合供深蔬菜流通現狀,將芯片嵌入周轉筐,未來將可以記錄農產品從種植到餐桌流通全過程,真正實現可追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