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三周年 再回首物聯網
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無錫提出“感知中國”概念至今已走過三年。三年間,從中央主管部委到行業、省市,多點、多層次的物聯網規劃密集出臺;三年間,5億元物聯網專項基金啟動,新一輪有望翻番;三年間,18個一級城市提出“智慧城市”規劃方案,80%以上的二級城市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
就像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一樣,物聯網也要經歷一個成熟過程:從最初提到國家議事日程,到多層面的政策投入;從概念的炒作、虛火的苗頭,到泡沫的破滅、本真的回歸,這一路,物聯網“給力”、“瘋狂”、“理性”。
三年之路,物聯網已經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
再回首:思往昔 物聯網風雨路
給力:各級政府大力支持
三年間,物聯網的發展不斷演進,最終從熱門概念進入應用發展。
物聯網提到國家議事日程。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中國的江蘇無錫,提出感知中國的概念, 2010年又明確了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第二個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而且明確了把物聯網包括在內,并在2010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及物聯網。
不再停留在概念階段,已經走入了實踐的階段。2011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此后各級政府出臺政策、各高校院所研發技術、標準化進展、設立重大專項等。這一年,中國已有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重點之一;這一年,5億元首批物聯網專項基金啟動以后,國內共有600多家企業陸續進行了該基金項目的申報工作,A股多家上市公司均獲得該資金的支持。
應用落地,多層面的政策投入推動產業鏈形成。2012年2月14日,工信部發布《“十二五”物聯網發展規劃》,多層面的政策投入成為推動現階段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最強動力。物聯網出現一系列的標準競爭,同時產業鏈逐步形成,應用領域逐漸明朗,民眾應用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在專項基金方面,據知情人士介紹,今年物聯網專項基金規模有望超過10億元,較去年規模實現翻番。
不僅中央各部委大力支持物聯網,各地政府也將物聯網發展放在重中之重。全國范圍內,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已“落地有聲”,在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智能交通、平安家居、生態農業、現代物流、污染防控等領域呈噴薄之勢,一些國民經濟重點行業開始轉入物聯網實踐應用,對行業的生產、服務各個環節呈現集聚效應,中國的物聯網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瘋狂:概念虛火 洶涌來襲
產業發展的前期,“瘋狂”走過。物聯網概念經過2年的輪番熱炒,可謂是家喻戶曉,產業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再加上國家十二五戰略,把物聯網納入重點發展產業,更是為物聯網概念推波助瀾,成為產業界耳聞能詳的熱門話題。物聯網概念在國內見諸報端,各大媒體競相轉載,瘋狂之勢潛入來襲。
從產業角度,公認物聯網產業是一塊很大的蛋糕,但切的太快、太多會倒塌。物聯網概念風起,各企業聞訊而動,都希望借助物聯網之風劃順風船,分一杯羹,導致一些企業不務實、盲目跟風,得不償失。不僅是企業看到了這個巨大市場機會,各地政府也將物聯網看成是地方經濟轉型,促進創新和招商引資的重要戰略,紛紛上馬各種項目,全國各地爭向成立物聯網產業園,甚至學校也紛紛開出物聯網專業,唯恐在這新一輪的戰略機遇中落后。但是整個物聯網產業概念才短短的兩年時間,一時間涌現這么多企業,和產業發展的環境、產學嚴重跟不上節奏,許多企業即缺技術又缺專業的人才,如何推動產業的發展,令業界擔憂。
物聯網剛剛開始的時候是有些虛火的苗頭。記者在與專家溝通中了解到,最早講物聯網虛火是第一屆物聯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有講到這個問題,鄔院士指出物聯網不要虛火,要實實在在去做。專家稱,此事件被媒體說鄔院士炮轟物聯網,媒體當然是為了制造一種效應,但也確確實實存在這樣的現象。
業內專家表示,其最典型的就是物聯網概念股。以物聯網概念去忽悠那些不懂技術、不懂情況的人,然后圈錢圈地,這是極其不靠譜的事情。同時,有些地方政府也借物聯網新概念圈錢,云計算做成云計算產業園、移動互聯網做成移動互聯網產業園、物聯網做成物聯網產業園,這些都是有虛火的成分。
雖然國家十二五規劃為物聯網產業發展定基調,盡管資本市場熱衷物聯網產業,但在產業發展初期物聯網處在概念的熱炒階段,離物聯網產業的真正應用、遍地開花為時尚早。
理性:政策引導 終回本真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產業的不斷推進,對于多層面呈現的專業群體來講,產業已經到了返觀內心,恢復本真的階段。
專家表示,近兩年物聯網發展,特別是從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開始,自工信部出臺《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后,已經漸漸趨于理性狀態。“十二五”規劃中有幾大亮點,其中最大的亮點是規劃對物聯網產業判斷十分精準到位,因為物聯網還是處于從產業培育形成到規模發展這樣的階段,所以規劃中沒有寫入數據,這樣一來,國家不看重數據,地方政府就不能在數據上亂吹,這個問題對于物聯網的冷靜有很大作用。
物聯網市場目前概念操作已經告一段落,產業內各個企事業單位都靜下心來,思考與分析,尋求突破點。專家稱,目前一些應用不斷見諸報端,再加上運營商無線城市的建設風潮一浪蓋一浪,在一部分城市已經初具規模,建設風潮過后必然會落實相關的應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醫療、平安城市等應用,未來3至5年,以無線城市的拉動,給物聯網市場注射一針興奮劑,會有很大的發展規模與市場表現。
物聯網的雛形就像互聯網早期的形態局域網一樣,雖然發揮的作用還有限,但昭示著遠大前景已不容置疑。三年來,物聯網已被認定是社會的新動力,可以創造了一種新的比互聯網大的經濟模式,一個嶄新的智能化時代已經被激活。
在路上:為物聯網的夢想前進
雖然物聯網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但依然面臨諸多問題與困難。我國物聯網技術標準在國際還處于初創階段,沒有形成一整套系統化的標準體系;雖然物聯網市場前景廣闊,但目前整個行業尚未出現穩定、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面對高端的RFID傳感器80%左右都是進口的情況,還要突破核心技術的缺乏。
盡管,目前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盡管一些標準不統一,市場有些混亂,對應用的落實還在繼續之中,還有隱私、安全以及技術標準等等一系列問題。但隨著我國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的逐步深入,中國的物聯網發展已經具備了一些國際物聯網發展的共性特征,也呈現出一些鮮明的中國特色和階段特點。同時,在回歸本真與理性的軌跡上,取得不同階段的發展與成果。三年中,成績與挫折并行,歡笑與汗水共存,未來“感知中國”、“物聯天下”依然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