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隊為每只牛羊做一個“RFID電子身份證”
清真牛羊肉認證困難,曾是困擾消費者的一大難題。如果能給每只牛羊配發一個“身份證”,只要用手機、網絡、電話等設備讀取產品的追溯碼,便可查到這只牛羊進入屠宰環節前的所有信息,那將為清真牛羊肉產品的溯源提供極大的便利。在北方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保文星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的努力下,為每只牛羊做一個“身份證”的愿望正在變為現實。
這就是由保文星主持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西部民族地區電子農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課題之一“清真畜產品規范生產與質量認證系統研發與應用”所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
據介紹,這一溯源系統集成應用了多種物聯網技術:
在養殖場,養殖戶通過RFID(標識讀寫設備)射頻電子標簽標識每一只灘羊,標識記載著灘羊的購進、養殖周期、所食的飼草料、治療所用獸藥等信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養殖檔案,通過RFID匯總至服務器中心;
在屠宰場,檢疫人員通過專用手持設備讀取灘羊的耳標,如果檢疫合格便準予屠宰,同時將耳標的編碼轉換到產品標簽上,并將其屠宰、運輸、檢疫等信息導入后臺數據庫,系統打印檢疫合格證后,將產品標簽綁定在灘羊胴體上;
在加工分割時,工作人員通過標簽打印機打印出條碼標識,粘貼在灘羊產品包裝上,并將數據匯總到中央服務器;
當消費者購買到貼有專門耳標的灘羊肉產品后,只要用手機、網絡、電話等設備讀取產品的追溯碼,便可追溯到這只灘羊進入屠宰環節前的所有信息,確保自己買到的是放心產品。
溯源系統的應用,在讓廣大消費者更加放心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產品質量的可信度,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和經濟效益。
啟用畜產品質量追溯系統以后,鑫海公司生產的優質灘羊肉產品被市場廣泛接受,產品熱銷全國許多大中城市,而且價格也有提高——深加工精品羊肉銷售價格從每公斤30元提高到40元。公司年銷售額達2040萬元,提升附加值480萬元左右,項目區內農戶每戶增收達2400元以上,養殖園區戶均增收4300元。(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