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岸“智慧城市”是這樣煉成的
前日,南岸區獲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區。昨日,南岸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南岸依托國家物聯網示范基地,將一批物聯網的智能技術,廣泛用于南岸市民吃穿住行之中,建一座“智慧之城”。南岸區電子信息辦負責人稱,該區計劃3年內投入15億元,由21個部門牽頭,啟動30多個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建智慧社區,智慧商圈,智慧養老、醫療等。居住在“智慧社區”有啥好處?“年輕父母在外,想知道家中保姆將小孩帶得如何,通過手機便可知道一切。這僅是智慧社區其中一個便捷之處。”該負責人如是描述。
憑借物聯網
南岸獲智慧城市招牌
前日,南岸區和兩江新區同時獲批住建部批準的“智慧城市”試點城區。
支撐“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礎,是依托物聯網的智能應用技術。目前,南岸茶園是國家物聯網基地。在南岸經開區,積聚了中國移動物聯網公司、北大方正、城投金卡、千方科技、金健科等20余家從事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公司。開發出宜居通、家校通、智能水電氣表、電梯衛士等一批物聯網智能技術項目,并在小范圍內開展應用試點。
南岸區電子辦常務副主任蔣文新談道,去年12月,南岸獲悉國家要開展“智慧城市”試點才開始準備申報材料。憑借這些優勢,南岸一舉獲得“智慧城市”試點這塊國字號招牌。
投入15億元
30項目建設智慧城市
本月初,南岸區召開人代會。記者從南岸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獲悉,“智慧社區”、“智慧商圈”、“智慧旅游”、“智慧養老”等帶著”智慧“的新鮮詞語,出現在報告原文中。
據悉,南岸計劃未來3年,投入15億元,來落實“智慧城市”。其中,財政資金投入5億元,其余10億元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蔣文新介紹,南岸為建“智慧城市”,由區環保、區經信委、區商委、區司法局、區安監局等21個部門牽頭,實施30余個“智慧項目”。其中包括智慧商圈、智慧醫療、智慧旅游、智慧社區、食品溯源等。
揭秘
引入智慧社區智慧醫療
南岸人“鏈接”智能生活
南岸區政府相關負責人稱,目前,由21個牽頭部門,正根據各自負責的項目,制定項目規劃和詳細推進計劃。當前,智慧旅游(本報曾作報道)、智慧社區、智能醫療已有較為清晰的思路。
本報記者獲悉,“智慧社區”主要采用中國移動物聯網公司提供的“宜居通”項目來實施。居民家中安裝了“宜居通”后,出門在外,可通過手機,看到家中的一切情況。如果保姆帶著小孩,或高齡老人獨自在家,也可通過“宜居通”實現智能監控。
今年,南岸新建小區將廣泛采用智能水電氣表。采用這一技術,水電氣公司不用再聘請抄表工。市民也不用再煩心抄表工敲門抄表了。繳納水電氣費,也不用再每月跑繳費點或銀行了,每月的水電氣費,可自動從你銀行卡中扣除。
“智能醫療”則由南岸一家物聯網公司提供技術支撐。心臟病、高血壓一旦發作,若搶救不及時,便有生命危險。采用智能醫療技術后,心臟病或高血壓病人,若帶上有智能技術的感應芯片,只要病人出現危險,感應芯片便會自動“報警”發至后臺。后臺再發給醫院,及時啟動搶救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