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 物聯網、智慧城市有何新看點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于3月3日在北京隆重召開,在今年的“兩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兩會”代表高度關注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話題,而智慧城市和物聯網則成為全國兩會關注的焦點。
自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視察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所,提出“感知中國”概念以來,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為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2013年1月29日,由住建部組織召開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創建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公布了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
2013年春節過后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物聯網與新一代移動通信、云計算、下一代互聯網、衛星通信等技術的融合發展,統籌利用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等支持政策,鼓勵金融資本、風險投資及民間資本投向物聯網應用和產業發展。意見還提出應用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智慧城市,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共同發展,從而真正實現智慧生活。
在過去幾年的“兩會”中,物聯網、智慧城市作為戰略性的新興產業被多次提及。而今年各地方的“兩會”上,物聯網、智慧城市作為新興的戰略性產業依然是代表們提案的熱點。
物聯網在各地“兩會”上給予高度重視
今年北京市的兩會,委員關于“關于完善公共交通體系,讓首都不再成為‘首堵’”的一份調查性書面發言,引起與會代表的關注。利用科技手段,借助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建設全路網智能監控體系,推動交通信息共享,實現聯動管理。
在上海市的兩會上,10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建議建立上海市醫院物聯網示范區。
在議案中,代表們指出,“醫院物聯網”推動了醫院包括藥品在內的相關院內物資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能大幅提升醫院相關物資的經營管理能力;同時在投入產出的方面更有效益,大幅降低成本,更關鍵的是在實時跟蹤藥品耗材流轉,保證了用藥安全。
雖然個別醫院已在試點物聯網系統,但由于目前還沒有形成區域性或行業性的共享平臺,其社會效益還未完全體現。因此,在醫改日漸深入下,迫切需要政府支持并推動建立行業性、公共的醫院物聯網信息管理平臺。
在四川省的兩會上,代表提出要采用環保物聯網的在線監測系統。
為確保污染源集中監控的有效性、合理性、科學性,采用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環保在線監測系統進行總體設計。對廢水排放口與在線監測儀器房的布局、監測儀器的配置、選型、監測數據傳輸的通訊軟件等技術問題提出總體方案。
鄔賀銓:物聯網是實現四化同步發展的支撐手段
鄔賀銓提到,物聯網是互聯網應用的拓展。當前,人們通過PC、手機等終端連接網絡時,需要人來操作。而交通攝像頭、公路上的傳感器等,不需要人來管理,可以直接將搜集到的信息聯網。這些聯網信息對于優化城市管理等具有重要意義,例如,交通攝像頭和傳感器可以時時獲取交通流量的相關信息,有利于交通疏導。
鄔賀銓稱,物聯網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體現,更是實現四化同步發展的支撐手段。物聯網的意義不在于終端數量以及產值規模,而在于產生的間接效益。不久前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更將引導物聯網產業走向良性、健康發展。
智慧城市成為各地“兩會”的討論重點
在上海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五年要加快建設更加“智慧、低碳、宜居”的城市。此外已經召開“兩會”并發布政府工作報告的,如北京、廣州、武漢、青島、烏魯木齊、常州、徐州、無錫等均將智慧城市作為討論重點。
智慧城市已滲透到“醫食住行學”方方面面,李克強強調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1月23日,兼任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的李克強在講話中指出,食品安全是關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問題,要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長效機制,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李克強強調要建立監管的長效機制,必須整合部門監管職能,進一步統籌監管力量。我們認為食品安全也是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的重要看點之一,如果能夠實現部門整合劃定利益格局,那么與信息化相關食品安全溯源項目即可啟動。此前“多頭監管”是妨礙安全溯源項目啟動的最大阻力,事實上相關廠商的技術已經成熟,因此市場一旦啟動,將帶來廣闊的業務空間。
智慧城市獲得國開行資金支持,各地政府熱情高漲
國開行將在“十二五”的后3 年內,提供不低于800 億元的投融資額度支持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由于此次住建部試點獲得了國開行的資金支持,為各地方政府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后顧之憂,因此地方政府將更加積極地上報方案。據調研了解,住建部此次試點傾向于城鎮和區,前期已有相關信息化廠商參與進行方案的總體設計及規劃,我們認為這類廠商未來拿到總包的可能性較大。
小結:我國物聯網比較多的還停留在感知和收集以及匯總數據這個層面,還未大規模發展;智慧城市的發展還處于試點階段,建設存在“虛火過旺”問題。雖然物聯網、智慧城市的發展遇到種種難關,但是相信隨著政府的大力支持、企業的創新發展、人們接受度增加,物聯網及智慧城市的發展在不久的未來將人們帶入智能化的生活中。(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