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部分省市智慧城市建設基本情況
北京
2010年發布“智能北京行動綱要”,包含智能交通、電子病歷、遠程醫療、智能家庭、電子商務等60多個項目。這份綱要提出,到2015年,無線寬帶將覆蓋北京城鄉,并將建成覆蓋全北京市的統一物聯基礎網絡。
上海
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間,上海將初步形成建設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明確4個主要的關注點:信息基礎設施能級提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信息化的發展環境。
天津
在2020年實現光纖入戶率達到98%以上。全面推進醫療保健智能化、教育培訓智能化、科技創新服務智能化、智能家庭和智能社區建設,“智慧天津”基本建成。
廣州
智慧城市發展思路是“一個中心”和“三個堅持”:以建立國家中心城市為中心,堅持繼續創新和需求驅動相結合,構建物聯網應用體系;堅持重點突破與長遠謀劃相結合,構建物聯網產業體系;堅持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構建物聯網創新體系。
武漢
用10年打造智慧城市。2010~2011年,著力于智慧城市相關的規劃與方案制定、標準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并確定典型應用示范;2012~2015年,以光谷未來科技城為試驗區,全面實踐智慧城市各項建設;2016~2020年,智慧城市將從未來科技城推廣到東湖開發區、武漢城區。
成都
主要包含“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并率先在“天府新區”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智慧城市樣板。一個高效運轉的政府、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環境、一個便捷的民生環境,是其重點解決的問題。
深圳
建設“智慧產業生態系統”和“智慧城市生態系統”,打造以無線城市為載體的“智慧深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分析整合城市運行的關鍵信息,對各方需求作出智能響應,形成新的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模式。
佛山
提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發展規劃綱要》,到2015年,佛山要建設成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綱要》提出了三大任務: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信息化提升城市化,增強城市發展競爭力;信息化加快國際化,提升經濟發展國際競爭力。(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