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NFC時盛時衰 國內外組織探討NFC未來

作者:RFID世界網 收錄
來源:驅動之家
日期:2013-05-15 10:31:02
摘要:移動用戶對于NFC近場通信技術應該不會感到陌生。雖然支持它的手機并不是很多,用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嘛。有趣的是,今天出現了兩篇觀點截然相反的新聞報道,一個說NFC前途無量,一個則說NFC行將就木。該聽誰的呢?
關鍵詞:NFC探討未來

  移動用戶對于NFC近場通信技術應該不會感到陌生。雖然支持它的手機并不是很多,用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嘛。有趣的是,今天出現了兩篇觀點截然相反的新聞報道,一個說NFC前途無量,一個則說NFC行將就木。該聽誰的呢?

  首先是《中華工商時報》,刊文稱——“近場支付”或迎爆發式增長 刷卡變刷手機。

  如果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日常所有的非現金消費,你還會隨身攜帶銀行卡、公交卡、購物卡嗎?

  近日,三大運營商紛紛與商業銀行和手機廠商合作,推出基于NFC技術的手機近場支付產品。專家指出,隨著各方面條件成熟,未來幾年,我國手機近場支付產業或迎來爆發式增長,但與此同時,產業鏈整合、產品安全性等問題仍需抓緊解決。(專家也給自己留了后路)

  手機近場支付,即通過手機來完成原本屬于銀行卡、公交卡、加油卡、購物卡的消費功能,變刷卡為“刷手機”。據了解,在日本,手機近場支付用戶已達5000萬人,而在我國,盡管手機近場支付已發展多年,但截至2012年底,總交易規模尚不足40億元。

  據介紹,相對于傳統技術,NFC技術解決方案具有諸多優勢。目前,發展基于NFC技術、銀聯標準的手機近場支付,已成為運營商與金融系統的共識。

  今年2月和4月,中國移動分別與中國銀聯、光大銀行聯合推出手機錢包業務。據中國移動天津公司市場經營部商城運營室經理莫非介紹,使用該業務,需在具有NFC模塊的手機下載一個“錢包”應用,打開應用后,可在其中下載銀行卡、公交卡、優惠券、加油卡等各種虛擬卡,并輸入信息綁定實體卡。一部手機可以綁定很多張銀行卡,并可在支持“閃付”的POS機上“刷手機”。

  中國聯通天津分公司產品創新部的夏研告訴記者,中國聯通與招商銀行聯合推出的“聯通招行手機錢包”,同樣是基于NFC技術的手機近場支付產品。

  此外,中國電信總經理王曉初也表示,2013年中國電信將與銀行合作采用NFC-SWP方案推出電子錢包,將規模投放NFC-SIM卡,并啟動終端定制。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各種外在環境的改善,對手機近場支付產業發展形成了多重利好。

  首先,2012年12月,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最終明確為13.56MHz的NFC技術標準。此舉使運營商消除了標準不統一帶來的后顧之憂。

  其次,預計2013年兼容NFC的手機出貨量將達2.85億部。具有NFC模塊智能手機的普及,無疑將為NFC手機近場支付的發展鋪平道路。

  第三,POS機大規模改造,受理環境改善。未來用戶可以直接在有“閃付”標志的POS機上“刷手機”支付,過程與刷銀行卡類似。

  專家指出,隨著多方面條件的成熟,NFC手機近場支付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而與此同時,產業鏈整合問題、安全性問題都亟須解決,“爆發”同時仍需多多留心。

  據記者了解,三大運營商與銀行等非電信系統的合作,均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除此之外,安全問題也是決定手機近場支付產業生死的大問題。

  新浪科技則編譯了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絡版的一篇文章,聲稱雖然NFC支付服務看似聲勢浩大,而且得到了很多企業的支持,但由于軟件未能普及,這一技術遲遲未能鋪開。

  新一代搭載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都將配備一種名為NFC(近場通訊)的芯片。從理論上講,這些手機將因此變身為支付設備。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一領域的軟件并不多,可能導致NFC支付的理念徹底消亡。

  借助NFC技術,智能手機、信用卡或類似的設備只需相互接近(通常是幾厘米),便可實現數據傳輸。從2004年開始,已經有多家手機制造商參與制定了這一標準。

  諾基亞、黑莓、微軟、三星、Google多年前就在自己的系統中支持這項技術,還有很多內置NFC芯片的設備也陸續面市。與此同時,信用卡領域的三大巨頭(萬事達、Visa和美國運通)和一些大型銀行以及支付服務(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富國銀行、匯豐銀行和PayPal)也都已經推出了相應的技術。而AT&T、Verizon無線和T-Mobile美國早在2010年就提供了這種服務。

  得到了如此廣泛的支持,NFC似乎應該在美國得到普及。事實上,它的潛力的確在擴大,支持Visa和萬事達信用卡的NFC終端設備頻頻在美國各地的零售店內亮相。在紐約,出租車和地鐵也都配備了NFC支付設備。在芝加哥、洛杉磯和新澤西,類似的服務也可以在火車和地鐵中見到。

  但雖然基礎設施似乎已經到位,但相應的軟件卻未能普及。Google錢包可以支持該公司的最新操作系統,但卻僅限于幾款手機,盡管最新的Galaxy S4和HTC One的硬件都已經達標,但依然被排除在外。美國運通和美國大型運營商合作開發的ISIS服務則只能在奧斯汀和鹽湖城等少數地方開通。三星與Visa合作的三星錢包雖然已經在移動世界大會上宣布,但卻并沒有整合到該公司的最新旗艦手機中。萬事達自己的Masterpass服務無法提供NFC支付功能,但印有PayPass標識的萬事達信用卡卻可以實現這一功能。

  所以挑戰在于,很多參與者都在努力搶占位置,但卻時不時地踩到彼此的腳上。

  計算機行業的先鋒人物鮑勃·布蘭克斯頓(Bob Frankston)曾經表示,電信公司在這一領域無法發揮任何戰略性作用。他在解釋ISIS這樣的合作關系為什么有可能陷入困境時說:“NFC只是一種數據傳輸方式。你真正需要的是傳輸一些數據來識別交易,其他的都可以很快通過互聯網協議來完成,并不需要電信公司來當中間人。”(前文說的最多的恰恰就是電信運營上的推動!)

  與此同時,LevelUp和Square等公司在手機支付領域的觸角卻在不斷延伸,降低了NFC的成功概率。或許正因如此,三星在談及NFC時,才不再談論支付,而是將其作為一種照片和視頻分享渠道。

  NFC是否已經沒有未來?其他方案是否會更加流行?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