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多用,金融社保卡拓展多領域應用
編者語:2011年8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將用5年左右時間,使社會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如今,在此工作正式展開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我們看到各省、市、自治區都展開了相關工作,并取得了初步進展。本期,我們特邀請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信息中心的代勤主任,同大家分享內蒙古自治區有關具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的相關情況。在此,我們在感謝各位領導對本刊及本行業的大力支持的同時,也真誠希望各位讀者可以收獲更多!
《卡技術與安全》雜志:首先請簡單介紹內蒙古自治區帶有金融功能的第二代社會保障卡(以下簡稱第二代社會保障卡)的發行、推進工作情況。與此同時,請談談建設及完善相關體系的重要性及相關規劃。
代勤主任:社會保障卡作為持卡人享有社會保障和公共就業服務權益的電子憑證,是政府為廣大群眾提供便利服務的重要載體。發行和應用社會保障卡作為提升政府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工程,是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更好地保障和服務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有力舉措,是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科學發展,全面實現經辦信息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均等化、決策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2010年,內蒙古自治區按照“軟件統一、數據集中、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的原則,分三個階段實現全區社會保障“一卡通”。
第一階段,建成自治區統一的金保工程數據中心、覆蓋城鄉的服務網、集中式社會保障卡管理服務系統,實現“軟件統一、數據集中、信息共享”的階段性目標。將全區12個盟市2個計劃單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險數據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全部集中在自治區金保工程數據中心,實現自治區與盟市之間數據同步增加。目前,全區集中式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已累計采集入庫780萬人的就業相關信息,其中,城鎮勞動者465.8萬人,覆蓋80%的城鎮勞動者。已累計采集入庫1157.5萬人的參保信息,數據量達到5.4T。
第二階段,內蒙古按照“一卡多用,全區通用”的目標,首先對帶有金融功能的第二代社會保障卡卡面樣式、卡內結構、照片采集等技術標準進行統一,為全區通用提供了技術保障。與自治區公安廳、質監局建立信息共享接口,利用公安部門的人員基本信息、質監部門的單位基本信息全面核實清理自治區大集中數據庫中人員和單位基本信息,實現人員基本信息唯一,為制卡提供真實、準確的數據。比對不通過的人員基本信息,全部通過二代身份證閱讀器進行核實修正,實現社會保障卡與二代身份證的唯一對應。為實現原有各類卡片與第二代社會保障卡的平穩過渡和兼容應用,內蒙古對全區近1萬臺讀卡機具進行升級和改造,搭建安全、高效、便捷的用卡環境。通過合作銀行服務網點,為所有服務人群統一發放帶有金融功能的第二代社會保障卡。第二代社會保障卡將率先啟用社保和金融功能,逐步啟用就業服務功能,啟用社會保障卡醫保即時結算、社保待遇發放、社保信息查詢、社會保險費繳納、勞動就業和金融功能。
第三階段,建設全區社保關系轉移平臺、社保異地結算平臺、集中式指紋認證系統,統一全區醫療保險藥品、診療目錄、服務設施三大目錄。建成自治區社會保障卡服務網、網上服務大廳及電話、短信、郵件、自助終端等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逐步實現社會保障卡在全區范圍內的跨地區應用,最終實現自治區范圍內的異地就醫結算、異地待遇領取、異地生存認證等服務。全面啟用自治區社會保障卡服務網,開通政策宣傳、疑難解答、信息查詢和業務經辦等功能。通過 “手機綁定+短信驗證”注冊方式,方便持卡人在線安全辦理社會保障卡申領、開卡、補掛失、查詢、繳費等業務。
《卡技術與安全》雜志:可否據貴單位所在地區的社??òl行情況作簡單介紹(社保覆蓋人口數量、發卡量、卡片具備的功能等),同時請簡單分析當下發行社會保障卡亟待解決的問題。
代勤主任:內蒙古自治區第二代社會保障卡由自治區集中統一制作。集中統一制作由專業卡廠統一完成。零星制卡和小批量制卡由自治區社會保障卡個人化中心完成,同步設計了臨時社會保障卡,實現了社會保障卡服務不間斷。內蒙古自治區充分發揮合作銀行服務網點優勢,直接面向參保人發放第二代社會保障卡,同時激活社保和金融功能,逐步推動專管員制向柜員制轉變,有效避免了錯發、漏發、丟失等問題。
2013年底,內蒙古自治區第二代社會保障卡將實現持卡1516萬,覆蓋60%的人口,覆蓋城鎮職工、城鄉居民等各類服務人群,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時期任務目標。
內蒙古自治區帶有金融功能的第二代社會保障卡作為持卡人享有社會保障權益和公共就業服務權益的電子憑證,具有醫保即時結算、社保信息查詢、社保待遇發放、社會保險費繳納、勞動就業及金融服務等功能。目前,已啟用醫保即時結算、社保信息查詢、社保待遇發放及金融功能,下一步,逐步將靈活就業人員、城鄉居民參保人員等人群社會保險費的繳納、面向個人的各類社會保險待遇報銷以及就業扶持政策補貼的領取等業務,集中到社會保障卡加載的銀行賬戶中辦理。
《卡技術與安全》雜志:較之普通社???,具備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應用領域更廣泛。那么,在此過程中提及卡片使用的安全性,要涉及哪些方面哪些領域的問題?在此過程中,促進行業間融合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可否結合實例或典型應用具體談談?
代勤主任:內蒙古自治區第二代社會保障卡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技術設計、密鑰體系、制卡數據、發放流程、應用方式等方面。
首先,內蒙古第二代社會保障卡采用單一芯片接觸式CPU卡,社保應用與金融應用共置于同一個芯片之中,應用分設,密鑰管理體系相互獨立,支持各自功能的實現,確保社保和金融功能的安全應用。
其次,第二代社會保障卡制卡數據全部通過公安實名比對,比對不通過的數據全部要求采用二代身份證閱讀區進行核實修正,確保數據的準確、安全、唯一。
第三,內蒙古自治區與合作發卡銀行建立了信息共享專線網絡,充分發揮合作銀行服務網點優勢,開通所有可行的服務網點(不具備自有網點的合作銀行可委托他行網點或第三方機構),直接面向參保人發放,發放全程電子化精確記錄,確保社會保障卡安全、便捷地發到百姓手中。
內蒙古采用了“手機綁定+短信驗證”的注冊方式,確保使用自治區社會保障卡服務網人員的有效身份,為各項業務的在線辦理提供基礎安全保障。最后,內蒙古第二代社會保障卡卡內只記錄個人基本信息,參保信息及業務經辦信息集中存儲在統一的信息系統中,應用采用聯機交易模式,實現各業務系統中數據的安全準確記錄。
《卡技術與安全》雜志:從大的層面來講,推行金融社??ㄊ欠窨梢詾榇龠M政務公開、規范監督監管體系作出一定貢獻?
代勤主任:內蒙古自治區通過與自治區公安廳建立信息共享接口,實現自治區公安人口基本信息庫的共享,徹底對實名制數據庫中錯誤、重復等問題數據進行核實清理,實現全區范圍內個人基本信息的準確唯一,避免了跨地區重復參保、重復領取待遇等現象。截至目前,已比對通過1100萬人的制卡數據。內蒙古自治區以直接服務公眾的理念為宗旨,建成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網站集群,包括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上服務大廳(www.12333s.cn)、自治區社會保障卡服務網(www.12333k.cn)、自治區公共招聘信息服務網(www.12333job.cn)。參保人可直接登錄社會保障卡服務網,辦理第二代社會保障卡的申領、掛失、制卡進度查詢、信息采集、信息修改及社會保障卡相關信息查詢包括定點藥店、定點醫院信息查詢等服務。
內蒙古自治區統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上服務大廳作為全區人社部門對外提供各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業務的“一站式”服務窗口,主要面向全區個人和單位提供養老保險賬戶、醫療賬戶、醫療保險消費明細、社會保險繳費信息查詢,及參保登記、繳費申報、勞動用工備案、公共招聘、個人求職、就業登記、失業登記、職業技能培訓、勞動保障維權等業務。
自治區社會保障卡服務網與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上服務大廳通過自治區大集中數據庫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共享應用,通過社會保障卡服務網為統一注冊入口,實現“一次注冊,全網通用”。同時,全面啟動了內蒙古12333智能終端移動服務大廳建設,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可以查詢社保個人賬戶、醫保消費明細及就業信息,進一步為社會公眾提供隨時隨地的便民服務。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網站群作為傳統柜臺服務向現代化網絡服務的初步移植,逐步縮小了“信息富人”和“信息窮人”之間的差距,使得每一個人都具有獲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電子服務的權利。同時也為民眾有效監督提供了有效安全的監督渠道,服務網站群和內蒙古12333平臺的建立從根本上為建立服務性政府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卡技術與安全》雜志:談及社???,惠及民生是最關鍵的要素。那么,除了加載金融功能的舉措,未來社??ㄟ€會有哪些方向上的延伸?比如針對特殊人群(老年人、需要特殊照顧的人士)、區域互通,是否會有更多考慮?針對以上為民眾所關心的問題,相關部門是否有相應的發展規劃?
代勤主任:下一步,在全面啟用社保和金融功能的基礎上,拓展在招聘求職等就業服務領域的應用,配合基本醫療保險城鄉統籌的開展,實現對農村參保人員持卡就醫的支持。逐步向衛生、民生等其他政府公共服務領域延伸,建立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實現跨部門的信息查詢及業務憑證等應用。
目前,內蒙古已與自治區地方稅務局建立了全區社會保險費系統征繳接口,實現社會保險費征繳工作的信息化,正在研究討論通過社會保障卡實現持卡繳費的相關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