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企業增長迅速 評判標準還需討論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與資助,現在全國都在大興物聯網項目,如建設物聯網產業基地,對物聯網企業研發提供專項資金等,與此同時,眾多的物聯網公司也應運而生,為了得到各方面的資金支持,有些企業便改頭換面成為物聯網企業,如何甄別和界定物聯網項目或企業,成為一個困擾監管部門的問題。
物聯網企業爆發增長的背后
據統計,經過這幾年發展,僅無錫一個城市的物聯網相關企業已經突破千家,從業人員達到十萬,又有新聞報道無錫的物聯網企業盈利的僅為百分之三十,其余的百分之七十在持續虧損中,我們可能會疑惑,我國物聯網不是號稱有千億蛋糕么,為什么有這么大比例的企業在虧損呢?
事實上,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物聯網這幾年確實是在穩步發展中,但報道所言也并不虛假,造成這種矛盾的原因就在于對所謂“物聯網企業”的界定標準的不一致。
無錫的千家物聯網企業,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傳統的軟件、芯片公司,電子商務網站等小企業,他們之中有的是為了順應潮流而包裝出了一些物聯網概念,有些是確實做了跟物聯網有些關系的項目,但是由于跟整個物聯網產業的關系并不密切,或是處在產業的邊緣,這些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物聯網相關企業。在很多統計數據中,把這些公司都統計到了物聯網產業中,所以物聯網企業會“爆發式”的增長,而這類公司的盈虧,也并不能說明物聯網企業的發展狀況。
什么才算物聯網企業或項目?
對于中國式物聯網定義而言,一個物聯網系統應該由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組成,包括能被感知的“物”和“聯網”兩大要素。
舉例來說,傳統的樓宇視頻監控系統,,雖然拍攝內容自動傳輸到服務器,但是由于應用層只有人工查看,不能自動進行識別,定位等功能,就不能算一個物聯網項目,如果做一些改進,使應用層具有自動識別分析和報警等功能,就達到了要求。還有現在很多商品,可以通過手機查詢真偽,但如果不能實現聯網查詢追蹤,也只能算“半個”物聯網系統。
物聯網產業鏈包括了芯片、傳感器、設備制造,網絡服務,軟件開發,集成商,服務商等環節,有很多環節在之前已經存在了不少企業,這些環節的企業里,從事傳感器和RFID芯片制造的屬于感知層物聯網企業,而提供軟件和服務的企業屬于應用層,但是,如果物聯網業務的收入不能占到公司的百分之五十,也不能算是物聯網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