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牛肉充斥市場 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遭拷問
近年來,公眾對牛羊肉的消費逐年遞增。然而,隨著近期用雞鴨肉冒充牛羊肉卷,肉牛飼養過程中添加瘦肉精等信息的曝光,以及三聚氰胺奶粉事故所引發的畜產品安全信任危機,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如何保證牛肉安全,讓人們吃得放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相關數據顯示,肉牛產業作為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發展迅速,產量一直穩中有升。據農業部統計,2008年我國牛肉總產量達613.2萬噸,比2000年增長19.5%。牛肉產量占全國肉類總產量的8.4%,占世界牛肉總產量的10%,僅次于美國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位。
在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副會長李和看來,公眾對肉類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漸轉變,消費習慣從豬肉雞肉向牛羊肉轉變,對食品安全也愈加重視。然而,因為我國肉牛存欄量有限,雖然每頭牛產出的肉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不平衡的供求關系決定了目前中國牛肉價格較高,且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中國畜牧業協會資料顯示,我國肉類消費快速增長,中國牛肉消費量呈上升趨勢,現居全球第四,國人需要大量的優質牛肉,但從目前的肉牛產業來看,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市場需要。
李和認為,國家應提高肉牛行業企業的準入門檻,設立行業準入平臺,中國應培養生產肉牛的龍頭企業。近年來,我國也涌現出一批資金實力雄厚、產品質量高,并集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肉牛產業集團。
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肉牛加工為龍頭的企業。該公司總經理王征濤估算,目前國內牛肉年供給量約600多萬噸,但國內市場對牛肉的需求量每年在1000萬噸以上。牛肉價格較高,私屠濫宰,雞鴨肉假冒牛肉等現象充斥市場。
那么,面對供需不平衡的現狀,老百姓如何才能吃上放心牛肉?
王征濤認為,首先國家職能部門應承擔相應檢測責任,比如鄉鎮的畜牧獸醫站應對養殖戶牛羊健康定期檢測。二是要加大懲罰力度,目前企業守法成本太高,違法成本卻太低。政府對注水注膠企業要嚴懲,甚至剝奪其生產牛肉的資質,執法力度必須加強,避免不疼不癢。現在,一些跨國大超市都有嚴格的采購質量體系,甚至還會考察供應商的社會責任等,相比之下,中國超市還缺乏完善的質量體系。
肉牛加工行業的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屠宰檢疫還不完善。我國一些屠宰場雖然設有檢疫這一環節,但受工廠規模和資金投入等影響,檢疫設備不完善,檢疫操作程序也沒有完全實施到位,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在源頭上埋下了肉品安全隱患。
這名業內人士稱,國家應健全并加強屠宰檢疫,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及程序把好屠宰檢驗關,肉牛入場時應向動物檢疫員提供官方的檢疫合格證明,沒有合格證明拒收。加強對私宰場點的查處力度,從各方面保障肉品安全。如發現國家規定需上報的傳染病須及時上報。工廠還應設有水分含量檢測這一項,牛肉水分含量一旦超過78%,應按注水肉處理。
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應建立完善的追溯體系。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就是一頭牛在養殖場的時候,耳朵上會被植入一個耳標,里面是一個標簽,記錄了它的產地、生長過程信息。送到屠宰場以后,這些信息會自動轉存到系統中,被加工分割成肉以后,會產生一個新的唯一標識,記錄前面的信息以及屠宰場的信息。對從超市銷售出去的產品,消費者可以通過超市的終端進行相關信息查詢。這樣就構成了一份牛肉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鏈條。真正建立起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面對面關系,一旦出現肉品質量問題,可以通過追溯體系迅速找出問題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