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社會保障卡有望成為“市民卡”
社會保障卡將會為市民帶來哪些便民公共服務功能?社會保障卡儲存了市民的個人信息,它的使用和信息安全如何得到有效保障?您對市社會保障卡的應用和管理有何好的意見?《江門市社會保障(市民)卡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昨日由市人社局在網上發布,向市民征詢意見。按《辦法》,旨在將去年首發的社會保障卡辦成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卡”。
190多萬人已申領新卡
去年5月18日首批社會保障卡發放以來,截至今年7月,全市已申領社會保障卡人數達190多萬人。現在,新辦的社會保障卡已可以代替原醫保IC卡使用,還可以查詢醫保個人賬戶余額。明年1月1日,原醫保IC卡將逐步停用,新卡將代替原醫保IC卡正式啟用。
“隨著我市社會保障卡發行日益普及,作為具有金融功能和智能卡一體的社會保障卡,市民對社會保障卡的應用環境及應用需求不斷變化,卡管理環節多且牽涉面廣,對相關部門在應用與管理的行為規范、市民私隱信息的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原以市屬一個部門的規范性文件作為多個政府部門及金融經辦機構的共同操作規范的做法,已不能滿足社會保障卡的發行、應用及管理的需求,迫切須要提高立規層次,確立我市社會保障卡公共服務功能和規劃方向。”市人社局副局長張富全表示。
社會保障卡可發放低保
按照《辦法》,社會保障卡的應用范圍主要包括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交通、醫療衛生、計生監督、公積金管理、教育培訓、金融交易、小額電子支付等公共服務功能,上述應用將根據社會保障卡信息系統建設及業務拓展情況,分步實施、逐項啟用。
《辦法》共規劃社會保障卡有11項基本功能,包括政務管理、民生服務、金融服務三方面。對比社會保障卡首發時提及的功能,《辦法》中新增了社會救助、撫恤優待、公共交通、計生監督、公積金管理、小額電子支付等多項功能。其中,持卡人工資及個人或家庭民政低保、五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援助等政府補貼、社會福利待遇可通過社會保障卡發放。
對于提及到的住房公積金事務,“持卡人可憑卡查詢個人住房公積金信息,同時相關部門也可以在為個人辦理住房公積金貸款、個人住房公積金提取等業務時,審核持卡人的相關情況,如就業情況、參保情況,但并不意味社會保障卡可直接辦理辦理住房公積金的相關業務。”張富全這樣解釋。
“通過數據的采集、錄入,提供一個信息共享平臺,不僅持卡人可以獲悉個人權益信息,相關部門也可通過這個平臺獲得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如是否就業困難群體、低保戶或殘疾人等,以便于相關部門為持卡人提供相應的政府公共服務。”張富全解釋。
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出臺《辦法》的目的就是將社會保障卡的智能卡功能充分利用起來,避免今后重復投資、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做到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張富全解釋。按照《辦法》,該《辦法》施行后,市政府各部門和各市、區政府不再發放用于個人辦理社會事務、享受社會保障及其它社會公共服務的其它電子身份憑證;已經發放的,應當逐步納入社會保障卡體系。
已經正在使用的一些社會公共服務卡,比如公交卡,今后是否也要并入社會保障卡體系呢?“我們對社會保障卡的功能、適用范圍進行了設定,某一項功能的最終啟用,還要根據各相關應用部門的實際的需求來決定。”張富全表示。按照《辦法》,新功能由政府相關應用部門及其服務機構向市社保卡管理中心提出申請,經市政府審定后,組織軟件開發和設施配置。
必須保護持卡人隱私
社會保障卡儲存了市民個人信息,包括個人私隱信息。隨著使用范圍的擴大,其負載的公民私隱信息有增無減。如何做好保密,備受關注。《辦法》也對此做了嚴格規定和責任追究制度。“通過這次立規,作為部門及相關人員失責追究的依據,并為市民提供信息安全及維權保障。”張富全表示。
《辦法》明確規定:“社會保障卡管理機構、相關應用部門及其服務機構應當采取必要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護持卡人的個人隱私,確保社會保障卡的使用安全;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依法使用與社會保障卡有關的信息,未經持卡人同意,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辦法》還明確了各代理銀行、相關應用部門及其服務機構的責任、義務,并明確如何追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