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如何騰“云”駕“物”
2008年,IBM提出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地球”理念,意在推進政府對新一代智慧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在“智慧地球”這一理念落地中國的過程中,人們結合國情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立刻獲得社會各界的熱捧。可以說,智慧城市自誕生之初便與物聯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這些詞匯的含義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發生變化,但始終沒有脫離“物聯網上的智慧城市”這一核心。另一方面,云計算作為信息化技術的“核武器”,始終伴隨智慧城市的建設進程。因此,以萬物互聯為基礎,通過云計算將智能信息與人關聯,才是智慧城市的本質所在。
我們可以將智慧城市理解為云計算、物聯網實現落地的一種方式。物聯網實質上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通過RFID技術將傳感信息與互聯網連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云計算實現了信息集中化、智能化,成為信息價值的載體。智慧城市通過云計算技術將物聯網獲得的信息存儲并加以利用,讓物聯世界的數據產生價值并最終服務于人。智慧城市是物聯網和云計算為人們描繪的一幅美好藍圖,而且在逐步實現落地。
政策支持 網絡先行
智慧城市該如何騰“云”駕“物”?通過對我國的智慧城市發展進程進行分析即可看出端倪。2013年,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正式起步,政府確立試點目標,然后集中投入重點建設。1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總體投入的資金規模將達800億元。這樣的一針強心劑,堅定了這些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信心。從隨后公布的規劃信息看,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沈陽、寧波、佛山、昆山等城市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的項目:智能交通、智慧安防、無線城市、智慧醫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
實際情況同樣讓人感到樂觀。例如,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子商務已經取得良好的發展,無線城市也在運營商的推動下逐步形成規模,奧運前后掀起的平安城市建設熱潮為智慧安防奠定基礎,智慧醫療也在部分城市的改革下成為現實。
從以上的信息不難看出,智慧城市方方面面的建設既有消費需求的拉動,也有技術發展的推動,同時還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的力量可以在大處推動,以北京為例,已經頒布的《智慧北京行動綱要》主要解決兩大類問題:一是解決特大型城市發展難題,人口、資源、交通、環境;二是解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問題,發展高端產業,催生新的業態。政府還可以通過小處落實,例如杭州和蘇州推進智慧醫療方案,在預約掛號上下功夫,分時段預約就診,通過電子病歷實現先診療后付費,通過微小的動作,實現了智慧醫療的落地。政府還可以因地制宜,例如江蘇無錫依托物產業優勢,建立規模宏大的云計算中心,實現“云”、“物”融合。
騰“云”駕“物”的源動力有了,具體到實施,就是技術和方案的推進。依然以北京為例:北京首先確立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即建設寬帶城市和無線城市。北京市選用TD-LTE技術建設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建立覆蓋到四環以內所有物與物的通信的物聯傳輸專網。同時,北京市也在積極推動政務云,在政務領域規劃建設“1+1+16”框架——一個市級的政務云、16個區縣和重點領域。
網絡作為智慧城市的血液循環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這一點,擔負基礎網絡建設的運營商表現可圈可點,中國移動最早發布“無線城市”戰略,而中國電信的方案則稱為“光網城市”,中國聯通則直接發布“智慧城市”戰略。無論是“無線城市”、“光網城市”還是“智慧城市”,都是利用運營商的多種網絡覆蓋,為政府管理、企業運營、城市百姓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務。智慧城市的建設分為前期基礎設施建設、中期數據處理設施建設和后期的服務平臺建設。當運營商建立完善基礎網絡之后,還要相關數據服務加入進來。
三大巨頭 各有側重
IBM是智慧地球的發起者,推行基于軟件的整體解決方案。軟件是方案的靈魂,通過云計算和物聯網的軀體實現智慧城市的理念。IBM堅持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中國城市的運營壓力。IBM智慧城市創想包括:以環保為主體的綠色智慧城市;以健康為主體的智慧城市醫療;以基礎設施為主體的智慧城市建筑;以政府服務為主體的智慧城市服務;以科學發展為主體的數字化智慧城市。相應的,新一代解決方案對應了能源、交通、通信、商業、服務等諸多方面。
IBM的整體思路是:匯集來自物聯網的各種信息制定智慧城市的決策,通過云計算平臺促進信息的流通和機構之間的溝通協作,解決潛在的問題。IBM以智慧城市研究和實踐先行者身份,深耕智慧城市發展,并充分利用新一代物聯網、云計算、智慧的分析洞察、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方式,為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產、環境監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衛生、健康監測、金融貿易等各個領域,快速交付以市民生活為中心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智慧城市建設的另一個典型是微軟。微軟的側重點是云計算,注重數據的分享。智慧城市的預警信息通過云計算平臺,依托移動互聯網,最終達到終端信息的呈現。微軟的“云端智能城市戰略”包括:建設代表城市信息化、數字化的城市云,以N屏與物聯網為端,提供信息化與智能化解決方案。
華為則側重于“構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華為的智慧城市建設策略是從基礎做起,循序漸進。城市網絡平臺和公共信息平臺的共同搭建決定著智慧城市的發展水平。華為認為協同和數據交換將是“智慧”的核心需求,智慧城市應建立強壯的公共信息平臺和完整的智慧城市網絡平臺。華為提出“構建ICT基礎平臺,助力智慧應用”的建設理念,打造一個統一平臺,設立城市云數據中心,構建基礎網絡,通過分步建設,達到平臺能力及應用的可成長、可擴充,創造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系統框架。
無論是哪一種理念,哪一種解決方案,智慧城市的最終目的在于利用信息技術來改變城市的運營方式,提高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事業。“智慧城市”只是人們有意提出的一個概念,而技術永遠在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從網絡基礎設施到應用平臺,在整體設計思想的引導下,通過分層建設,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最終將實現對海量信息的智能過濾處理及應用,面向未來,打造生活、生產、社會管理新模式,構建全新的城市形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