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物聯網測控技術獲突破助力智能油田建設
日前,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北京雅丹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油氣生產物聯網網關產品(簡稱YD-iPESGR),經過7個月的試運行,各項數據成功率近100%,標識著我國油氣生產物聯網測控技術獲得新突破。
21世紀是一個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時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經成為21世紀的時代特征,物聯網技術已被應用到各行各業。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它給各行各業帶來的便利,以物聯網為技術支持的智能油田系統的建設,是非常必要。
石油行業一直都是與互聯網聯系得最廣泛的行業,在無線網絡還沒有普及的年代,石油行業一直都依靠有線網絡來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目前,油田企業隨著基礎網絡的建設,各領域基本上都通過擁有層次化模塊設計以及先進技術的有線網絡來進行覆蓋,將高可靠性、開放性、靈活可擴展性、可管理性、安全性融合為一體,使石油基礎網絡建設具有一定技術和需求的先進性。但是,隨著石油網絡改進的推進,業務不斷的發展和環境的復雜度,很多專業檢測和實時數據傳輸都無法在有線網絡中進行,給網絡中應用系統造成了瓶頸。比如地域復雜性、環境惡劣、資源有限等等,有線網絡無法保障重要數據的基本實時傳輸。而物聯網的出現讓這些重要的生產系統正常上線,提高生產力。
智能油田系統項目是針對油田所構建的無線局域網的覆蓋滿足油田日常生產運行、生產管理、生產監控、設備管理、成果展示的需求,是一套集石油勘探開發生產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分析、發布、管理和應用于一體,規范、統一、安全、高效的全新現代化生產經營綜合數據于一體的管理應用平臺。整個智能油田系統內網中采用無線網絡,以物聯網技術為主體。應用到無線溫度監測、無線震動監測、無線腐蝕監測、無線壓力監控、無線感應閥位、無線視頻等等。從而隨時都能監測到油田溫度,震動,設備的被腐蝕度、受壓力程度,以及閥位的安全性。
其中物聯網測控技術,是把地震區、井場、站庫等油田生產制造現場作為數據采集源點;采用自動化數據采集設備(比如傳感器),通過局域光纖網、GPRS/CDMA、微波通訊網、WIFI等傳輸手段,將地震數據、井下測量的地層和井筒數據、井口測量的設備運行和流體屬性數據等海量數據實時采集進入信息管理中心的數據倉庫;按照科學的過程如數據模型進行數據的組織與管理,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業務模型進行知識集成,通過應用智能識別、數據融合、移動計算、云計算等技術,進而支持石油地質綜合研究、油藏分析等科學研究和在線模擬,完成生產實時診斷,科學研究的成果支持油田生產的綜合決策,決策信息反饋到生產制造現場進而完成環境監測、單元整合、過程模擬、參數優化和控制。
目前構建油田物聯網,重點在于高效可靠的感知,即是對油藏、井場、管網、站庫信息的采集提供高水平的解決方案和高質量的測控設備;云計算,是油田物聯網的神經中樞、信息傳遞和處理的關鍵,即物聯網與石油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石油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石油行業智能化的計算;優化控制,實現單井智能控制、輸注能力協調、安全與節能智能調節等油氣生產的優化。
油田物聯網測控技術的突破,使智能化油田的發展獲得推進,變的不遙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