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桓:物聯網是一個長期向好的產業
昨天(4月1日),為期兩天的2014(第五屆)中國物聯網大會暨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次大會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會上,中國電子學會咨詢與技術評測中心副主任王桓博士以《中國物聯網發展趨勢》為主題發表演講。他在發言中認為,盡管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面臨很多困難和障礙,但是從長期來看物聯網是一個長期向好的產業。
他表示,物聯網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社會信息化的有力保障。發展物聯網是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驅動,也是我們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技術支撐,因此發展物聯網是大有前途的。
以下是文字實錄:
王桓: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行業內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有機會今天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中國電子學會對物聯網發展的一些想法,和一些研究成果。大家知道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委會一直推動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想為中國物聯網發展做一些事情。我們的主要工作是提升部里和科協的一些決策,包括對地方政府規劃的一些撰寫和編撰,就是說給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去出謀劃策。在這些具體工作當中我們也遇到很多的困惑和問題,我盡量在今天的演講當中把我們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惑說出來,當然我們也會給出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答案,也希望能夠引起行業內各位朋友的一些思考。總之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要大家一起協同來促進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自從09年“感知中國”概念提出之后,我們國內物聯網發展可以說經歷了一個過山車式的歷程。我們國內媒體去炒作物聯網,政府去主推物聯網,國內這邊是火熱的,國外的情況到底如何?
我們現在把我們的目光先投向國外,看國外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其實,國外尤其是歐美這些國家和地區,他們對物聯網發展是非常重視的,但是他們不會特意的去炒作物聯網這個概念,政府會制定一些相應的產業規劃和一些戰略的支撐支持措施,以實際應用去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比如說前幾年歐盟議會出臺了一個法案,讓全歐洲境內所有的畜牧業,尤其是牛、羊、牲口都打上一個耳標,這完全是應用物聯網技術,但是并沒有特意的從頂層應用,而是以應用為導向的發展模式。當然歐洲在物聯網技術上確實也有自己的優勢,像大家知道的比如說ST這些核心的芯片企業都在歐洲。歐洲還有很多優秀的FIT或者軟件服務提供商,他們支撐了歐洲的物聯網發展。
大家也可以關注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目前雖然我們國內的FIT傳感器做的有聲有色,尤其是國內高端FIT基本上成了世界上主要的供貨商之一,但是真正國內一些工程里面用的FIT芯片有相當一些還是進口國外的,為什么會出這個現象?這個值得我們思考。大家看一些資料,美國、日本、韓國他們各個國家也對物聯網提出了一些各自的看法,網上很多資料有介紹,我這里就不贅述了。
再把我們的視野和目光投向我們的國內,我們國內物聯網經歷了一個過山車式的發展歷程。現在我自己在工作當中有一個困惑,從政府這個角度講,我們發展物聯網是一個目的還是一個手段?如果只是一個手段的話,它實現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單純的增加GDP,還是為了造福民生?
最近這幾年高科技的概念或者新一代信息技術,甚至中央都有文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革命將來臨,在這個來臨的時候會有很多很多新鮮名詞,比如最近幾年輪番登場的概念,有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感知技術,大家知道所有這些熱門的概念、熱門的技術目前在國內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我們地方政府是否跟這些媒體或者跟這些新鮮名詞后面去轉,我們是否需要用這樣一個思路去發展我們的產業?
為了改善這個現象我們就需要來回答剛才我說的問題,就是說我們地方政府也好、國家部委也好,我們發展產業到底是一個目的還是一個手段?如果只是一個目的,為了發展產業而發展產業,你必然會陷入這種概念上的跟風,或者新興產業這種新興名詞跟風的狀態。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認清發展產業到底是為了什么?或者說那些產業的核心和實質到底是什么?現在社會上對物聯網的發展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比如說物聯網已經過期了,這個概念單是從“物聯網”三個字,甚至可以說死掉了,我們不認同這個觀點,為什么呢?因為其實如果單純說“物聯網”這三個字的話,確實有過期的成份,確實有它一個發展的高峰,但是物聯網的核心和實質恰恰是我們全社會的一個信息化跟智能化的過程,而且這個全社會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以后必將是我們社會發展的一個主潮流。最近2月份我們中央成立了網絡安全信息化領導小組,其實就是已經說明黨中央看中了這樣一個發展趨勢,才從中央決策層的高度來重視起這件事情。
如果大家認清了這樣一個現實,物聯網其實代表的是我們全社會信息化跟智能化發展的一個趨勢,那物聯網這個概念會做的事情,也不會衰落,不會死掉,大家可以以智能城市、智能制造、車聯網這些概念繼續延續下去,事物的本身就不會衰落下去。
目前國內發展的現狀:目前我們國內共有兩個國家級的物聯網產業基地,還有三個工信部頒發的信息化工業示范基地。包括剛才講的無錫、重慶、杭州三個,也就是說目前發展物聯網產業,應該說一共只有這三個。前年大概在2011年的時候我記得是部長在一次會議上講,目前我們國內將近90%的省份都提出發展物聯網,其實這個確實有點過熱了,我們希望地方政府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
接下來其實這個也是我想拋出的一個問題。自從物聯網、云計算 這些概念出來之后,中央對這些產業發展比較重視之后,各地方政府每年年末或者年初的時候都相繼會拋出各地方政府的一些統計數據。我看到了一些地方,尤其是南方廣東的一些發達城市,比如說2012年、2011年,他的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了800億、900億甚至上千億。如果大家仔細研究他這個產業數據我覺得很有疑問,因為大家知道,地方政府在統計的時候會把很多相關的或者是近似相關的產業都放進去,這個其實也不怪地方政府,因為我們從中央政府層面就沒有物聯網產業具體的門類,或者具體包含哪些產業要素、哪些產品,包括工信部門,最近也在做這些工作,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很清晰的產業。所以造成了地方政府在統計他的產業規模的時候自己本身就比較迷茫。所以我們根據自己這幾年的工作,出了一個簡單的物聯網產業框架,當然可能不是特別成熟,但是我們給出了這樣一個框架,目的在于理清物聯網產業的架構,到底物聯網包含哪些門類,不要把一些比如說軟件與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歸入物聯網的概念。
我們現在把很多互聯網的或者移動互聯網的東西也通通算在物聯網里面。因為我從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推動工作,我當然希望物聯網的概念越大越好,但是從科學的角度或者理性角度不應該把物聯網的概念盲目擴大。物聯網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將來還會有泛在網的概念,所以我們現在討論的很多問題都是以泛在網的概念討論的。關于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剛才其實鄔院士已經簡單的把國外的一些情況都介紹了,我這兒就不再贅述了。
下面再向各位匯報一下我們對國內外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一個總結。目前國內有一個特點,政府引導是主要推動力,目前國內不管車聯網的示范應用,還是食品安全,基本上都是政府推動為主。其實這種以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推動是非常快的,我可以說有成功案例,但是這些企業想走出這些企業所在的區,走出企業所在的城市是非常難的,至于為什么,我相信大家心里也清楚。
第二點,電信運營商在這個當中有很多的話語權,甚至運營商占有很大的主動權。為什么呢?因為在民用應用里面,這些企業提供解決方案離不開電信運營商,他的很多平臺、信息的傳輸肯定要借助運營商的一些傳輸平臺,所以這個里面運營商有很大的主動性。
第三,當前的物聯網還是以行業應用為主。 這里面我說一個觀點,不管是物聯網也好、云計算也好,如果這項新興產業沒有最終走向民眾,沒有走向社會,這個產業始終規模做不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智能移動終端,大家知道移動終端有兩種,一個是大家的智能手機,另外一種是行業應用的各種智能移動終端。我相信這種行業應用的移動終端肯定是這個圈內的企業利潤最大的一個業務,但是它的量和市場規模不大,對行業整個推動作用不大。咱們反過來看智能手機,有多少世界級的大企業,比如蘋果、三星、HTC,包括國內這兩年發展的中興、華為,就是說面向民用和面向社會的產業一定是最有前途的,發展規模是最大的。
我們再來看物聯網產業。物聯網是以行業應用為主,以政府的推動為主。如果按照現在的這種模式,物聯網在短期內是不會做大的,當然現在社會上已經有很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創新,尤其物聯網服務創新上已經作出很多嘗試,已經作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說我們與各地地方調研走訪的時候,有很多推出了全套的家庭的安防系統,全套家庭的智慧化系統。我認為這種創新產品,以及服務的創新是很有前景的,因為他首先知道他面向客戶是民眾,而民眾的市場永遠是最大的。
下面我再重點介紹一下物聯網重點領域的前瞻,我們學會認為未來物聯網發展的幾個重點領域。
第一,智能交通。我們認為車聯網是一個發展的重點。當然剛才專家也詳細的介紹了車聯網,車聯網應用我也比較關心,我就車聯網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車聯網個人認為它的前途肯定是非常光明的,但是它發展的過程肯定是會很曲折的。為什么很曲折?大家現在想一想,車聯網還是有這樣一個特點,它在行業應用主要是以政府的意志去推動,肯定現在是發展的有聲有色。比如我們在危險運營車輛或者長途客車上裝北斗,如果政府在主導的話,肯定是發展非常順利的,但是真正的民用市場,比如說各位去買車,合資企業的汽車,即使是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這種汽車,有多少在車上真正裝了人車交互系統,基本上高配車才裝。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想去掏更多的錢去買高配的車輛,真正的比如說即使買了高配的車輛,目前的國情誰又要愿意掏錢每年幾千上萬交這個服務費呢。現在比如說上海通用,在他別克的君悅、君威上裝了系統,但是一年的服務費少幾百、多則上千,目前開別克的人有多少人繼續付費接受這個服務。其實行業的發展,我覺得在行業應用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真正在民用市場上路還很長,至少目前按照中國的國情來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智能工業。尤其是工業和智能管理,智能管理主要是指智能生產和流程的管理和智能物流的管理,這兩個領域,尤其是智能的生產管理和物流管理,應該是2005年左右的時候,商務部和發改委就做了幾個試點,在海爾、長虹生產線上運用RFID標簽去管理生產線和他的物流,但是大家現在看,這種試點示范有幾個是真正的已經推廣了?前幾年商務部又在國酒茅臺、五糧液其他的高端酒品上裝了標簽去防偽,現在真正大規模應用了,但是其他的白酒行業大規模應用了嗎?確實是我們發展行業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第三,智能環保。我相信在座各位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因為畢竟我們每天都要呼吸空氣,每天都要喝自來水,自來水或者空氣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我們肯定對這個是非常關心的。但是現在物聯網技術有多少真正在水污染或者大氣污染上做到實際效果,或者在這兩方面做了多少工作,是不是我們接下來要進一步推動的工作呢,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第四,智能家居。我剛才其實也簡單講了,主要包括家居的安防或者家用機器人。我們前面提到工業集成,其實目前我們國內一些企業在家用機器人方面做的還是可以的,據我所知現在深圳有些企業每年可以向歐美這些國家出口家用機器人,比如掃地家用機器人,其實每年達到了幾十萬臺的規模。還是我剛才講的觀點,面向民用的這種物聯網的用戶一定是未來發展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
第五,智能醫療保健。我們看了幾個點,一個是可穿戴設備,一個是社區的便攜的醫療防護,但是可穿戴設備在今天的物聯網上會有一個主題的分論壇,再就是社區便攜醫療服務。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快速到來,隨著人口結構的轉換,是應該為社區便攜式的醫療考慮一些事情了,因為有些特大城市、大城市它的人口規模急劇增長,不可能大家都往北京各大醫院去擠、去跑,所以我們的一些小病在社區就可以解決掉。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嘗試,據我們所知,有一家企業跟鞍鋼集團就有這樣的合作,地方政府每年都要給每個職工上醫療保險,他就會把醫療保險里面的一些錢給到這幾個企業,然后這個企業就在這些社區建一個便攜式的醫療數據的采集站,定期把這些社區的居民、職工的健康信息搜集起來,把這個數據傳到后臺的專家數據庫處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診斷問題。外國做過一個報告,我們每在疾病預防投入1塊錢,后期我們在治療過程就會省7塊錢,所以我們在前期的醫療保健方面一定要加強重視。
第六,城市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現代化這個詞是在最近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中提出的概念,這個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我們現在需要考慮一個問題,比如北京市擁堵的問題。據我本人的感覺而言,其實說北京的道路通車里程面積不大也不是,我認為北京擁堵的問題很多都是一些路口和一些道路交通標記設計問題。因為我知道很多路口三車道、四車道,但是真正直行的就是一車道,其他的都是左轉、右轉和公交車道,一旦發生擁擠秩序混亂必然會影響交通。所以我覺得可能真正城市治理現代化需要深挖或者在細耕上做一些文章。
上面就是我們學會對物聯網領域的一些前瞻。物聯網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前面各位專家也講了一些標準、一些技術上的,這里我想簡單介紹一下可能剛才沒有提到的方面。
第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其實剛才講了社會管理體系現代化。現在很多地方來搞智慧城市,但是我個人覺得各級地方政府不需要更多的考慮城市智慧化問題,因為現在推智慧化我覺得是偽命題的問題。目前中國有些城市首先根本沒有達到信息化,沒有信息化怎么談智慧化、智能化,你的信息系統都沒建立起來你怎么在信息系統上再建下一步的智慧系統?
舉個例子,比如說現在交通擁堵信息,你的交管局跟公安局的數據系統兩者之間都有隔閡。你的衛生醫療包括各個方面都有這種部門的壁壘,數據信息都是一個個信息孤,沒有充分利用,沒有建立一個平臺,不開放,不給各個社會的這種廠商去開放,你怎么在這些系統上能夠產生真正有利于社會發展的一些應用,不可能的。
所以說我個人一個不成熟的看法,其實我們現在主要把城市的信息化做好,搭建一個真正的不是一個名義以上的數據中心,什么數據庫、服務器機房,而是真正搭建一個真正的數據平臺,至于這些數據怎么去利用、怎么去挖掘,那是市場的問題,那是各個服務商、系統提供商的問題。政府只要制定一個合理的規則,哪怕是商業規則,剩下的事情讓這些企業去操作就OK了,不需要去插手,當然這是我個人的不成熟的一個說法。
還有一個,芯片投入。剛才有專家也說了汽車物聯網里面缺乏一個中國芯。目前我們國家汽車工業自從引進一些外資廠商之后,發展這么多年我們的發動機、我們的變速箱、我們的底盤懸掛有幾個做好了?當然剛才有專家說,車聯網在民用車輛上,我現在想說的是,現在國產的汽車或者合資廠商的汽車連一些基本的東西都沒做好怎么可能去做車聯網。
舉個例子,比如現在最基本的口糧,比如饅頭、大米的安全都得不到解決,怎么可能會做出安全系統。如果大家要去買車的話,如果沒有經濟上的困難,有幾位去考慮買國產車。所以說如果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就知道車聯網,尤其是面向民用的車聯網會多么難。而且剛才這上面講了半導體,可能有一個傳言說我們國家未來會投入大量的力量,但是這個半導體領域要投入幾個億也好真正能促進物聯網芯片發展,這個芯片真的是靠投錢能做的嗎?
最后,講一下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剛才我講了很多物聯網發展的困難和障礙,但是從長期來看物聯網肯定是一個長期向好的產業。為什么?因為物聯網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社會信息化的有力保障。發展物聯網是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驅動,也是我們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技術支撐,所以說通過這幾個方向來講,物聯網還是有發展前途的。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