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可穿戴產品 Galaxy Gear教會了三星什么?

不過Google在Gear發布數月后,推出了Android Wear操作系統,令事情變得更加有趣。三星的市場總監Min Cho表示,其可穿戴產品不會局限于現在的系統,“會繼續為顧客提供最好的產品,包括與Google合作”。三星已經承認計劃推出Android Wear平臺的可穿戴產品,那現有產品會如何?三星又會中取得了什么經驗呢?
時尚與個性
“第一代Gear后,我們認識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Gear一定要時尚。”Gear系列的首席用戶體驗設計師Eunjoo Kim表示。隨后她又補充道,一個尺寸并不適合所有人。這意味著后來的產品會更加個性化,不僅是多幾款產品而已。這一理念與S5不同,后者被定義為適合“所有人”的手機。
在談及Galaxy Gear和Gear 2硬件上的區別時,高級硬件設計師Jun Yong Song表示,第一代Gear配有表帶,設計古典,具有整體感。而Gear 2被設計為可與任何表帶相容。為了體現個性化的理念,三星還加入了多種背景顏色、圖片和時鐘設計。當然,個性化并不是選擇圖片那么簡單。默認的背景圖片還可以展現出AMOLED顯示屏的一些特性,這些特性是TFT LCD顯示屏所沒有的。
綜合考慮,折中方案

既然個性化是所追求的理念,那為什么Gear系統產品會采用與智能手機類似的方形界面呢?Song表示,三星目前的三款產品可以讓消費者有選擇的余地,最終成型的產品也是最佳組合的結果。“如果你認為它們似乎沒什么特色,那么你是對的。”
不過Gear Fit還是有一些改變。它的設計靈感來自于海上的日出,并融入了人體工程學原理。開發組還考慮了性別、年齡等因素,表帶的曲度、長度,顯示屏的尺寸和形式都是折中后的“最佳選擇”。
上述兩種理念似乎相互矛盾,但仔細考慮后可以發現,三星主要在硬件上會采用折中的方案,在軟件上個性化就非常明顯。此外,將硬件分離(如表盤與表帶分離)也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這應該是綜合生產成本、工藝難度后的結果。
對沖風險

三星可穿戴產品的系統均采用Tizen,這一系統上的應用數量有限,在經過半年的發展后,初代Gear仍面臨應用不足的問題。在被問及為何選擇Tizen時,Cho表示,“這很復雜。Tizen是基于網絡的系統,這在移植現有應用時會很方便。不過在其他設備上仍會花很多功夫。”三星似乎從其第一款智能手表中學到了不少,但仍需要更多的實驗。
三星現在對可穿戴產品下的注很大,不過賭注也是分散的。除了智能手表,還有手環之類的健康設備;操作系統上也是Tizen和Android兩手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