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M平臺上線時間延后 臺灣NFC支付2015年起飛
中華電信著手將旗下所有支付工具齊聚于單一平臺中華支付身上,目前規劃推出時間在2014年第2季,不過有鑒于第三方支付法令還未完全出爐,中華電信方面還在觀望第三方支付后續動態,暫以合作伙伴玉山銀行做為進入第三方支付的主要途徑。
原定于要在2014年3月對外亮相的中華支付,目前整合進度稍微放緩,中華電信內部評估中華支付整合推出時間可能在2014年第2季,屆時將可見電信帳單代收、小額支付、近距離無線通訊(NFC)以及QR Cord等移動支付技術都在該平臺中現身,中華電信方面也靜候各式移動工具成熟發展后所帶來的效益。
在移動支付進度方面,由五大電信業者所投資成立群信移動數位科技預估將在2014年第4季正式商轉,隨著信託服務管理(TSM)平臺上線后,正式商轉活動將陸續正面開打,但是現階段電信業者各自的測試活動以及在地推廣活動已經開打,中華電信方面亦回應,在TSM平臺上路前,中華電信已經與相關合作伙伴開始測試水溫,事實上,遠傳電信對于移動支付的動作也相當積極,讓移動支付市場發展備受注目。
依照規劃,電信業者所提供的NFC服務將可以結合信用卡、票券、會員卡、門禁卡資料下載于手機上的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SE)中,消費者透過手機便可以進行各種消費、集點或認證行為。
至于在電子商務業掀動風潮的第三方支付,看在電信業者眼中則是有機會卻還沒全然把握,一邊等待法規一面籌備其他支付工具,中華電信雖有意進軍第三方支付,但對于另行成立一家公司從事第三方支付,目前還還未有確切進度,暫以合作伙伴玉山銀行的第三方支付布局為主,
隨著4G服務于下半年正式登場,電信業者催生相關服務的動作也跟著動了起來,業者認為,隨著網絡品質以及速度越來越好,移動支付的普及性將跟著提高,不過由于TSM平臺上線時間延后,臺灣NFC服務推廣概況也得從2015年開始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