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生物識別步入“黃金時代”

作者:王靜
來源:《中國科學報》
日期:2014-05-20 15:17:26
摘要: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已成為信息技術的新興產業。2011年國際市場銷售額達50億美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100億美元。

生物識別步入“黃金時代”

生物識別技術在許多行業已經開始應用,當前已進入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門禁系統采用的人臉識別方式,蘋果iPhone5S可在home鍵設置指紋識別,支付寶可采用手勢語言對賬號進行管理……這些都是生物識別技術給我們提供的現代化生活方式。

  而對于生物識別技術發展的未來,清華大學教授蘇光大在近日由中科院自動化所舉行的生物識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沙龍上作出了如此判斷:“生物識別技術在許多行業已經開始應用,當前已進入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應用提速

  “生物識別賦予計算機自動探測、捕獲、處理、分析、識別數字化生物特征信號的高級智能,即‘能看會聽’。”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孫哲南對記者說。

  據孫哲南介紹,生物識別圖像包含點、線、區域、紋理等,類型多樣,類別繁多。同時,其統計和結構信息、局部和全局信息十分豐富,對于微妙的差異,能夠以圖像、視頻、語音等各種信號形式進行體現和描述,因而是一個典型而又復雜的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認知和神經計算問題。

  回顧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歷程,蘇光大認為可以將其劃分為4個發展階段。

  20世紀60年代是生物識別技術的萌芽階段,以1965年研究人員設計的人臉識別系統為代表,開啟了生物識別技術的新時代;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提出了特征臉人臉識別的理論和方法,標志著人臉識別技術作為一個新興學科正式起步;2001年,美國“9·11”事件發生后,世界各國意識到人臉識別技術的重要價值,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2008年,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北京奧運會,標志著人臉識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

  據了解,我國有關部門建立的人臉識別系統的數據庫,到2008年時已達到千萬人,2011年提升到上億人,2013年,有關部門已著手建立基于三維的目標人臉識別系統。

  此外,蘇光大透露,目前公安部已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戶籍查重,人臉識別也已逐步應用于視頻圖像偵察,且效果明顯。比如,某市對全市612.3812萬張二代身份證上的人臉圖像進行人臉識別,共查出了1.2314萬對重復戶口,并查出8名網上逃犯。

  前景廣闊

  孫哲南指出,生物識別技術既是模式識別等學科領域的前沿方向,也是保障國家和公共安全的戰略高技術,同時,還是電子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和產品在邊檢通關、居民證照、公安司法、金融證券、電子商務、社保福利、信息網絡等公共安全領域以及門禁、考勤、學校、醫院、場館、超市等民用領域都得到了應用,成為信息技術的新興產業。2011年國際市場銷售額達50億美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100億美元。”孫哲南告訴記者。

  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企業的關注,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公司副總裁朱國平就是淘金者之一。據朱國平介紹,北京海鑫科金擁有多種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包括掌紋、人臉、DNA、足跡、筆跡識別等,并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據朱國平介紹,該公司先后承擔了全國公安機關DNA數據庫應用系統、全國公安機關現場勘驗信息管理系統、全國打擊拐賣兒童DNA比對系統等項目。

  蘇光大在參加上述活動的發言中也表示:“生物識別技術的蛋糕很大,只是需要進一步拓展。”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幾十家企業在進行市場深度開發,并成立了生物識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新的挑戰

  據蘇光大介紹,現在多數人臉識別系統實現的人臉圖像檢測速率為90幅/秒,當人臉在水平±45°之間變化的時候,可通過多部攝像機實現并行人臉檢測與識別,達到了接近水平±15°之間變化的高識別率。同時,還具備應用于手機的無線人臉識別和眼鏡摘除識別功能。

  這并沒有達到蘇光大的滿意程度。據了解,目前,蘇光大正帶領著一個20余人的團隊,對生物識別技術進行新的攻關。

  蘇光大表示,中國有海量視頻監控設備,如何在視頻中快速捕捉有效人臉并確定其身份,是未來智慧城市發展的趨勢,這會帶來大量的比對任務。因此,超分辨率超高速人臉重建和識別意義重大。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再解答一道難題——實現超分辨率高速人臉重建和識別。”蘇光大說。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