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聯與韓國智能卡公司達成合作 將攜手共推手機支付業務
據韓聯社1月5日報道,中國銀聯5日表示,銀聯與韓國交通卡(T-Money)發行商韓國智能卡公司簽署了業務合作諒解備忘錄(MOU)。
據報道,根據協議,中國銀聯和韓國智能卡今后將攜手推出符合手機付款趨勢、保障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付款方式,以解決赴韓旅游的中國游客在韓國購買交通卡或在網上下載優惠券等不便。雙方還決定,取消游客購買交通卡、充值、退款等環節,提高旅游期間付款的便利性。
中國銀聯方面表示,簽署諒解備忘錄后,銀聯卡會員在韓國旅游時從基本消費到乘坐大眾交通,都不必另行充值。
延伸閱讀一:
中國銀聯在韓國開通跨境移動支付業務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9日訊(記者 吳菁)據韓聯社報道,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光顧韓國,本周三,總部位于中國上海的銀聯國際在韓國開通了跨境移動支付業務。
10月8日,銀聯國際與韓國最大免稅店之一的新羅免稅店簽署了開通銀聯卡跨境移動支付業務的合作協議,新羅成為境外第一家開通此業務的商戶。持卡人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下載新羅免稅店APP即能選購商品并用銀聯卡完成支付。但協議的財務條款并未透露。
銀聯國際是中國銀聯負責運營國際業務的子公司,以會員制吸引全球合作伙伴,拓展銀聯卡境外受理網絡,擴大銀聯卡發行和使用,開展創新支付的跨境應用,提升銀聯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通過與全球300多家機構合作,目前 銀聯國際受理網絡已延伸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銀聯卡。
“這是銀聯國際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首次推出跨境移動支付業務,旨在更好地滿足持卡人各類繳費需求。我們今后將繼續擴大與韓國商戶,包括更多知名商戶的合作范圍,使持卡人享受方便的互聯網或移動終端支付體驗,” 銀聯國際在聲明中說。
《中國日報》周四報道,國慶“黃金周”期間,赴韓旅游的中國游客高達1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萬人次。中國游客在韓的消費支出比去年同期躍升了111%,但具體消費金額并未透露。
目前,銀聯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用戶數已突破1.5億。用戶無需開通網銀,只需驗證銀聯卡卡號、手機號等必要信息,就可快速進行支付,方便地完成境內外網購、便民繳費、商旅預訂、購買火車票等多種在線支付服務。銀聯互聯網與移動支付通過多重安全技術保障和實時風險監控,能有效保證支付安全。
延伸閱讀二:
中國游客購買力強 銀聯拓海外市場底氣足
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游客在海外巨大的購買力,使中國銀聯子公司銀聯國際拓展全球市場顯得更有底氣。例如在韓國市場,銀聯已擊敗萬事達和Visa等國際卡組織,成為韓國排名第一的外國銀行卡品牌。
據路透社12月24日報道,據銀聯國際韓國分公司總經理盛近春12月24日透露,2013年外國游客在韓國的消費額中,銀聯卡的市場份額已接近四成,位居第一位,Visa居第二。今年銀聯國際在韓國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有望超過其他外卡的總和。
據她介紹,目前中國游客的海外消費已絕大多數使用銀行卡,而非前幾年大多數是用現金。所以只要當地用卡環境方便,中國游客很樂意使用銀聯卡。據一些不完全統計,中國游客在韓國的消費有九成使用銀聯卡。
中國已連續幾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旅游消費國,去年出境游消費總額已達1287億美元。據世界最大的購物退稅服務體系環球藍聯集團7月公布數據,中國人均境外購物消費6727元人民幣,亦排名全球第一。
中國居民在境外巨大的購買力已成為銀聯國際開拓海外市場的利器,但這不是銀聯能夠趕上甚至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全部條件,便利的海外用卡環境是不可或缺的。
“購買力就在那兒,若我們不提前準備,份額就是其他卡組織的。”盛近春指出,經過近十年的建設,韓國已是銀聯卡在中國境外使用最便利的市場之一,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習慣使用銀聯卡。
在韓國,銀聯信用卡可在幾乎所在簽名受理商戶使用,交易流程、用戶體驗等用卡環境亦有大幅改善,韓國的銀聯商戶交易量平均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長。另外,韓國一半以上的自動柜員機都可以用銀聯卡提取韓元現金。
“要成為一個國際銀行卡品牌,肯定要有一定基礎。我們的基礎來自中國經濟三十年來的高速增長及中國居民收入迅速提高。”銀聯國際香港分公司總經理李鵬林指出。
港澳地區是銀聯國際海外拓展的第一站,目前已成為銀聯在大陸本土市場以外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正因中國游客龐大的海外消費規模,銀聯國際近年來與海外商戶談判時底氣更強,獲得的優惠力度亦超過其他銀行卡組織。而銀聯卡在中國境外免收貨幣轉換費、各地商戶的消費優惠等優勢亦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人士申領銀聯卡,例如在韓國當地已累計發行一千萬張銀聯卡,港澳地區的銀聯卡累計發行量達到近兩千萬張。
{$Page$}
除了加緊在中國游客熱門旅游區域建設和完善用卡環境以外,銀聯國際亦幫助一些欠發達國家及地區進行銀行卡基礎設施建設,為他們提供支付技術與標準,以編織一張更強大的銀聯全球網絡。例如在中國游客較少的蒙古地區,銀聯已占據了一半市場份額。
11月底,中國銀聯、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老撾央行簽署合作協議,明年1月起啟動建設老撾當地的國家銀行卡支付系統。銀聯將作為技術支持方參與項目建設,在支付系統設施建設、運維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持,并分享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的技術和經驗。

圖為中國游客在澳門經過一家當鋪門前的銀聯標識牌。路透社
延伸閱讀三:
努力提升服務 中國銀聯低調推進國際化
港媒稱,隨著越來越多富有的內地人涌入世界各地的熱門景點,中國占主導地位的支付服務商—中國銀聯,正在國際市場積極擴張。
據香港《南華早報》近日報道,中國銀聯是以央行為主導的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現已成為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的新象征,內地消費者更將中國銀聯(China UnionPay)戲稱為“中國崛起”(China UP)。但中國銀聯似乎對這一明星地位倍感不安。
中國銀聯常務副總裁兼銀聯國際(系中國銀聯負責運營國際業務的子公司)首席執行官蔡劍波說:“我們的規模很大,但是我們覺得現在更應該集中精力提升服務。我們相信,是努力的工作和一流的服務,而不是規模大小,來決定公司的國際知名度。”
銀聯國際的總部位于上海黃浦江東側的一棟8層樓內。盡管與上海黃金地段的建筑相比,這棟8層小樓顯得相形見絀,銀聯似乎并不在意,只是將最好的努力用在向海外擴張上。
“中國游客走到哪里,我們的服務就跟到哪里,”蔡劍波表示,“中國游客變得更為成熟,他們開始尋求優質的服務,這也促使我們更努力工作。”
中國消費者是全世界奢侈品購買量最大的人群,大多數這類物品來自于出境旅游途中購買。
為了更好地迎合內地人財富日益增長的趨勢,銀聯已開始優化服務,推出一系列新的市場策略以滿足持卡人需求。
近期,銀聯上線了新版網上交易平臺,促進對海外產品有很高興趣的內地消費者進行跨境網購。
與中國大型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時的大手筆不同,銀聯在中國的全球化戰略中顯得較為低調。
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的銀行卡品牌,銀聯日益被看作Visa和萬事達卡的有力競爭對手。
憑借中國內地的人口數量,自2002年成立以來,銀聯已累計發行45億張銀行卡,成為世界最大的銀行卡品牌。
2013年,銀聯卡交易量躍升48.4%,達到32.3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的支付市場尚未對外資開放,但隨著上月中國政府承諾向外資銀行和信用卡公司開放內地市場,銀聯在國內將很快面臨競爭。
顯然,中國內地游客出境人數的增長以及國際網絡的擴張將成為銀聯新的增長引擎。
內地游客在選擇結算通道時,大多會優先選擇銀聯,因為和Visa及萬事達卡相比,可節省最高2%的交易費用。
銀聯已在超過140個國家和地區立足,在東南亞等吸引大量內地游客的地區,銀聯已可和兩大巨頭比肩。
截至9月底,銀聯已在境外發行了超過3300萬張卡,并打算在未來三年有更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