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移動支付風口中潛行的微POS玩家們
去年的一場二維碼支付風波揭開了微POS的面紗,互聯網巨頭微信和支付寶的突然殺入,震動了已沉睡多年的線下收單市場,也讓躺著賺錢的銀聯面臨被顛覆的尷尬。“微POS”類產品的出現也成為智能硬件切入O2O+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個典型案例,作為智能硬件的一個跨界領域,我一直在關注。
在前一陣參加由搜狐IT/智東西/品途玩聯合舉辦的一場線下沙龍中,針對“硬件O2O如何破局”的主題展開探討,發現要求來的嘉賓大都與支付業務相近,同時除了重慶速位這家公司的硬件產品是比較大的箱體沒有帶到現場,其他幾位參會嘉賓都是隨時帶了一件與自身業務相關的智能硬件產品,這說明“微POS”類產品與一年前我接觸的掌貝、微護照等產品相比,市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玩家越來越多。
微信線下支付的快速滲透及支付寶雙12的補貼大戰,拉開了2015年移動支付戰的序幕,而處在風口中的微POS正迎來爆發,成為移動互聯網智能創業新熱點。
目前,微POS的創業出現井噴式現象,現就各微POS產品創業情況做簡單盤點。
掌貝微POS:因微信而來
首先是微POS概念最早的一個玩家,互聯網智能POS—掌貝微POS,其產品與前谷歌錢包負責人的硅谷創業公司Poynt的商業理念及產品架構都及其的相似,這種與硅谷同步的方式,往往是國內創業者比較穩妥的方向。
針對本土市場的定位,掌貝積累了二維碼支付等微POS方面的多項專利。但其所面臨的問題是,微POS類產品,在2014年曾引起傳統銀聯支付系統的政策和輿論壓力,早年支付寶的線下POS業務被叫停也曾受制于銀聯壓力,這一問題是所有微POS業內玩家需要面對的。
掌貝創始人/CEO為宿凱,也是一位80后創業者,2014年初推出之前已秘密研發一年之多,團隊核心成員來自騰訊、華為和步步高等,具備扎實的產品研發能力和地面商戶拓展能力。目前掌貝的現狀是已數千家商戶,主要在華南地區,另外正在聚合眾多代理渠道。掌貝微POS定位于商戶服務消費者入口,支持微信支付寶等二維碼支付,也有電子卡券及訂單外賣接單等功能,同時支持第三方應用接入,所以掌貝主要提供HASS硬件服務,同時更側重商家的大數據營銷服務。
微護照:支付為錦上添花
其次,微POS創業跟進公司微護照。微護照CEO為李巖,曾是移動增值服務方面的一位老人,后作為早期微POS創業跟進公司。其發展優勢是有不錯的線下客服,同時業務方向早期更側重卡券線上線下核銷,從“微護照”的名稱也可看出,支付則是錦上添花的事。
微護照前期采用功能機及實體按鍵的方案,體驗較差且兼容性不夠,沒法支持第三方應用,因此第一代產品折戟沉沙,之后跟進掌貝智能平臺方案重新研發推出第二代產品,目前與掌貝產品形態越來越趨同。
微護照POS希望給中小商戶提供集中的服務管理設備,設備主要用來承載第三方應用,將設備賣給第三方應用開發者作為硬件載體。微護照優勢是提供HAAS(即硬件即服務)為主,為第三方打造硬件平臺,無自己的核心服務。目前,由于產品剛剛上線,市場工作也正開啟,實際商戶數還較少。
華陽信通:從軟件到硬件
再次,微POS的后來者華陽信通。華陽信通CEO 為黃新山,總部位于深圳。華陽信通是專注傳統軟件系統開發的公司,同時也幫客戶做微站建設,后新添加產品線切入微POS創業大軍。
所以華陽信通的發展路徑是從軟件切入到支付硬件市場,其微POS功能相較單一,且只支持微信二維碼掃碼及被掃支付,更像是市場上的驗券設備。
華陽POS也采用智能平臺開發,但是硬件性能方案較差,屏幕分別率低,且沒真正的ROM核心管理系統,很難實現第三方應用的承載和綜合管理,但是華陽POS優勢是支付場景專用且簡潔。而華陽作為傳統軟件商,依靠傳統業務客戶已經發展近百家商戶,未來也是微POS行業的有力競爭者。
其它玩家:
最后,其他微POS的創業者,前幾天剛剛曝出的最新銀盒子,也傳出完成Pre-A投資。作為新進入者,目前還沒能看到銀盒子的產品推出。不過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微POS創業潮出現,將會是繼路由器被智能化之后新的智能創業大潮,另外相信傳統的第三方支付廠商及機具生產商也不甘寂寞,在央行整治POS收單的緊張環境下,也需要重新尋找出路。
其他相近領域的玩家還包括客來樂、商道通、錢方等,這些介于移動支付、O2O和智能硬件三角跨界領域的玩家,正在逐漸梳理出一個自己的行業體系和陣營,這其中,對智能軟硬件體驗的依賴、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入口的依賴以及對線下市場拓展的依賴成為各方角逐和競爭的焦點,目前移動支付特別是微POS類產品還在水下潛心的狀態,當政策窗口打開,將是這一撥創業者的紅利爆發期。
不論是掌貝、微護照及華陽等現已都拿到金沙江、IDG、同創等巨額投資,伴隨著移動支付的風口,微POS行業也將進行一場廝殺,不僅是資本,作為創新硬件,最近特別受關注的專利戰也是微POS行業無法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