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襄陽市居民健康卡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衛生計生局,開發區社會事務辦(局),市直各醫療衛生計生單位,市區各有關醫療機構,委機關有關科室: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衛規劃發[2013]32號)、《國家發改委等12部辦委局關于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高技[2014]46號)、《省衛生廳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居民健康卡發行應用工作的通知》(鄂衛辦發[2013]67號)以及全省居民健康卡普及應用工作推進會議精神,為全面推進襄陽市居民健康卡發行應用工作,特制定本方案。請各地各單位進一步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強化措施,認真組織實施。
2015年1月26日
襄陽市居民健康卡項目建設實施方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將衛生信息化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支撐之一,隨著國家衛計委《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人口健康信息化成為衛生計生事業、醫改工作新的發展方向,而居民健康卡作為國家健康信息化戰略及信息惠民工程的一個重要任務,有利于優化衛生計生服務流程、改善就醫環境,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和改善醫患關系方面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全面推進襄陽市居民健康項目建設工作,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國家信息惠民政策,推進健康服務信息化,以居民健康卡為聯結介質,依托襄陽市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有效共享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信息,堅持居民健康卡的專屬、通用、交互和開放功能,實現居民身份識別、基本健康信息存儲、跨區域跨機構就醫和費用結算,促進居民個人電子健康信息動態實時更新,強化個人健康與疾病監測的管理,構建優化、規范、共享、互信的診療流程,方便居民享受連續、高效、便捷的衛生計生服務。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按照“銀醫合作、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原則,以“區域批量發卡為主,重點人群和醫院發卡為重要補充”的發放方式,加快我市居民健康卡發行和應用。力爭到2015年底,以縣(市、區)為單位的居民健康卡發卡率達到50%以上,2016年力爭實現全覆蓋,最終實現居民健康卡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國范圍內跨機構、跨地域的一卡通用。
(二)具體目標。
1、啟動城區居民健康卡項目建設。一是完成城區重點人群發卡:以襄陽市中心醫院、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襄陽市中醫醫院為先期用卡醫院,以城區新農合人群為發卡對象,完成45萬張農合人群的批量發卡和卡應用。二是完成城區全覆蓋發卡:組織發放城區非新農合人群,用卡機構為城區內所有一級以上醫療機構,完成主城區所有人群發卡的全覆蓋,實現居民健康卡在城區內診療服務一卡通用。
2、啟動各縣(市、襄州區)居民健康卡建設。該階段建設與主城區同步進行。組織各縣(市、襄州區)以整縣推進的方式發行應用居民健康卡,用卡機構為縣域內相關醫療機構,實現縣域內就醫一卡通,最終完成居民健康卡全市全覆蓋。
(三)主要任務。
完成襄陽市發卡相關資質申請、報批、卡測試及報備等;完成卡工作方案、實施方案及各類標準、規范出臺;按照省衛計委確立的省、市兩級體系架構,完成我市居民健康卡卡管平臺建設;完成各級醫院的申領和受理環境改造,包括所有終端設備測算、遴選及部署,以及各類應用系統改造、測試及部署等;完成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的接入改造,實現卡管平臺與我市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信息對接;完成各級各類人員培訓和必要的宣傳;完成全市所有人群的批量發卡和卡應用。
三、建設步驟
各地要圍繞襄陽市居民健康目標任務,將居民健康卡發行應用列入議事日程,加強研究,提出詳實規劃,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按照以下建設步驟,及時啟動居民健康卡項目建設,力爭用兩年時間完成居民健康卡全市全覆蓋的建設任務。
(一)宣傳發動階段(2014年12月)。貫徹落實全省居民健康卡普及應用推進會議精神,大力宣傳居民健康卡發行應用的重要意義,由市衛計委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我市居民健康卡發行應用工作,落實合作銀行及承建總集商,推動全市居民健康卡項目建設順利實施。
(二)業務調研階段(2015年1月)。由市衛計委、合作銀行及居民健康卡總集商對城區(含襄城、樊城、高新、魚梁洲、東津新區,下同)45家一級以上醫療機構、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7家鄉鎮衛生院、297家村衛生室的網絡、系統、設備等有關情況進行調研,編撰詳細調研報告;各地衛計局也要組織相關方對轄區范圍內醫療機構的開展必要調研工作。
(三)組織實施階段(2015年2-8月)。
1、按照國家及省衛計委相關標準和要求,完成我市居民健康卡的報批、設計、制作及相關文件的制定。開發并部署全市居民健康卡卡管平臺,對全市居民健康卡發卡、掛失、凍結、注銷等進行統一管理,對全市醫療機構、卡商、SAM卡進行注冊。該項任務在市衛計委指導下,由總集商建設完成。(2月)
2、根據《居民健康卡基礎數據采集規范》,從農合系統、公安系統中將城區居民的信息采集出來,通過卡管平臺進行比對和查重。核對無誤后,交給銀行確認和后續制卡。該項任務由總集商和合作銀行完成。(3月)
3、完成卡讀寫終端、自助終端設備測算、遴選及部署、測試等;制定統一的標準接口(包括與醫院HIS、新農合、卡管系統、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等接口)。該項任務由總集商協調各軟硬件廠商完成。(4月)
4、按照國家衛計委相關技術規范,提供5張測試樣卡;通過國家測試之后進行卡片批量生產。該項任務由市衛計委主導,總集商技術協助完成。(5月)
5、按照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規范,完成與我市卡管平臺對接;完成城區各級醫院HIS系統改造;完成與金融系統改造。該項任務由總集商協調各系統承建商完成。(6-7月)
6、進行居民健康卡宣傳策劃,舉行健康卡首發儀式、召開新聞發布會等。該項任務由市衛計委主導,各接入醫院及區衛計局協助完成。(8月)
(四)全面完成階段(2015年9月-2016年12月)。2015年底,完成全市新農合人群發卡任務,實現全市健康卡50%發卡量;2016年底,完成居民健康卡全市全覆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為強化全市居民健康卡的組織領導,市衛生計生委成立居民健康卡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全市居民健康卡建設工作。各地要對此項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進一步完善領導機制,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組建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落實“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責任機制,整合各方面資源和需求,統籌開展居民健康卡建設工作。要明確各單位、各部門職責,確立居民健康卡建設管理部門和工作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加快推進居民健康卡建設工作。
(二)完善機制,強化協調。各地要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居民健康卡建設、管理、應用等各項制度,加強對衛生計生業務與信息技術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管理,滿足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居民健康卡等各項信息系統和工程的建設、維護與應用需要。要主動加強與發改、經信、財政、社保、銀行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協調會商和信息數據交換共享機制,積極爭取支持,充分利用專業技術公司力量,整合多方資源,明確居民健康卡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和廣泛應用的有效途徑。
(三)多方籌措,加大投入。各地衛生計生部門要積極主動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對居民健康卡的重視與支持,加大對衛生計生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要積極爭取發改、財政等部門,重點保障人口健康信息化經費投入,用好、管好信息化專項建設資金,最大程度地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要多方籌措資金,采取與金融機構合作的模式,推動居民健康卡建設,實現互利共贏。
(四)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各地借鑒吸收秭歸等開展居民健康卡建設地區的經驗和做法,加快本地居民健康卡普及應用進程。要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改進工作措施和方法,推動相關機制、體制建立完善,形成適應本地的項目建設方式,并盡快加以整體規模化推進,促進居民健康卡在區域內快速普及有效應用。
(五)強化督辦,確保落實。各地要將居民健康卡的發行應用納入重點督辦內容,建立督查專班,對居民健康卡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或專項督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省、市衛生計生委將建立通報制度,對各地居民健康卡建設工作進行年度目標考核,并與爭先評優和項目資金安排緊密掛鉤。請各地引起高度重視,明確工作方向,采取得力措施,確保居民健康卡建設取得實實在在、人民滿意的效果。
襄陽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室
2015年1月27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