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區醫院推“一卡通” 患者就診告別“三長一短”

從去年12月5日西峰區醫院推出就診“一卡通”至今,項目已運行近兩個月。負責此項目的該院信息科科長張仲生向記者表示,目前明顯感覺到門診大廳的繳費窗口不在擁擠了,患者家屬也不用再帶著大量現金來回往返于診室和繳費窗口之間。
就診“一卡通”如銀行卡大小,功能卻不小。按張仲生的說法就是改變了入院患者以往看病時“三長一短”問題。“所謂的‘三長一短’是指患者掛號排隊時間長,就診排隊時間長,繳費排隊時間長,看病時間短。以往患者入院看病,往往感覺難,到底難在哪?就診程序復雜,反復繳費等眾多情況是一個繞不過的大難題。”張仲生介紹。
在西峰區人民醫院的大廳內,記者發現,雖然新型就診“一卡通”實行時間不長,但在醫院辦卡繳費窗口,很多患者還是很快熟悉并接受了這種新方式,攜帶身份證辦卡繳費就醫。記者了解到,在辦卡時患者會充入一定金額的治療費用,這樣在就診時,患者只需往返于診室和功能檢查室之間。而在以前,患者掛完號之后,還得再次回到繳費窗口繳納檢查費。
一位坐診的醫生為患者算了一筆帳:以往患者掛完號之后(第一次去繳費窗口),便到醫生處就診,一般根據病情的不同醫生都會建議進行各種功能檢查,這樣患者又得繳費(第二次);一些患者做功能檢查時,還需要輔助材料,還得去繳費(第三次);檢查完之后,如果需要住院,取藥時還要繳費(第四次)……“如今,實行‘一卡通’后,入院時只需要辦卡同時充入足夠的金額,至少會省去三次去繳費窗口的時間,這樣他在我這里實際看病的時間會延長很多”該醫生表示。
家住西峰區的王永峰,母親2011年患胃病,先后在市內幾家醫院以及省外醫院就診,情況好轉后在西峰區人民醫院進行恢復性治療。27日早晨,記者在醫院取藥窗口前看到王永峰正在刷卡取藥。在他的印象里,醫院排隊繳費、取藥得花費很長時間,而大夫看病的時間比較短。但用了就診“一卡通”之后,最大的感覺就是他跑路時間少了,自己輕松,陪母親的時間也多了。
張仲生還向記者介紹,就診一卡通自辦理之日起,就已經為患者建立了一個健康檔案,包括基本信息、就診信息以及費用等信息均在這張小小的卡片內。患者可以隨時通過資助查詢機對自己的就診信息和費用信息進行查詢。同時,很多患者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在每次繳費時醫院都會打印一張發票,這樣看完一場病之后手中便會有很多票據,一些粗心的患者可能會將票據遺失,這樣在就診結束進行費用報銷的時候麻煩便來了。現在有了一卡通,醫院會在患者就診結束后集中打印發票和病例,這樣為患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患者開始并不接受這樣的方式,一方面是不熟悉,另一方面是對一次性充入足額的費用不太放心。為此,張仲生表示,每個患者的就診“一卡通”都是用自己的身份證辦理的,醫院對此有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長期保障卡內資金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卡內要充多少錢,完全由患者自己決定,醫院方面并未強制規定。如果不慎丟失,患者可在第一時間持身份證到醫院補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