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可穿戴有哪些令人擔心的問題?

作者:瑞雪
來源:騰訊科技
日期:2015-03-12 10:00:05
摘要:過去一個月,《赫芬頓郵報》英國分部讀者發展主管杰克·雷利(Jack Riley)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新聞媒體應如何對待Apple Watch、Android Wear,以及其他一些戴在手腕上的新型可穿戴設備?機遇、風險和挑戰有哪些?

  3月12日,新聞機構已經從印刷業務轉移到數字業務和移動業務,現在Apple Watch高調面世,內容呈現屏幕變得更小。內容出版商應當如何為用戶服務,并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智能手表上?

  過去一個月,《赫芬頓郵報》英國分部讀者發展主管杰克·雷利(Jack Riley)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新聞媒體應如何對待Apple Watch、Android Wear,以及其他一些戴在手腕上的新型可穿戴設備?機遇、風險和挑戰有哪些?

可穿戴有哪些令人擔心的問題?

  以下是第六部分:

  一些令人擔心的問題

  可用數據的缺乏

  就出版業最近的一個增長階段而言,其主要特征是通過數據的使用來對內容和產品進行優化。而對想要開發第一代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出版商來說,一個可能比較棘手的問題是可用數據的缺乏——無論是從新聞消費還是從產品互動的角度來講都是如此。菲爾普斯說道,如果沒有可用的數據,那么就不可能令產品概念得到驗證。他指出,作為一家出版商,“我們不得不后退一步,然后說道:‘除非真能在手腕上戴上這種東西,否則我們無法有所認識。’”

  有些東西是可能被追蹤的,比如說人們因為在智能手表上看到了什么東西而重復使用某個智能手機應用的次數等。但是,作為核心的用戶體驗之一,“通知”這種功能對出版商來說將在一種數據真空中發生。從用戶參與的角度來看,一名用戶要么會在收到通知以后在其智能手機上打開一篇報道,保存下來以備日后閱讀;要么甚至有可能會選擇完全無視通知,也就是說用戶對一條通知作出的回應將是多種多樣的,而這種回應是無法通過技術性的、可追蹤的動作來進行“捕捉”的。

  如果用戶只是瞥一眼通知,而這種動作可能根本無法帶來任何可追蹤的用戶參與數據,那么你如何才能判斷這是否意味著一種成功呢?“就通知而言,我們并沒有像點擊那樣的行為數據。”諾亞·切斯特納特(Noah Chestnut)說道。“如果你的工作是提高來自于Facebook的流量,那么可以做到非常擅長優化這項工作。但對于智能手表上的通知來說,有如此之多的東西實際上是內在的——或者是面對面的一種交談——因此我們無法獲得相關數據。”

  切斯特納特認為,在這一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是不得不依靠定性措施,去“要求我們的用戶提供這種數據”。他指出:“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將會利用調查和用戶面板的手段,并有希望利用焦點小組和用戶測試來獲得相關數據,不過這就有點兒像是第二級措施了。”

  《金融時報》的亞歷克斯·沃爾特斯(Alex Walters)說道,該報也計劃利用定性數據來對一種產品是否成功進行評估:“我們經常都會把新的原型產品擺在用戶測試組面前,以便我們了解一些事情,比如說他們是否愿意在可穿戴設備的屏幕上閱讀長篇文章等。”

  可穿戴設備的平臺的受眾人群還很小,但正處在不斷增長的趨勢中,這種形勢下新聞出版商可能會把重點放在增強讀者忠誠度的問題上,而不是集中致力于提高訪客人數。在《今日美國》,朱利安·理查茲(Julian Richards)正計劃利用數據驗證其最近發布的Android Wear外延是否取得了成功,而他關注的重點是其留住了多少讀者,而不是讀者人數的絕對值。他說道,《今日美國》將“關注訪問頻率以及Wear用戶‘壽命周期’和流失率的問題”。

  操作系統可能帶來顛覆

  另外一件經常被提到的令人擔心的事情則是,智能手表操作系統可能開始更多地控制通知的準入權,這意味著出版商可能不得不將發出某種類型的通知的頻率控制在某個特定水平之下。

  大多數出版商都認為,通知將會成為讀者在智能手表上看到內容的主要方法,而不是用戶有意選擇打開它們的應用,而這種依賴性將會是個大問題。還有就是,較小的顯示屏和瀏覽體驗的缺失意味著,想要繞過操作系統的控制——就像《金融時報》在2012年推出網絡應用而非iOS應用那樣——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BBC的羅賓·佩姆布魯克(Robin Pembrooke)認為,操作系統在塑造出版商的產品方面將起到關鍵作用:“生態系統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作為基礎平臺而言,iOS或Android Wear將在多大程度上開始對何時以及何地發出通知作出改進。”

  那么,有什么因素可能會促使蘋果或谷歌開始“定量配給”通知的準入權呢?很可能是這樣的一個事實:從整體上來說,新聞行業所提供的用戶體驗很可能不如新聞來源本身。不妨這樣想象一下:對于一條重大的突發新聞而言,很可能會有多家出版商發出多條通知。“對用戶來說,問題不僅是跟他們與一家出版商或一家服務提供商之間的關系有關。”佩姆布魯克說道。“事實上,這些設備會把所有這些關系都聚攏到一起,從而匯聚成來自于各個服務提供商的一種噪音。”

  Google Now的第三方應用整合可能是與此有關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出版商允許谷歌以這種方式成為用戶與其服務之間的媒介。通過Google Now與出版商之間的整合——最早的例子是英國《衛報》和《經濟學人》——Google Now有可能會在Android Wear中提供前臺或后臺內容,而不是由出版商來這樣做。

  《泰晤士報》的菲爾普斯認為,谷歌和蘋果可能會在這個領域中成為“建設性的反例”,原因這兩家公司在收集個人數據方面存在差別:谷歌的營收主要來自于個性化的廣告,而相比之下蘋果的主要業務則是硬件。

  他說道:“我認為蘋果在這方面存在很大問題,因為在他們設計推送通知時,任何人都并不真的知道這些通知將如何被使用。如果你看看現在蘋果有關開發商應如何使用推送通知的指導原則,那么就會知道蘋果在四年前就制定了非常嚴格的規則,規定你不能將推送通知用作任何類型的營銷用途。當然,實際上沒人會遵守這種規定。我想知道的是,如果蘋果在今天制定指導原則,那么會是什么樣子的。”

  開發者或許有余地進行另一種類別的應用創新,來為操作系統處理通知提供更好的方法,也就是類似于Android統一通信應用Snowball的方法,即提供一種能將用戶所使用的全部通信平臺都結合到一起的產品。就目前而言,iOS限制開發者進入通知層面,但Apple Watch智能手表的發布可能會促使其改變這種政策。

  這可能會是個關鍵時刻,前提是真像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可穿戴技術所將帶來的一種主要影響是加快應用僅作為通知而存在的發展趨勢。“通知應該以應用無需存在的方式而存在。”切斯特納特說道。

  無論開發者是否能獲準進入通知層以處理其他應用的通知,蘋果本身都可能必須對通知處理作出改變,以便適應Apple Watch推送通知本質的變化。

  但就短期而言,對于新聞提供商應負責任地使用通知的管理政策可能只會限于用戶本身,畢竟用戶才擁有應用和操作系統層面上的通知控制權。正如切斯特納特所說,用戶可能已經來到了一個轉折點:“許多人的習慣都是下載一個新應用,然后當系統提示:‘你是否希望接收通知?’時,他們會說不。”

  就推送通知的準入權而言,無論下一步將會發生什么,未來的情況都將被一個事實所擴大化,那就是通知將成為幾乎所有類型的智能手表服務的基本互動模式。正如泰勒·戴維森(Taylor Davidson)所說的那樣:“無論哪個站點或應用,如果其發展的基礎是‘我能讓更多人跟我們進行互動,那么就能做得更好’,那么這些站點或應用就會說:‘我要怎么才能向一種可穿戴設備發出推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