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戶體驗角度看 Apple Watch才是Apple Pay的天然利器

蘋果應該如何吸引開發者?其實他們已經有了一項殺手級別的軟件:Apple Pay。因為從用戶體驗的角度考慮,Apple Watch才是Apple Pay的天然利器。Apple Watch的軟件數量已經超過3500個,并且還在快速地增長過程中。與iPhone和iPad這兩個“前輩”相比,Apple Watch在初期的軟件生態方面無疑處于領先位置。因為iPhone的App Store于2008年上線,其最初的軟件數量只有500個,而iPad的App Store上線時也只有1000款軟件。
Apple Watch的Apple Pay
豐富的軟件是iPhone和iPad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主打“智能”的Apple Watch,自然也需要在軟件方面更勝競爭對手一籌才能夠更好地發展下去。軟件生態圈的豐富,依靠的是第三方開發者。與此同時,蘋果也需要推出自己的第一方軟件和服務來吸引更多開發者的加入。
蘋果應該如何吸引開發者?其實他們已經有了一項殺手級別的軟件:Apple Pay,這是一項伴隨著iPhone6面世而上線的移動支付服務,如今已經可以在Apple Watch身上使用。早在Apple Watch的發布會上,蘋果就已經演示了如何使用Apple Pay進行支付的操作,只不過當時我們很多人都認為這只是Apple Pay的功能擴展。
在移動支付行業越做越大的今天,Apple Watch的支付功能無疑是一項“非常及時”的服務。
Apple Pay在手腕上的優勢
“無論是否與iPhone進行配合使用,Apple Watch的支付功能都為用戶帶來了便攜的享受。與傳統的信用卡相比,Apple Pay的安全性和隱私性顯得更高。因此,Apple Pay的智能支付方式可以為蘋果贏得更多的關注。”這是一名業內觀察者對Apple Pay的評價,“在零售業內,Apple Pay還將會幫助蘋果獲得更高的忠誠度。”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考慮,Apple Watch才是Apple Pay的天然利器。這句話在過去幾天之內已經得到了多名用戶的證實。與iPhone不同的是,用戶是時刻戴著Apple Watch的,在使用Apple Pay進行支付時只需要揮動一下手腕即可。如果你使用的是iPhone,首先需要從口袋里將其取出。
作為對比,盡管市面上已經有多款Android手表,但談到其移動支付功能,似乎并沒有哪一個拿得出手。
近日,三星官方宣布他們將于2015年下半年推出自己的移動支付平臺Samsung Pay。另一方面,谷歌也在醞釀自己的Android Pay。谷歌和三星的目標無疑是和蘋果一致的:他們都想要讓自己的移動支付手段成為保持老用戶忠誠度,同時吸引新用戶的有力手段之一。從成熟度看,蘋果占據了先行者的地位。
而且,相比于其它的移動支付服務,Apple Pay更深入的一方面就是將標記化和生物技術結合起來。

Apple Pay的安全與評價
上線之初即在全美超過22萬個零售店面中部署,而且Apple Pay的合作伙伴數量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由此可見零售商/銀行對這項移動支付服務的信心。Apple Pay早在去年10月份上線時,就已經有人預測:Apple Pay就是蘋果在最近幾年最高規格的創新,它可以稱作是支付的未來。
就算把在Apple Watch手表上使用Apple Pay的操作全部列出來,也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雙擊側邊按鈕,選擇你想要使用的信用卡或借記卡,然后將手表表盤對準支付終端。接下來,手表會產生振動,核查標記就會出現在屏幕上,讓用戶確認支付。整個不需要用戶輸入額外的密碼或者Touch ID。不過,當你將手表從手腕上摘下時,Apple Watch就會要求你使用密碼驗證,此時雙擊側面按鈕即可。

和Google Wallet等電子錢包的服務一樣,Apple Pay并不傳輸任何信用卡詳細信息。它只是生成和發送一個“Device Account Number(設備賬號)”以及一個只能使用一次的代碼。代碼和Device Account Number都是iPhone的Secure Element(特制芯片)生成的,它們與iOS相互隔離,并不保存在Apple Pay服務器上,也不會備份在iCloud中。
這個所謂的“標記化”系統并非蘋果公司開發,它是NFC規格的一部分,是電子支付行業的黃金標準。即使黑客拿到了代碼也無用,因為這些代碼已經過期。信用卡行業認為蘋果的移動支付系統是迄今最強大的系統。移動支付專家兼企業家Tom Noyes曾經表示:“Apple Pay是至今推出的最好、最安全的支付機制。”
Apple Pay的另一個巨大優勢就是其內置的隱私管理。Apple Pay匿名發送一次性代碼,而不是和用戶相關的細節信息。消費者自然喜歡這樣的方式,但是零售店商可能就不喜歡了,因為他們想收集這些信息,以針對消費者提供各種優惠,吸引消費者多進行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