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下月試點看病“一卡通”應用
今年6月,貴州省衛生計生委將啟動“居民健康卡”發行應用試點,全省包括省人民醫院、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內的7家醫院以及貴安新區和貴陽市烏當區將統一進行居民健康卡的發行和應用,實現衛生計生服務的“一卡通”。預計年內要完成60萬張居民健康卡的發行。
“省醫,貴醫,婦幼保健院……每去一個醫院看病,都要辦一張醫院的診療卡。要是忘了帶,還得重辦一張。”市民王女士拿出自己所辦的醫院就診卡,大概有十多張,其中有部分卡是同一家醫院的。
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這樣的辦卡煩心事即將得到解決。下個月,該省即將發行居民健康卡,在貴安新區和貴陽市烏當區以及省醫、貴醫附院、遵醫附院、遵義市一醫、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小河300醫院、烏當區人民醫院推行,以實名登記、看病掛號自動申請的形式發行,在今年年底完成60萬張居民健康卡的發行任務。按照國家信息惠民工程有關要求,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貴州省城鄉居民的全覆蓋。
據介紹,居民健康卡以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三級信息平臺,以及實現醫療衛生服務跨系統、跨機構、跨地域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所必須依賴的個人信息基礎載體,是計算機可識別的CPU卡。
同時它還是一張銀行卡,通過設置密碼,可以像普通銀行卡一樣,卡里的錢可自由存取。今年年底前,全省1500家基層醫療機構聯網,屆時也將開展居民健康卡的應用。
本次的居民健康卡,將逐步替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卡)、現有各醫院自行發放的診療卡,以及與衛生計生服務相關的證卡,實現衛生計生服務的“一卡通”。使用居民健康卡后,人們的每一次診療活動都形成一條記錄,這條記錄還和個人電子病歷發生關聯。通過逐步點擊,不同醫院的醫生都可以調閱患者詳細的健康信息。
另一方面,在不涉及患者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醫療機構還可以通過申請,利用電子病歷數據庫里的一些數據,進行某些疾病的科研,實現資源共享,加快科研進程。
隨著信息資源的整合和互聯互通,持有居民健康卡的居民將陸續享受到持卡就醫一卡通、實名預約掛號、自主查閱健康檔案、就診期間便捷支付、自助打印檢查報告、遠程醫療、跨機構電子病歷調閱和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一系列便捷的衛生計生服務。
■延伸閱讀
卡上信息 本人授權才能看
“通過卡片,是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到我的就診信息?”不少市民就健康卡的個人隱私管理問題提出了疑問。
對此,省衛計委工作人員表示:“關于個人信息,行政管理部門有保密義務,沒有本人的授權,別人看不到電子健康檔案。”
據了解,健康卡在用戶信息安全方面設置了兩道防線,一是卡自身存儲的信息均采取國家保密算法進行了加密,二是讀寫機具備安全認證措施,必須安裝由國家統一制發的SAM卡(安全存取模塊)才能進行健康卡的加解密讀取和寫入,居民個人可設健康卡用戶口令,授權讀取卡內存儲信息和健康檔案信息。
此外,醫護人員登錄使用醫療信息系統也將進行身份認證,通過這幾道關卡,充分保障城鄉居民個人隱私信息的安全存儲。
“到醫院就診,通過在專用的居民健康卡讀寫機具上插用自己的居民健康卡,在完成個人身份有效認證的同時。也相當于完成了一次授權操作。”工作人員表示,“插卡輸密碼,就意味著允許醫生合法調閱你的健康檔案。不然,任何人都看不到你的健康信息。”省衛計委工作人員說。當然,如果有患者遇到車禍等特殊情況,又如發生大面積疫情等,在確實有需要時,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有權使用每個人的健康檔案,因為這種情況已經涉及到公共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