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三個維度

巨變時代,互聯網的含義變得越來越豐富,這其中以咨詢機構Gartner的觀點具有代表性:全球即將進入的后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智能機器、物聯網和互聯網發生聯系的時代。的確,到今天,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一個叫G7的智能硬件裝在貨車上,能夠實時監測到司機的駕駛行為以及控油方式,它的實質是OBD,這對于中國人壽這樣的大型保險企業來說意義重大,通過OBD里提供的數據,可以實現對車險的個性化定價,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粗放和一刀切。
萬物互聯,大數據的價值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通過挖掘數據,能較精準地掌握用戶需求、提升行業效率、改善企業服務。例如,酒店業的直銷APP通過黏合進來的火車票服務,能預先判斷哪個房間有空置,從而實現鐘點房、夜間房的再次銷售,提升房間的利用次數,這也是萬物互聯的貢獻。華為在銷售P8手機時,預判斷的用戶是草根男或者是二三十歲的白富美,但通過數據平臺的多個維度給用戶畫像后發現,這款手機的真正喜愛者是35—40歲的男性用戶,這比主觀的分析來得精準,便于企業找到“靶心”。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它暗含了轉型互聯網+的路徑,對于互聯網+正在發生的領域,我們可以做這樣初步的劃分:有企業自身的轉型,像華為、萬科、中國人壽、安吉物流這樣的企業,本身就是行業標桿,他們對互聯網的態度是積極的,也在卓有成效地進行實踐;也有某個領域殺出的黑馬,像華住酒店、匯通天下這樣的企業,他們從邊緣入手,發現行業痛點,再用互聯網的方式去提升和改造行業。通過對這些企業的互聯網+的思考和實踐,我們提煉出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三個維度。
第一,從B到C,貼近用戶
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未來一切商業均與互聯網相關。在這樣的邏輯下,未來商業有兩個趨勢:一是企業將重構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二是企業會利用互聯網工具改造內部流程。反觀傳統企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最突出的一點是面向B端,而不知C端的情況,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與市場有一定的差距,難以消化庫存。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當屬服裝行業,最近幾年,一些過去很輝煌的服裝企業為庫存所困,李寧公司的某負責人在出席一活動時曾調侃:“庫存讓我們從十幾層樓上跳下去都不會死,因為底下全是貨。”傳統服裝企業的生產方式面對經銷商,每年開幾次經銷商大會,由他們來提供訂貨需求。這種供貨會模式的落腳點是經銷商,用戶需求是被忽略的,賣不出去當然有積壓了。
面向C端的革新,小米算是一個代表,蘋果的發展成為其創立之初的標桿,蘋果有果粉,小米有米粉;蘋果有iCloud,小米也為粉絲提供云服務……小米還特別重視粉絲的經營,售賣方式上用C2B定制,這讓小米通過互聯網渠道掌握用戶需要手機的數量,然后去組織生產,這些革新的做法,讓小米被業界評為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
當2013年的時候,小米這樣的企業正在崛起之時,地產企業萬科正處在互聯網焦慮期,郁亮帶領著高層們拜訪了阿里、百度、小米、海爾等這樣的企業,在海爾,他們聽到這樣的話:“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為了做成“時代的企業”,海爾大力擁抱互聯網,2014年年中,海爾裁員,目標是中間層,張瑞敏將中間層描述為“隔熱層”,“他們的消失,可以讓企業直接面對客戶的需求,因為互聯網時代,市場需求瞬息萬變,中間層的絕緣或短路,很容易毀掉一個企業”。
前十年是互聯網的時代,后十年是互聯網+的時代。許多有著上千萬年產值的傳統企業都在積極擁抱它:從萬科、中國人壽到華為,甚至還有安吉物流這樣做到整車物流業的“隱性冠軍”。有著17萬員工的華為也在互聯網時代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從過去面向B端的為運營商服務,增加了面向P端的行業服務,再拓展了面向終端業務,2015年上半年,華為手機銷售出5000萬臺,為了服務好華為的手機用戶,華為用技術去追蹤用戶的反饋,例如有人用了華為的手機感覺電池不好用,屏幕太亮,在微博上抱怨,華為的客服會通過抓取這些信息主動為用戶服務。
當然這只是華為IT2.0轉型的鳳毛麟角,為了部署互聯網轉型,云和大數據成為華為轉型的“雙引擎”,與海爾的去中間層不同,華為的內部溝通機制也在改變,例如,華為自2014年起內部規劃了基于eSpace的企業協同辦公平臺,目前實現日活躍用戶7萬,這是一個內部溝通平臺,能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
安吉物流的互聯網轉型路徑有兩個思路:一是做O2O,另一個是面向C端。這家企業是上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目前,自有物流有2800個公路的運力,13.5萬輛自有車輛、12條船實現2萬輛整車的水上漂移,在B2B領域,安吉物流是名副其實的整車物流的“隱性冠軍”,2014年,安吉物流啟動了互聯網轉型戰略,通過一款APP轉向C端用戶,二手車車主可以通過這款小工具在線下訂單、在線支付、在線追蹤、在線評價,這是普通互聯網企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功能,對安吉物流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轉型意味著貼近用戶需求,也是難能可貴的探索。
第二,轉型互聯網后,IT的變化
當互聯網的含義變為萬物互聯,連接一切之后便要面臨一個問題,會產生的越來越多的數據,對于數據的處理、挖掘、利用以及再利用,才是數據發揮商業價值的正解,也是傳統企業要轉型互聯網化動因之一。
數年前,數據的價值在企業內部得到重視,但那時獲取數據的方式多用信息化的方式,裝ERP、CRM、BI、BPM……它在制造業領域、工程管理領域產生了價值,在今天仍然還發揮作用,物料的精準計算、流程的計算機把控……今天,互聯網的方式讓獲取數據更便捷,因為C端的數據正在實時在線地產生:一個酒店房間、一個入住客人、一輛貨車、一個貨車司機、一個買保險的人、一個保險代理人……在這個過程中,IT的角色已經隨著互聯網的轉型發生變化,下面以一個案例來說明。
華住酒店的創始人季琦,早年與沈南鵬等一起創辦了攜程網,與梁建章、范敏、沈南鵬一起被稱為“攜程四君子”,在早些時候,季琦就認為,中國制造遲早要向中國服務轉變。目前,華住酒店有2500家加盟酒店,傳統的五星級酒店一般最多有1千家左右,而華住希望未來能發展到1萬家酒店。同時,華住的會員有3800萬,僅APP端每天的打開人數就有50萬。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在IT的協助下才能提升各方面的效率,華住的CIO劉欣欣認為:“原來的IT是集團對于員工、內部流程的管理,現在的IT,要支撐加盟客戶和上千萬的住店客人。”
華住酒店后臺的IT系統在支撐著每天一到兩家加盟店的開業,傳統酒店每個房間需要兩個人服務,而華住酒店將人力壓縮到0.17個人一間,這在未來,人工越來越貴的情況下,IT的能量會最大限度地釋放。華住對住房客人的需求總結為:洗好澡、睡好覺、上好網,在APP端活躍著的50萬用戶中,華住監測到,有93%的用戶有一到店就上網的習慣,有70%的鉑金用戶會對華住酒店進行復購,推出零秒退房,通過APP,能方便給那些趕飛機的客人來不及開發票的人服務。最主要的是,APP中黏合了購火車票的服務,這樣用戶的行為為華住掌握,系統能預測到哪個房間有空置,對房間進行二次銷售,劉欣欣總結:“鐘點房、夜宵房、凌晨房都是互聯網帶來的、給整個客群的精準營銷方式。”
從信息化到互聯網化,IT只能變得越來越復雜,匯通天下的創始人翟學魂認為,互聯網與軟件的一個重大區別在于,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連接車,獲得數據;連接人,改善貨車司機與老板的關系;連接客戶,做到實時有時效的服務。
“由于移動互聯網及社交工具的成熟,可以看到企業的信息化開始轉向圍繞著人為中心,而不是圍繞著流程技術或者技術產品。”ITValue的發起理事萬寧這樣總結,他認為,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一些特性的進入企業信息系統,會帶來三個變化:
“首先,互聯網除了提供“連接”這一基礎功能之外,更結合信息處理與協同功能成為改變的力量所在。其次,互聯網去中心化的連接促進了競爭,讓競爭更充分,沒有一家企業有能力壟斷信息,帶來了更開放、更健康的生態系統。最后,數據與企業業務流程結合且將消費者的影響帶入企業商業進程。”
第三,大數據與各領域結合的化學效應
企業在直面客戶的變革中,除了IT發生著本質變化,基于之上的大數據也在發揮更大的價值。
華為集團的CIO鄧飚總結:“過去,企業關注內部數據,現在,更多地關注外部數據,數據變得多樣化;同時,數據也變得海量;技術進步(例如分布式技術、挖掘技術等)使得我們對于大數據的處理能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萬物互聯的時代,一切都可以被數據化,例如我們每天行走了多少步、心跳、呼吸等都可以數據化,這些數據如果和體育用品結合起來,就能發揮出全新的、更大的價值。匯通天下的創始人翟學魂透露,最近找他跨界合作的企業越來越多,銀行合作信貸業務,保險公司的合作是做車險服務,“這個設備(G7,匯通天下為貨車司機打造的OBD產品)把司機分分秒秒連在車上后創造出來的數據,給金融機構和我們提供巨大的空間,提供創新的服務,這些服務實際上能夠本質上重新構造物流的基礎支撐環境。”
大數據融合到個行業,帶來的創新具有想象空間。中國人壽電子商務公司的副總裁朱宏玲分享了大數據對保險行業到來的變化和提升,以定價為例,現在的保險產品定價比較粗放,在大數法則之上加上大數據,將會給各險種帶來階梯性定價:智能手環的數據可做健康險定價的參考、OBD與車險結合、物聯網可與家庭財產險掛鉤……
目前,互聯網保險在整個行業里的比例不大,2014年的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的銷售額有800多億,而全行業有兩萬多億,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保險市場的規模會達到五萬億,這樣的覆蓋一定不是靠人頭去銷售、一刀切的定價原則、產品無個性可言的粗放方式,而是需要借助大數據對行業進行精細化的挖掘。
“紅衣教主”周鴻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企業都可以找最強的競爭對手打,但有一個對手你是打不過的,那就是趨勢。趨勢一旦爆發,就不會是一種線性的發展,它會積蓄力量于無形,最后突發爆發出雪崩效應。任何不愿意改變的力量都會在雪崩面前被毀滅,被市場邊緣化。”
勢能無法阻擋,讓我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