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用芯片開啟物聯網產業升級

作者:物聯網世界采編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日期:2015-09-07 14:47:10
摘要:自今年3月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來以后,很快就變成了我國的頂級策略。英特爾作為一家芯片公司,如何融合到互聯網+的熱潮里去?英特爾針對物聯網在做什么?

  自今年3月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來以后,很快就變成了我國的頂級策略。英特爾作為一家芯片公司,如何融合到互聯網+的熱潮里去?英特爾針對物聯網在做什么?

  產業物聯網注重“價值經濟”

  EEPW:相比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特點是什么?

  陳偉:如今,隨著消費互聯網市場逐漸趨穩,物聯網、云計算及大數據技術的日漸成熟,互聯網+正在向第二產業滲透,我們將全面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有別于消費互聯網的“眼球經濟”,產業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以“價值經濟”為主,即通過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尋求全新的管理與服務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創造不僅限于流量的更高價值的產業形態。

  中國之所以在過去二、三十年如此成功,除了房地產之外,作為全球制造基地是很重要的一點。當然今天制造的成本已經不低了,包括人民幣匯率的問題,所以制造效率的提高是相當相當重要的。我在英特爾做生產做了10年,我知道英特爾玩原子玩得相當優化,英特爾之所以在摩爾定律里面能夠成功,是因為合格率一直保持在80%~90%,而我們很多的競爭對手是保持在50%~60%。當你用同樣的優化架構,80%的合格率和50%的合格率去比的時候是沒有辦法競爭的。所以怎么樣優化你的生產是有很大的產業物聯網的應用空間。中國的產業,現在講“工業4.0”,其實很多還屬于1.0、2.0階段,有一些行業處于3.0。所以產業的升級、轉型是工業物聯網必須要去考慮的問題。這里面有很多傳感、信息的產生,要去分析,怎么樣提高效率。

  15年前英特爾的一道生產工藝中80%是檢測工序,這完全是無價值浪費的工序。當時產生了物聯網、大數據的概念,只不過當時不叫物聯網、大數據。可見產業物聯網主要是從效率、合格率提升的角度出發的;而消費物聯網更多的是從消費者個人的體驗出發,優勢在于市場相當龐大,但是挑戰在于它真正提供的服務是人需要的服務,真正的價值是更主觀的,而并不是非常客觀的。因此消費物聯網和產業物聯網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從芯片、軟件的技術角度,這兩塊也有共性。

  物聯網不僅是技術,也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EEPW:依您看,物聯網如何才能落地?

  陳偉:很多人認為物聯網就是遍布著傳感器。英特爾對物聯網的定義是:各種各樣的智能終端器件,從傳感到高端的智能器件,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互聯,產生數據。產生的數據通過智能分析的方式去提取終端用戶所需要的價值,通過這些價值提供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里包含很多部分,首先是器件的智能;第二是器件已經不是單獨的,是互聯的;第三,在產生數據的同時,它必須通過行業專業知識進行的數據分析產生價值,這個價值是由終端用戶來決定的;第四,這些價值是真正可以被利用的。

  例如在2008年上海世博會項目中有很多物聯網部署,但世博會一結束全部拆下來。可見,物聯網要真正可持續擴展,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問題。

  物聯網中,首先器件本身需要大量存在,器件的存在必然產生很大的數據量,這些數據必須變成有效的價值和服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原子和比特經濟互相的沖撞,才能夠真正地產生可持續的價值。

  為什么物聯網出現了二三十年,很多應用并沒有真正落地?但將來的一二十年很多應用可以落地?因為持續地在每一個環節,不管是在通信環節,還是后端/前端,本身成本的下滑是相當快的。在此英特爾做出了不少貢獻,使計算的成本在過去十年降低了60倍。今天還有帶寬、傳感器的成本下降。但是摩爾定律真正影響的是高端服務器,從PC到平板,乃至于最低端的傳感器——很多傳感器已經沒有摩爾定律這樣的下滑曲線了,但成本也在下降。正因為如此,使得今天的物聯網變得可能了。

  芯片廠商的物聯網切入點

  EEPW:今天通常認為物聯網中,硬件占20%~30%,更多的是系統、軟件、服務。英特爾如何切入物聯網領域?

  陳偉:主要有兩個措施。第一,從芯片的參考設計加速進入到垂直行業。根據各個不同的垂直行業,物聯網里都有很大的挑戰。英特爾是一個由做PC、服務器高端芯片發展起來的公司,往往芯片的量是海量的,服務器的量也是很大的。走向物聯網以后,首先必須是從垂直行業開始,所以經過選擇的垂直行業,從提供解決方案的角度出發,英特爾提供行業應用的參考設計。參考設計的效果是使一塊芯片能夠很快地做到垂直行業的應用里。目前有四個垂直的行業是英特爾比較關注的:智能零售、智能安防、智能交通和智慧能源。

  第二,探索物聯網的端到端的架構搭建。英特爾2014年提出了物聯網的端到端的參考架構——英特爾?物聯網平臺。從傳感到、網關到后端,硬件和軟件做了架構的定義。這不等于英特爾會單獨提供每一個環節,但通過這樣的定義,可以共同地來確定哪些物聯網的環節是英特爾解決的核心技術問題。至今英特爾已有不少中國合作伙伴,進行了密切的合作。

  物聯網大規模部署的挑戰

  EEPW:物聯網大規模部署會遇到哪些挑戰?

  陳偉:一是對器件的管理,器件要能夠互聯,能夠被管理起來。二是產生智能的分析去支撐運營。但無論是管理還是分析,都是跟合作伙伴密切合作達到的商業模式。這時會遇到如下挑戰。

  首先安全和隱私。器件如果互聯起來,安全是最重要的問題,很多終端用戶不愿意其器件被聯起來,這就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為什么共存的原因。

  二是蔓延各垂直市場的碎片化的問題。例如攝像頭的互聯,你可以裝一個機器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識存在機器人里,可以把所有的攝像頭信息集中在這里。但是有一個問題,除非中國的攝像頭都是由一家公司生產的或者只有一種標準。但今天有85%的器件其實是已經存在的,它們不見得互聯,肯定有不同的標準。所以怎么把碎片化的問題解決,怎么把一個城市和另外一個城市之間不同的廠商生產的攝像頭的信息標準去兼容,是很大的挑戰。

  三是IT/OT(信息技術/操作技術)控制系統集成。從行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的角度出發,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過去的IT是提供支持、輔助、信息,現在要使IT/OT系統真正地整合起來。

  四是傳統基礎架構替換。

  五是所實現客戶價值的不足:未充分利用的數據。價值到底有沒有人去買單,能不能充分利用以滿足大家的需求?

  六是欠缺的互操縱性和標準。每次談物聯網大家很愿意談標準,但是一談標準就抓狂,標準和真正實際案例的推進是怎么樣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是一個標準化行業的問題。

  EEPW:英特爾物聯網平臺參考架構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陳偉:首先從底層看起,是一個以軟硬結合的、優化的、安全的解決方案為基礎。回到中國的戰略,第一塊是垂直的行業解決方案,這是基礎。

  第二,必須是連接通信和設備識別的很靈活的系統,不能是一個人為的系統。英特爾當時定挑戰時定了一個要求,必須在幾秒鐘之內或者幾分鐘之內系統是可以自己識別、學習,去認識和判斷器件之間的互聯,而不是人為的。

  第三,能夠兼容多元化的標準。開始的時候一定是單一的,怎么能夠使這個平臺多元化。

  第四是水平化的可大規模部署的數據分析。例如做車載系統的時候就很明顯,集成商做了一個車載系統,把它裝在車上的時候就出現問題了,太多的傳感器可以集成,傳感器到底控制什么,什么樣的分析軟件使得數據的分析能夠對汽車公司產生價值。所以就產生了一個新的產業鏈——數據分析。

  最后是以軟硬件安全解決方案為基礎,通過結合去產生價值。

  這五部分是我們需要考量的核心要素,也是我們以這五塊去判斷我們的合作伙伴,而且每一個行業的合作伙伴的角色都會不一樣。

  物聯網需要低端芯片

  EEPW:您曾提到,今后英特爾將加速低端芯片的推出,這是否會影響英特爾的利潤率?

  陳偉:今天通常認為物聯網中,硬件占20%~30%,系統20%~30%,軟件20%~30%,服務達30%~40%。因此,英特爾不是為低端而進低端,而是考慮對后端的分析和服務能不能帶來更好的優勢。因為從物聯網的角度出發,首先物聯網是以智能器件的遍布作為首要條件的,服務是作為充分條件。所以器件占有率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比如在器件市場中如果沒有一定份額就很難談服務。英特爾不是為了做低端芯片而去做低端芯片,考量更多的是從端到端的角度出發,比如安全性、可管理性等。

  也許低端芯片本身不見得能帶來很大的利潤,但是它對數據的產生、數據/信息的傳輸、對后端的分析有影響,因此也是英特爾考量的一部分。

  英特爾的優勢

  EEPW:您能總結一下英特爾的優勢是什么?

  陳偉:英特爾有將近60年的歷史,走過了三、四十年的對摩爾定律持之以恒的推進。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三方面:第一是具備世界上頂級的生產制造能力。第二,幾十年來基于英特爾x86架構的芯片設計的沉淀。第三,英特爾圍繞芯片技術的軟件能力與沉淀。

  在物聯網方面,英特爾的愿景是:希望任何互聯的智能設備,英特爾的架構將會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