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創達楊宇欣:切勿小看IoT安全市場
同樣是安全解決方案,中科創達已經將目光放到更為長遠的物聯網市場。
物聯網市場到底有多大的機會?早在2013年,手機芯片市場的大佬高通就曾給出過初步的描繪:到2020年,全球預計將會有250億部終端具備聯網功能,其中好過一半的產品都是非手機類產品。在中科創達副總裁楊宇欣看來,這樣的IoT市場將給廠商足夠的機會,對于安全方案提供商而言同樣如此。

中科創達副總裁 楊宇欣
“如果泛化智能終端的概念半徑,很多硬件產品同樣適用上述安全體系。”按楊宇欣表示,除了智能手機,包括智能眼鏡、機器人、飛行器等眾多產品都已具備聯網和通信屬性。這些產品配置了大量數據收集模塊和傳感器,記錄了大量用戶信息,更為全面地描述著用戶的個人情況。大量類似于生物識別技術的引入,更是將隱私數據精準記錄。“今后,用戶隨身攜帶的可能不是手機,而是上百種帶有傳感器的設備。”楊宇欣補充說。
從現已推出的產品來看,云端成為數據存儲和共享的最終平臺。可是從信息收集到云端存儲的各個環節,都可能引燃安全隱患的導火索,這也就為安全廠商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間。
楊宇欣表示,在傳統安全生態中,中科創達將安全操作系統體系架構分成六大層面:以生物識別、虛擬化、芯片方案為代表的硬件層;以加密通信、防火墻、VPN為代表的通信層;以安全存儲、安全輸入、一致檢查為代表的內核層;以殺毒、認證、訪問控制為代表的框架層;以加密通話、加密短信、安全瀏覽器為代表的應用層;以及以認證服務、用戶管理、安全推送為代表的安全服務層。無論分數哪一層體系,安全廠商都能找到兌現各自商業價值的方式。
不過畢竟物聯網的概念還處于尋找成熟路徑的階段——大量展示的模型產品,還只是創客團隊在開發板上規劃出來的初級形態;廠商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推出了大量可穿戴設備及相關產品,可是最終實現的只是收集有限的用戶數據,極少有廠商關注如何同步實現物聯網類產品的安全問題。“物聯網生態環境仍處在發展階段。”楊宇欣表示。
可是在這方面,中科創達已經先行一步。據了解,中科創達很早就開始安全領域的布局。之前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如今已經做好開拓新戰場的準備。憑借多年在智能終端領域,軟硬一體深度定制的經驗積累,中科創達已經幫助客戶完成多個IoT產品和方案的開發,并率先推出面向智能家居的物聯網子網接入解決方案。同時,作為ARM mbed OS首發合作伙伴中的一員,正在積極推進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可穿戴解決方案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