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可穿戴設備深入移動支付領域的前景與現實困境

作者:物聯網世界采編
來源:《科技廣場》
日期:2015-09-07 15:26:36
摘要:伴隨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移動支付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可穿戴設備也方興未艾、發展迅猛。可穿戴設備以其便攜性、獨特性等特質與移動支付有許多閃亮的結合點,存在很好的融合基礎。本文對可穿戴設備深入融合移動支付領域所擁有的前景和當前面臨的現實困境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0 引言

  伴隨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需求和依賴性不斷加深。如果把每一個移動智能終端看作是一個移動支付入口,顯而易見移動支付的市場無比廣闊。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5)》顯示,2014 年中國的移動支付業務數量達153.31 億筆,同比增長305.9%,移動支付總金額為8.24 萬億元,同比增長592.44%。移動支付領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而且仍將保持高速的發展趨勢。

  可穿戴設備,即可直接穿戴上身,或是整合到隨身服裝、配件上的便攜設備。在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的創新空間逐步收窄和市場增量接近飽和的形勢下,可穿戴設備作為移動智能終端的下一個焦點已經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從2012 年谷歌公司推出智能眼鏡起,各路企業紛紛投入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和推廣,目前市場上存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智能戒指、智能吊墜、智能服裝等多種產品。與智能手機等其他移動智能終端相比,可穿戴設備可以提供更便攜、更廣泛的服務,人們已逐漸認識到可穿戴設備在移動支付上的優勢。目前,使用現有的可穿戴設備進行移動支付,就已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據Walker Sands Communications 公司的調查顯示,愿意接受智能手表進行移動支付的網民占比超過3/4,如此高比例的數據無疑讓人們對于可穿戴設備深入移動支付領域,取代智能手機成為移動支付的主要工具充滿信心。

  1 可穿戴設備深入移動支付領域的美好前景

  正如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4)》中所預測,未來移動支付領域必將呈現“無終端不支付、強終端強支付”的格局。可以預見,可穿戴設備這種最貼身、最便捷、最直接的個人移動終端,具有各種功能、模式、技術方面的優勢,擁有強勁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有望成為未來移動支付的核心力量。

  1.1 便捷的支付方式

  將隨身攜帶的可穿戴設備應用在移動支付領域,使用可穿戴設備與支付終端交互完成支付,將大大簡化支付流程,鼓勵消費者進行更多的消費行為。目前,較為流行的智能手機支付在流程上并不簡約,掏出智能手機,解除屏幕鎖定,選擇支付應用,收取短信驗證碼,輸入密碼完成支付這套流程不比掏出錢包現金支付方便多少。假如能抬抬手上的可穿戴設備就能完成支付,無疑更具吸引力,尤其是頻繁的小額支付或者特殊的環境條件。例如人們出門鍛煉,攜帶錢包十分累贅,如果能夠用身上的可穿戴設備支付消費,將幫助人們告別這些煩惱。

  利用可穿戴設備支付帶來的便利促進消費行為已經有成功的應用實例。大型娛樂公司迪斯尼投入8 億美元,在游樂園內推行Magic Band 智能手環提升客戶的娛樂體驗。Magic Band 手環利用藍牙和嵌入式無線射頻技術用以支付游樂園入園門票、酒店入住、停車場出入、餐飲結賬、娛樂項目門票、紀念品購買等內容的移動支付,方便游樂園內消費,減少客戶排隊和付費的時間。手環推出3 個月后,入園游客的平均花費提高了8%,游樂園的整體收入得到明顯提升。

  1.2 新奇技術的吸引

  人都有追求新奇事物的天性,尤其是在電子產品市場,新設備、新操作方式通常更能吸引用戶的眼球。使用時尚美觀的可穿戴設備進行便捷的移動支付,會對青年消費者和技術精英產生強大的誘惑力。這些群體往往具有較強的購買能力,也能在年輕人中進行更快速、更廣闊的傳播。

  以2015 年春晚節目推出的社交支付活動“搶紅包”為例,這種新的互動支付形式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追捧,推廣數量驚人。據統計,春晚當夜微信紅包總發送量10.1 億元,在最高峰值微信“搖一搖”互動達到每分鐘8.1 億次,支付寶推出的紅包游戲收發紅包數量達2.4 億個,總流轉金額超過40 億元,活動覆蓋人群達到6.83 億。如果把可穿戴設備引入移動支付領域,將會為移動支付注入更多新活力、新元素,相信能得到人們更高的關注,吸引更多的人使用推廣。

  1.3 高價值的數據挖掘

  可穿戴設備深入融合移動支付市場所獲取的各類信息數據,是一座真正的金礦。這些高質量的大數據信息具有體量大、覆蓋廣、數據細等特點,有很高的數據挖掘價值。例如,一般的支付信息可以簡單統計一款商品的銷售量,而可穿戴設備卻能夠統計有多少人在商品前駐足觀望卻沒有消費,提醒商家去完善已經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商品;可以統計用戶常去哪家商戶,關注哪類產品,向用戶有針對性的推送相應商戶或產品的優惠信息和新品咨詢;可以統計用戶在哪些環節耽誤了不必要的時間,優化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可以統計商品的供需情況,使得物流、倉儲等配套達到最優配置;甚至可以通過統計某個行業的商品銷售趨勢,從而科學調配該行業的生產規模、庫存數量。個人用戶也可以準確掌握自己的消費情況,修正消費習慣,做好家庭理財規劃。

  如上文提到迪斯尼推出的Magic Band 智能手環,就能通過客戶的行動軌跡、娛樂項目選擇、商店購物清單、餐飲食物選擇、游戲音樂選擇等數據分析出客戶的喜愛偏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客戶可以設置兒童消費金額上限,控制總支出。結合一定的數據量之后,迪斯尼公司能夠通過分析和梳理,準確把握客戶的消費行為、消費趨勢和流行偏好,利用這些數據提高游樂園的運營效率、優化游樂園的交通路線、合理配置游樂園的配套產品結構,及時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提升企業競爭力。這僅僅是可穿戴設備在一個極為狹窄領域的應用,試想如果在大范圍內深入應用,產生的數據價值將難以估量。

  1.4 安全性優于一般移動支付手段

  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MB Consumer Pulse 的一項分析報告指出,高達73%的被調查者表示安全問題是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最大顧慮。據統計,平均每個人為數據安全必須設置15 個密碼,而超過60%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使用相同的密碼,安全隱患較大。可穿戴設備能夠為此帶來解決方案,它能獲取比復雜密碼更加特殊、更加準確的認證信息。可穿戴設備可以讀取用戶的指紋、眼紋、面部特征、心率等生物體征信息,這些數據都具有相當的準確性和唯一性。以眼紋為例,每個人每只眼睛有2 個眼紋,位于眼睛虹膜的兩側。眼紋的紋路穩定性極高,每個人的眼紋都不同,其所包含的信息數據是指紋的4.5 倍。如此準確且獨一無二的生物體征數據再搭配設定的特殊地理位置信息認證,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將得到保障。即使用戶的可穿戴設備遺失,其他人也無法通過仿制這些數據進行支付。

  2 可穿戴設備深入移動支付領域的現實困境

  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設備類別花樣繁多,移動支付市場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兩者遲遲沒能深度有效的結合,沒有成規模的成功應用推廣案例,這是因為可穿戴設備要深入移動支付領域還有一些現實困境有待克服。

  2.1 令人尷尬的續航問題

  由于可穿戴設備較為苛刻的便攜性要求,設備往往體型“嬌小”,無論怎樣獨運匠心,始終難以搭配大容量電池,致使可穿戴設備的續航問題不盡人意。目前,除去功能極其單一,僅配置簡單傳感器、控制器的初級產品不提,只要搭載有處理器、顯示屏幕,與用戶互動較多的可穿戴設備大多存在令人尷尬的續航問題。以蘋果公司最新出品的Apple Watch 為例,內置電源為750mAh 鋰電池,官方數據續航18小時,使用時間不足一天。谷歌公司的Project Glass則更為尷尬,內置570mAh 電池,續航時間僅僅6 小時。

  移動支付是一項全天候行為,需要隨時隨地的使用操作,而可穿戴設備尷尬的續航時間顯然難以應對使用頻率高、時間分布散的移動支付要求。應對續航難題,可穿戴設備一方面依賴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應用處理器芯片等組件的研發,另一方面更加依賴電池技術的升級。令人擔憂的是,電池技術自1991 年Sony 公司開發鋰離子電池以來,20 多年并無革命性的升級進步,相較于其他電子器件的飛速發展,電池技術幾乎停滯不前,成為電子設備發展的制約者。可穿戴設備只有跨越這些障礙,提升續航能力,才有可能深入移動支付領域,避免出現需要實現移動支付時無法開機操作的窘境。

  2.2 價格門檻影響普及率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Nielsen 的研究報告顯示,可穿戴設備沒有走向大眾消費者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因素。大多數運動型腕帶價格在100~300 美元,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的價格在400~2000 美元,除了運動腕帶價格還算合適,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的價格較為高昂。偏高的標價會制約可穿戴設備銷量的提升,在Nielsen 的調查報告中,72%的用戶對可穿戴設備的興趣僅停留在觀望階段。

  如果價格難以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可穿戴設備必然依舊維持相對小眾的消費市場,小眾的可穿戴設備用戶難以支撐大眾的移動支付市場,一定的用戶基數是推廣可穿戴設備進行移動支付的基礎,只有擁有一定的用戶數量,才談得上培養用戶使用可穿戴設備進行移動支付的消費習慣。

  2.3 功能單一、用戶粘性不足

  單純的移動支付功能并不能對人們產生足夠的粘性,使其佩戴可穿戴設備。人們通常不會僅僅為了付賬,就愿意多佩戴一件設備。只有足夠豐富、吸引用戶的功能才能使智能設備從“可以穿戴”變為“愿意穿戴”,移動支付只能是可穿戴設備的眾多重要功能之一。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可穿戴設備功能還較為單一,主流的設備大多是涉足健康領域,簡單的監測用戶的運動數據、睡眠數據和行動軌跡,或是能夠通過可穿戴設備與智能手機進行信息交互,成為智能手機的mini 顯示屏、通知接收器。總體來說,這些功能還是較為雞肋,大部分功能與智能手機重疊,只是開拓了新的交互方式。如果可穿戴設備能夠覆蓋如健康、社交、教育、辦公等多領域,能夠監測更詳細的生理指標,實時掌握健康指數;能夠拓展人們的器官功能,提升感官體驗;能夠提供數據分析,幫助人們思考分析事物,無疑將使可穿戴設備擁有更大的價值,產生更強的用戶粘性。

  2.4 個人隱私泄露風險

  使用可穿戴設備進行移動支付的優勢之一是準確的個人數字身份,但是使用準確的個人數字身份也將帶來另一項困擾———個人隱私問題。可穿戴設備可以提取個人的生物信息、地理信息作為獨特的數字ID 用以確認移動支付,這些信息都屬于個人隱私,如果使用這些信息進行數據交換,將存在個人隱私泄露的隱憂。

  在如今網絡支付時代,社會上個人通訊地址、手機資料等隱私信息泄露的事件屢見不鮮,為用戶帶來諸如垃圾信息、廣告信息、詐騙信息等各方面的困擾。由于生物信息的獨特性和不可變更性,這方面的隱私信息如若泄露,無疑將帶來更大的危害。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規范相應的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仍將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3 結束語

  雖然存在許多具體的現實困境,但是可穿戴設備與移動支付的深入融合是難以抵擋的發展趨勢,使用可穿戴設備進行移動支付必然會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可預見的巨大商業前景將不斷激勵科技企業、科研人員去探索可穿戴設備的相關技術,破解這些難題。相信未來可穿戴設備與移動支付的深入結合將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為我們帶來更舒適、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