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農產品將升級配上NFC標簽 手機一“照”辨真偽

蔬菜、大米、魚蟹、雞蛋、鵝鴨……這些每天都會被端上餐桌的農產品,你想過他們出自哪里?是不是安全呢?不少市民都知道,農產品上面的“一代身份證”二維碼手機掃一掃就能追根溯源。而記者昨獲悉,揚州農產品的“身份證”將面臨全面升級,今后農產品上面不再只是二維碼,而會有NFC標簽,屆時手機“照一照”,農產品的前世今生真偽等一清二楚。
回顧
“一代身份證”
二維碼可溯源
從餐桌追溯到田頭,食品安全想要全程有保障,農產品也需要“身份驗證”。給農產品先辦“身份證”再上市銷售,并不是稀罕事兒,“一代身份證”二維碼現如今已經滲透到市民的生活中來。
以江都區為例,江都現有超過25萬畝蔬菜種植基地,江都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蔬菜基地里的每一畝地、每一棵菜都有完備的“身份信息”,市民購買時只需掃一掃便能追根溯源。“每棵菜產于哪塊地,都有生產記錄,包括種子來源,化肥、農藥的使用品牌和用量等,都做好詳細記錄,以備隨時檢查。”
揚州某蔬菜產業園的承包商華先生昨向記者介紹,他承包生產的所有蔬菜上市前,都要先接受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的在上市時貼一張二維碼,購買的市民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一代身份證”就能查到這箱蔬菜所有的生產流程等信息。
缺點
二維碼容易被復制和冒充
“二維碼是很方便,一掃所有信息都能出來,而且二維碼商標的制作成本也不算高,我們也能承受,可是我發現二維碼有被仿冒的風險。”華先生透露,復印二維碼,貼到假冒商品上,未通過食品安全檢測的“假”貨也就擁有和真品一樣的“身份證”。
記者昨采訪發現,從誕生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的條形碼,到隨處可見的二維碼,“一代身份證”幾乎遍布農產品包裝,市民早已習慣用掃一掃二維碼來辨別農產品的安全等問題。江蘇牧院信息工程專家嚴利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團隊就在負責揚州農產品的溯源平臺,可近來他們發現,“一代身份證”確實存在不能防復印的問題,這是二維碼或條形碼最大的短板。
“事實上,消費者掃描條形碼或二維碼,登錄商品的官方網站驗證過一次后,如果消費者再次掃描登錄,有些產品會無法再驗證通過。因為,該復印的二維碼首次登錄時,已被官網記錄并列入了假冒‘黑名單’,但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會細心到順手掃一掃,有時候只是看到二維碼就覺得這個產品安全可靠,從而給了一些不法商販制假機會。”嚴利說。
新舉
“二代身份證”NFC功能更強大
“二維碼存在被仿冒風險,我們開始研發新的溯源方式。”嚴利昨告訴記者,他們的團隊已經研發了“智能芯片二代身份證”,目前還在調試階段,今后有望全面替代揚州農產品的“一代身份證”二維碼。
“這種芯片實際上在很多防偽領域都表現出色,例如上海世博會門票防偽靠的就是它。”嚴利介紹道,這種“二代身份證”最難仿制的,就是內含一個NFC(近距離無線通訊)電子芯片,其中的芯片數據容量巨大,制作成本較高而且難以輕易復制。
記者了解到,智能“二代身份證”數據空間無限,農作物全生命周期的龐大數據,可隨時讀寫進去。購買農產品的市民利用手機以此為入口,隨時隨地一“照”,就能進入該農產品的成長數據庫。“以西瓜舉例的話,檔案細化至種植地塊的位置、形狀,基地的基本情況,農藥的使用情況,農資入庫記錄,全年用過哪些化肥以及農民每天干些什么活等情況。另外,使用農藥后,對生態造成的影響和采收的時間、采收量等也一一列入檔案中。”
“只要將下載相關APP的手機靠近產品,就可以立刻在手機中看到每一樣農產品的品種情況、產地、種植模式、營養成分等信息。”嚴利說。
作用
為揚州地產“明星”農產品代言
高郵湖大閘蟹、寶應蓮藕、獼猴桃等……揚州的地產“明星”農產品不少,其中也不乏馳名的品牌,如何防偽也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后NFC可以被廣泛應用于這些‘明星’農產品,目前已經有高郵湖大閘蟹的品牌商在測試這種‘二代身份證’了,大閘蟹的生長也有成長檔案,可以完全被讀寫進‘二代身份證’里,讓消費者一目了然。”嚴利表示,這種“二代身份證”現階段還存在于中高端農產品,預計全面覆蓋揚州農產品還需要一段時間。
在采訪中,相關研發人員向記者透露,目前愿意換取“二代身份證”的多是“明星”品牌農產品,而普通的農產品因為擔心制作成本高影響農產品售價,還未有所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