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掃掃氣瓶“身份證”超期報廢即時知
“氣瓶合格,允許充裝。”12月27日,一輛出租車開進了湖州中石化新奧天然氣有限公司盛灣加氣站,聽到這條語音提示后,加氣站工作人員才開始為這輛出租車加氣。語音提示如何而來?原來,出租車進站后,工作人員都會掃描氣瓶上面的“身份證”,該氣瓶的檢測時間等基本信息便即時反饋到數字化氣瓶管理系統中,同時通過語音提示,告知氣瓶是否能夠加氣。
“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十秒的時間。”該加氣站站長凌偉說,以前,我們要通過人工看鋼瓶使用登記證,員工工作量很大,效率還不高。現在,用了電子標簽,我們只要掃描一下,就可以知道氣瓶信息,過期瓶、報廢瓶一掃就知。“數字化管理系統提高了氣瓶監管的效率。”市質監局特種設備監察處處長朱炳榮說,有各類氣瓶超過100萬只,相比之下,監管力量相對不足。如何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就要靠技術防范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在去年試點推進12家車用氣瓶充裝站數字化監管全覆蓋的基礎上,湖州市今年又開始在15家工業氣瓶充裝企業推行數字化監管,8萬只工業氣瓶也有了“身份證”,并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數字化監管全覆蓋。
“別小看了氣瓶上的條形碼,里面的內容很全面,氣瓶的型號、種類、刻錄號碼、出廠年月等基礎信息都在里面,這是氣瓶登記、檢驗與充裝識別的基礎。”一家充裝企業負責人說,在企業里,安裝了自動化識別系統,配備了采集器,在氣瓶充裝過程中,工作人員使用采集器,對氣瓶的“條形碼”進行掃描識別,系統發現未安裝“條形碼”的氣瓶、超期瓶、報廢瓶和檢驗不合格的氣瓶會自動進行語音警示,提醒不得違規充裝。“無論是可以充裝或不可以充裝的氣瓶,都會自動進行掃描記錄,氣瓶定期檢驗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系統自動更新,然后匯總分析處理。”朱炳榮說,這樣一來,滿足了氣瓶充裝單位、檢驗單位和安全監察機構等不同權限用戶的管理需求,實現對每個氣瓶全流程的數據管理,筑牢了安全基礎。在車用氣瓶和工業氣瓶運用的基礎上,下一步還將向民用液化氣瓶領域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