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中國電信黃曉彬:車聯網還不夠美好,電信運營商如何扮演生態拼圖

作者:物聯網世界采編
來源:車云網
日期:2015-12-04 11:47:07
摘要:2015年Telematics China汽車互聯網大會上,作為電信運營商代表的黃曉彬這樣描述未來車聯網發展:個人永遠打不過集體,集體永遠打不過環境,環境打不過趨勢。
關鍵詞:車聯網物聯網


  車聯網現實很「殘酷」

  大家看到的一個美好前景,車聯網的云把所有內容、開發商、車,都連在一起。但事實是這樣嗎?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第一,運營商。運營商之間存在著低價惡性競爭,車聯網端的用戶平均收入遠低于手機用戶,且缺乏后續流量經營的入口。運營商非常希望能像手機一樣在車聯網里賺到錢。比如,我自己每天玩游戲,每個月會充值,一充值就是100塊錢充3G。但是很遺憾,現在每臺車的UP值已經低于10塊,甚至5塊都不到。但是沒有客戶為車聯網應用增加過一分錢。

  第二,專車運營。專車客戶端導航時,無法辨別車頭位置,手機GPS信號差。我個人曾經嘗試過做優步司機,發現車聯網和司機客戶端是脫節的。比如車頭位置,因為優步不知道車頭實際位置,往往把導航路徑設在我背后,而不是車輛行進方向。原因在于互聯網公司并沒有從長這邊行的真實數據。

  第三,分時租賃。分時租賃公司需要額外成本實現遠程開鎖功能。很多分時租賃公司雖然已經按國家要求,在每輛新能源車上安監控終端,里面有完整的GPS數據,甚至能做遠程操控。但是這些公司仍不得不在車上再安裝一個小盒子,通過車內繼電器這種最原始的方式打開門。

  第四,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并沒有拿到車輛和駕駛員行為數據。整個生態鏈里,所有數據在我們車廠。

  第五,主機廠。雖然主機廠擁有海量數據,單個主機廠的數據量仍然有限,變現十分困難,成本高昂。主機廠也出現問題了——無法盈利。

  所以很遺憾的告訴大家,我們想象中的車聯網云,實際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們業界存在不同的自己的訴求,造成大家都沒有從里面賺到錢。

  解決「數據問題」

  我們需要有一個車聯網基礎云。上海醫療,申康集團,做醫療云,已經實現了所有個人醫療信息檔案聯網。他們在發展中遇過這個瓶頸,每個醫院都只希望有自己的數據,但是通過政府撮合,把數據都整合在一起,可以向第三方開放。我們車聯網目前也正處在這個階段,但里面有個利益問題:業務誰運營?運營商運營還是TSP運營?所以我提出,必須把數據和業務分離。應該有專門負責車輛數據采集的平臺,做一些規整、標準化,通過標準化的接口向第三方進行有限開放。

  同時我們要解決三個數據問題。

  第一,數據產權問題。因為車聯網數據從實質上來說,屬于個人隱私數據,或者無形資產。但是國家包括目前的《民法》,消費者相關法律,這塊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所以首先應該建立一個車聯網數據歸屬問題,行駛軌跡數據在個人開車時產生,應該屬于個人,但是發動機數據應該屬于車廠,這些都應該建立一個車聯網數據分類。

  第二,平臺的數據支持問題。整個數據必須支持不同車企、不同車型,甚至包括互聯網公司、運營商在內的第三方大數據整合。

  第三,數據安全隱私問題。必須提供數據的二次加工,包括車企采集數據的標準化和二次開放。

  概括起來,就是必須對車聯網的一些數據進行資產化,把數據變成有價值、能進行估量的一個資產。同時,真正實現數據和業務平臺的分離。

  順利解決數據問題后,我們可以真正把數據發送到客戶身邊。比如OTA或者離線導航數據升級,一旦車廠開放一個OTA升級要求,就能把更新下發到任何地方的聯網車上。但是用戶可能短時間之內會往服務器提出下載OTA的文件的要求,造成整個服務器壓力很大。甚至對傳統的一些業務也發生影響。

  這個時候必須考慮,車聯網平臺能符合的用戶在哪里,平臺就在哪里,應該滿足用戶就近接入。車子連到就近的數據中心節點必須是20毫秒,這樣才能滿足一般的遠程控制、數據上傳的要求。

  其次,如果真正做到車聯網的基礎設施云,就能很方便的進行數據安全統一化管理。目前可能會出現的很多遠程攻擊事件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把車廠的應用portal直接曝露在因特網,但如果portal和基礎設施分開,把車廠自身的數據放在只讀存儲器里,和業務平臺進行隔離,就能很好把控安全。另外,其中的一些加密體系可能涉及一些車廠的自身協議,它必須滿足從車載終端到平臺的一些加密、解密和轉換工作。

  最后,如果我們有了基礎平臺,就能基于數據進行大數據運營。但這是不夠的,因為數據除了來自portal、PC之外,還來自于車、政府,甚至運營商。真正的大數據應該把所有關聯數據整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一個用戶完整的畫像。和車聯網相關的大數據應用,包括針對用戶精準營銷、道路實時路況、充電樁站址優化、4S店站址優化等等,都有很多想象空間。

  運營商車聯網角色再審視

  剛才給大家畫了一個很好的前景,又提到了這么多問題,希望能有一個革命性的架構,解決這些問題。在這樣一個問題下,運營商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定位?目前整個業界大家共性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如下:

  第一,車聯網基礎設施要有大的改變,首先要構建企業級的或者運營商級的云計算、大數據的處理。第二,希望不光是車廠,還有第三方的內容提供商和服務提供商提供大數據。第三,希望能融合所有的終端。

  運營商對自身的定位一直沒變過,就是一個基礎設施的運營商。中國電信可以提供一個云基礎設施,也可以提供基于基礎設施的一個服務平臺和一些自身的大數據的應用。

  中國電信未來幾年在整個車聯網方面,包括整個管道方面自身的一些規劃和發展。

  第一,網絡規劃。2G、3G因為受制于專利、產業問題,在終端層面并沒有兩家友商受益這么多。但是4G方面一直在積極推進,2015年會完成VoLTE規范制訂,2017年完成商用,同時會實現CDMA和VoLTE網絡共存。

  第二,部署基礎設施云。中國電信目在做基于全國虛擬數據中心(VDC)的專網,中心會在全國設8個主要節點,把當地的一些虛擬數據中心整合在一起,而且將整個網絡和傳統網絡完全隔離。

  這樣可以滿足500公里之內,PC端到數據中心服務器的速率在20毫秒之內的車載要求。

  第三,網絡升級。目前運營商網絡在做兩個比較大的改變,一個是SDN,另一個是NFV。所謂的SDN,就是把整個網絡的控制層和分發層進行更改、分離。NFV就是用一些X86的設備來做替換原來的專用設備,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的能力進行開放。

  兩個月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一起開放了能力開放平臺,兩家運營商將話費支付融合,用戶手機充值時可自動判斷手機卡是聯通還是電信,這個模式也可以應用在車聯網中。

  無論是網絡還是能力開放的演進,會越來越符合我們未來互聯網的要求。數據到底屬于誰這個問題很敏感。但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樣一句話:個人永遠打不過集體,集體永遠打不過環境,環境打不過趨勢。關鍵是我們目前整個產業鏈是處在好趨勢還是壞趨勢。

  我們希望形成一個正反饋,并不是說現在就把數據放到一個平臺里,但是車廠可以把有限的數據開放出來。比如,敏感度不高的GPS數據,而且這些數據必須進行脫敏處理。然后未來往這個方向發展,慢慢形成共識,一年兩年三年能把這個事情做起來。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