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成都造”電子車牌 為汽車打造“電子身份證”

作者:葉燕
來源:成都商報
日期:2015-12-24 09:32:52
摘要:在這個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移動互聯網變得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互聯網+”是傳統行業轉型的熱詞,然而究竟如何才能“加”到“商業模式”上?位于成都高新區的成都國科海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海博”)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

  在這個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移動互聯網變得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互聯網+”是傳統行業轉型的熱詞,然而究竟如何才能“加”到“商業模式”上?位于成都高新區的成都國科海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海博”)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

  這家最初專門做行業信息化的公司,通過不斷調整技術結構,逐步將目光轉移到了開發難度更大、民生接近性更強的領域,開發了追蹤大熊貓、森林防火等產品。昨日,記者了解到,目前公司正在挖掘“巴適公交”更多服務,正準備將模式“復制”到全國,還將建設電子車牌體驗試點。

  良好的商業模式帶來資本青睞。2014年4月11日,作為成都高新區重點培育企業,國科海博正式掛牌新三板。

  瞄準公交車 投入數百萬開發“巴適公交”

  打開手機,公交移動電子站牌、一鍵設置上下車鬧鐘、智能公交換乘方案、公交余額余次等信息一網打盡——這是去年7月在成都上線的“巴適公交”APP,也是國科海博的重要項目。“最佳公交路線是什么?下一輛公交車還有多遠?即將到來的這輛公交車擁擠不擁擠?如何乘公交出行玩遍成都?……”陳鵬介紹說,“巴士公交”APP推出的目的,就是讓成都公交出行盡在“掌握”中。

  據介紹,這是國科海博與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合作的移動互聯網項目,是全國領先的提供公交出行服務及公交周邊產品和服務的APP,其中“定制公交”服務為全國目前唯一的通過O2O實現公交服務的模式。

  “從兩年前開始開發,投入了幾百萬。”陳鵬介紹,從正式立項到對外公開上線,項目花了整整一年時間,研發團隊近30人。2014年12月,公司通過收購擁有“巴適平臺”商標、推廣和運營團隊的“成都四季英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股份,加強了公司移動互聯運營業務的實力。“公司在為將‘巴適公交’推向全國而做準備,目前我們在深挖成都市場,未來APP模式要復制到全國,將從西南城市開始。”

  聯合線上線下的多渠道推廣,“巴適公交”上線4 個月,成都本地用戶數已超過50萬。截至今年上半年,“巴適公交”的用戶數已經實現了100萬。目前,“巴適公交”APP已經推出部分公交站點周邊搜服務,讓服務從公交出行延伸到生活服務上。“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全都一網打盡。”

  與高校共建實驗室

  智能識別技術用于野生大熊貓

  國科海博最早設立于2002年8月2日,公司前身是由梁浩、甘泉、郭三旭、王珩出資設立的成都星海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設立初期的注冊資本僅為人民幣100萬元,后來經過多次增資擴股,到去年4月11日在新三板掛牌時的注冊資本已經增加至人民幣6000萬元。

  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可細分為三大核心產品和兩類專業服務:基于應急指揮平臺、運營內控管理平臺和智能識別平臺三大核心產品的解決方案,此外還有面向農林水利、科研和制造行業應用的軟件開發和集成實施服務。

  野生大熊貓追蹤系統就是其中之一。陳鵬介紹,野生動物的行蹤往往一閃而過,人工監測很難,而設備監測的數據如果不能即時傳送,也很容易遺漏。通過“攝像機+軟件”,能讓野生大熊貓監測結果以短信提示、APP推送等方式,及時傳送到手機上。

  該技術出自公司與電子科大設立的聯合實驗室,“學校進行基礎研發,我們來進行適合應用的改裝和市場化推廣。”這套系統還被用在了森林防火、山洪泥石流預警監測方面,不僅如此,通過“智能識別監控+后端綜合應急指揮”相結合,還能實現應急智能化管理,“能實現人工所不能的24小時全天候守護。”

  2014年收益過億

  未來將給車牌安上智能化芯片

  電子車牌是汽車的“電子身份證”,“給車牌裝上芯片后,交通主管部門就可輕松定位到每一臺車的位置、速度、狀態。道路監管流量控制、擁堵情況預測、盜搶和涉案車輛追蹤等等都將變得輕而易舉。”

  根據公司公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公司和北京標準信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成都市信息化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約定三方基于現有的智能交通體系,通過汽車電子標識進行信息采集、傳輸、處理,以實現物聯網創新技術在城市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及推廣。

  “目前我們正從企業信息化服務擴展到民眾出行這些民生領域,把科技運用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去。”陳鵬表示,預計今年營收將過億,在未來幾年內,公司在智能交通和移動互聯網的收入將會不斷增長。

  記者手記

  拒絕“燒錢”推廣

  在采訪中,陳鵬幾次提到成本控制。“市場上的很多APP都是燒錢推廣。”在“巴適公交”APP正式推出之前,陳鵬研究了團購網的興起與衰落,在他看來,團購網本身盈利模式并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燒錢”推廣,這也讓他一度十分警醒。

  但他并非沒有壓力。“其中兩個時期壓力最大,一個是立項前,面臨投入可能打水漂的壓力;二是剛剛推出的時候,面臨推廣壓力。”陳鵬說。

  對創業企業來說,能做到拒絕“燒錢”推廣十分不易。也正是這份清醒,讓陳鵬的公司保持研發第一,質量第一,找到自己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