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線通信20年自主創新之路:從無到有 4G逆襲 5G做先驅!
從20多年前BP機的“有事call我”,到后來只有少數人買得起的“大哥大”,再到后來功能手機的逐漸普及,直到如今幾乎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在通信終端不斷演變的背后,離不開無線通信技術的更新迭代與飛速發展。從2G時代的語音業務為主,到3G時代的數據業務興起,再到4G時代社交網絡、在線游戲、高清視頻等大帶寬、高速率數據業務的走紅,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創新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縱觀全球無線通信市場發展,我國無線通信產業通過近20年來的不斷自主創新,已經成為全球無線通信市場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那么,過去20年來,我國無線通信產業經歷了哪些重要的發展節點?未來我國無線通信產業在全球又將處于怎樣的位置?對此,作為一名見證并且親身經歷了中國無線通信產業近20多年發展的一員老將,中國無線電協會業余無線電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海清在接受專訪時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解讀。
從無到有:兩大重要轉折點
回顧中國無線通信產業近2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一個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發展軌跡。在李海清看來,這個過程中其實歷經了兩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一個是信息產業部成立,另一個是TD-SCDMA的發展。
據李海清回憶道,從改革開放初期一直到90年代初,我國電子工業還比較落后,通信產業一直處于落后跟進的位置,產業處于比較分散、比較落后的狀態,沒有很好的基礎進行發展,也就不可能有自主創新的優秀產品。例如,當年BP機在中國市場迅猛發展,但當時國內市場大量的BP機里卻幾乎沒有一臺是國產的,都是進口國外廠商的產品。
“直到1998年3月,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完成合并,我國信息產業部正式成立,通過電子和郵電、制造和用戶很好的結合起來,中國的無線通信產業開始有了基礎性的研究。”李海清指出,不過,當時的發展還是處于初級階段,主要還是依賴于引進國外企業的先進的技術、理念、產品,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培養了一些專業人才,為中國無線通信產業之后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而說到中國無線通信產業的第一次起飛,是從中國政府決定大力發展TD-SCDMA之后,中國無線通信產業的自主創新大幕正式拉開。李海清指出,正所謂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標準是無線通信產業發展的關鍵,包括SCDMA、TD-SCDMA、TD-LTE、McWiLL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線通信技術標準對于中國無線通信自主創新和發展都具有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例如當年SCDMA的發展為之后TD-SCDMA的發展打好了理論基礎,TD-SCDMA的發展則為后續TD-LTE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尤其是作為中國百年通信史上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TD-SCDMA對于中國無線通信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李海清認為,雖然TD-SCDMA只有中國移動一家運營商運營,但由于中國大力推動TD-SCDMA的發展,以此形成了從標準到系統設備、終端、芯片、軟件、應用的完整的無線通信產業鏈,為后續TD-LTE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可謂功不可沒。
由弱變強:4G實現逆襲
從2G時代的落后,到3G時代的跟進,直到4G時代,中國無線通信產業通過多年的自主創新實現了由弱變強的跨越式發展。目前,由我國主導的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TD-LTE的國際化商用進程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數據顯示,全球TD-LTE基站數量已達130萬個,約占全球LTE基站數的43%,TD-LTE用戶數占全球LTE總用戶數的45%;全球已有37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65個TD-LTE商用網絡,還有近百個TD-LTE網絡正在建設中;全球102家運營商加入了由中國移動發起的TD-LTE全球發展倡議組織(GTI);持有TD-LTE手機的中國手機用戶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可實現4G漫游服務。
截至2015年底,國內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經超過13億。與此同時,國內三大運營商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運營商。截至2015年底,中國移動總用戶數達8.26億戶,其中4G用戶總數超過3.12億戶,中國移動已建設開通110萬個4G基站,成為全球4G網絡規模和用戶規模最大的運營商;中國聯通總用戶數達2.87億戶,其中GSM用戶為1.03億戶,3G/4G用戶累計達1.84億戶;中國電信總用戶數達1.979億戶,3G/4G用戶達1.43億戶。
與此同時,李海清指出,伴隨中國無線通信產業的飛速發展,中國無線通信產業在系統設備、終端、芯片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能力獲得了大幅提升,涌現出了包括華為、中興、大唐等一大批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領先的電信設備廠商,以及“中華酷聯”、小米等優秀的國產手機廠商。
從20年前引進國外技術產品為主,到如今的自主研發、與國外巨頭形成分庭抗禮之勢乃至超越,出身中國本土的通信企業通過不斷堅持自主創新,不但打破了國外廠商在國內無線通信市場多年的壟斷地位,而且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也逐漸取得了優勢。
在公網無線通信市場取得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我國專網無線通信市場也迅猛發展。隨著用戶對于行業專網無線通信需求的不斷提高,大帶寬、高速率、全IP正在成為專網無線通信的發展趨勢,基于LTE寬帶集群的專網無線通信正在成為市場的主流需求,目前市場上也推出了eLTE、McWiLL等技術方案。對于專網無線通信未來的發展,李海清認為,專網有專網的特性,特點是精細化、個性化,需要行業或企業用戶對其很好的定位,探索適合這些標準的運營模式,需要符合專網的客觀發展規律,更好地服務于行業和企業用戶。
未來可期:5G有望引領潮流
4G LTE在全球范圍內遍地開花、進入規模部署的同時,面向2020年及未來商用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研發大幕已經在全球開啟,包括歐盟METIS、中國IMT-2020(5G)推進組、韓國5G論壇、日本ARIB等5G研究組織已經開始在5G愿景、需求、目標、能力、關鍵技術、標準化和頻譜等方面展開前瞻性研究。
其中,早在2013年2月,中國的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就聯合推動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成員包括中國主要的電信運營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機構等國內移動通信領域產學研用的主要力量,是推動中國5G技術研究及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的主要平臺。
2014年5月,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發布了該推進組第一份5G白皮書——《5G愿景與需求白皮書》的中英文版。而在2015年5月舉行的第三屆IMT-2020(5G)峰會上,中國IMT-2020(5G)推進組面向業界發布了中國《5G無線技術架構》和《5G網絡技術架構》白皮書,此次發布的白皮書是該推進組繼2014年5月發布《5G愿景與需求白皮書》、2015年2月《5G概念白皮書》后新的技術力作,表明了中國在5G創新研發和標準化工作方面的持續推進及實質性進展。
而當前,全球5G發展進程正在從概念、需求階段步入基礎技術研究突破的關鍵階段。產業鏈各方希望以更加開放的態度,以全球化視野與全球5G標準化組織和研究機構加強合作,促進5G全球統一標準的制定。從5G標準化的時間表來看,5G的標準化進程將從2016年初開始;2018年會有一個初步的5G標準出爐;第二階段相對完整的5G技術規范和標準稿將在2019年年底完成,屆時3GPP將把5G技術規范和標準提交給ITU,一般情況下ITU將會認可其作為IMT-2020技術規范;而到2020年,5G將進入到商用部署階段。
針對5G標準的制定方面,包括運營商、設備商等在內的中國企業都在爭取自己的話語權,并且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尊重。李海清指出,例如,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在超大網絡規模及用戶規模、多樣化運營環境下,對于各項網絡指標的要求比全球其它運營商都更加苛刻。為了保證移動通信網絡的安全和高質量,中國移動采用了各種各樣的創新技術、管理模式、運營維護模式,在網絡設備、系統、終端、軟件、應用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因此在5G時代,中國移動完全可以基于自身對于網絡運營環境的判斷和理解,對未來5G網絡的響應時間、系統標準、基站標準、終端標準提出自己的要求;設備制造方面,以華為等為代表的中國電信設備商在全球各地為眾多領先的運營商服務,對網絡性能和設備的要求都有自己深刻的體會,對5G時代系統設備相關標準也會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時希望這些中國廠商能夠在頻譜技術以及空間接口等關鍵技術方面做出更多的創新。
“無論是運營商水平,還是設備制造水平,以及研發水平,中國無線通信產業在5G時代都將有較強的話語權。”李海清表示,正所謂厚積薄發,通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經過3G打基礎、4G的大發展,中國無線通信產業已經積累了強大的實力和豐富的經驗,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中國無線通信產業將走在世界前列,引領潮流。而實現這一切的基礎還是長期的技術積累、研發方面的持續投入、自主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