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車企站上互聯網風口 車聯網成研發重點

作者:馬金順
來源:法治周末
日期:2016-01-07 10:26:37
摘要:據了解,截至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主流汽車企業都已經與互聯網公司建立起各種各樣的合作,比如上汽與阿里巴巴、寶馬和百度、北汽和樂視等。
關鍵詞:車聯網物聯網

  2015年,和其他行業一樣,汽車業也站在了“互聯網+”的風口上。

  據了解,截至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主流汽車企業都已經與互聯網公司建立起各種各樣的合作,比如上汽與阿里巴巴、寶馬和百度、北汽和樂視等。

  不過從實際的合作結果來看,雖然自2014年底開始,汽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開始逐漸增多,但至今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只能看到一些理論上的合作框架,尚未有太多實際落地的“果實”產出。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認為:“產業協同最大的障礙還是產業利益和產業格局的限制,100多年產業格局的歷史基本上是內燃機發展的歷史,產業格局和利益格局相對固話,所以其他產業想進入汽車是比較難的。”

  國內汽車巨頭紛紛“擁抱”互聯網

  早在2014年7月23日,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在上海簽署“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開展在“互聯網汽車”和相關應用服務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互聯網汽車”及其生態圈。據悉,雙方聯手打造的首款互聯網汽車將于2016年上市。

  這項合作將“互聯網汽車”一詞正式提出,據了解,這也是國內互聯網巨頭首次戰略性介入汽車行業。

  “重新定義汽車的時代已經來臨。”上汽經營管理團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汽車”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汽車,而是會擁有極強的IT屬性。比如傳統汽車出廠后是固化的產品,“互聯網汽車”卻能通過聯網車企后臺的云來升級自己的智能化功能,保持技術同步,以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和不斷更新。

  2015年3月,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雙方宣布,共同出資10億元設立“互聯網汽車基金”,并組建合資公司,專注互聯網汽車的技術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擁抱互聯網企業的汽車企業,并非只有上汽集團一家。

  上汽與阿里宣布“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后,在同年8月的成都車展上,奇瑞集團下屬的凱翼汽車新品牌發布,其總經理鄭兆瑞高調宣稱要“打造年輕人喜愛的智能互聯汽車”,吉利汽車也表示正在籌備互聯網汽車相關事宜。

  2015年3月9日,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透露,北汽將和樂視聯手打造新能源汽車。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媒體日當天,北汽推出了與樂視合作的新能源汽車EU260,搭載了樂視ecolink系統。

  其實,覬覦互聯網汽車領域遠不只上汽、北汽、吉利等傳統汽車企業,互聯網巨頭也在加速發力。

  2014年8月,百度在國內首屆無人駕駛技術研討會上,詳細介紹了無人駕駛汽車研發項目。9月,百度和寶馬宣布合作,計劃在3年內研發出可在中國復雜道路環境下行駛的、真正智能的高度自動化駕駛車型。

  2015年3月23日,騰訊、富士康及和諧汽車宣布,共同簽訂《關于“互聯網+智能電動車”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在河南鄭州展開“互聯網+智能電動車”領域的創新合作。

  著重研發車載互聯系統和智能汽車

  那么,互聯網究竟會在什么地方改變汽車?將如何改變汽車?

  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共同編著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一文中,有關專家曾對互聯網對汽車工業的影響作出了一個預測,《報告》指出,作為信息化與汽車工業的最佳結合點的車聯網,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對汽車工業影響的具體體現,將帶來汽車產品屬性、使用方式以及汽車設計與制造方式的重大變革。

  “我認為車聯網技術就是將兩塊產業進行有效融合,IT領域主要關心信息增值服務,而汽車企業關心安全、節能、環保技術的提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車企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主要還是在車載互聯系統以及智能汽車兩個方面,比如,上汽與阿里巴巴的合作中,上汽和阿里巴巴不會單獨開發新車型,而是在上汽現有及未來產品基礎上合作開發。阿里巴巴負責核心車聯系統的軟硬件開發,阿里巴巴將為未來的上汽阿里汽車開發一套新的車載系統,該系統將整合大數據、阿里通信、高德導航、阿里云計算、蝦米音樂和上汽集團的整車與零部件開發、汽車服務貿易等資源,上汽則負責車身、內飾及機械部分的適配工作。和上汽與阿里巴巴合作不同的是,北汽與樂視是合作制造整車,樂視將為北京汽車提供互聯網智能汽車的智能系統、EUI操作系統、車聯網系統,雙方共同打造互聯網智能汽車。

  業內人士認為,兩類合作方式雖然出發點不同,但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無人駕駛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

  “互聯網+汽車”成為汽車圈內人士熱議的話題之一,上海博泰創始人應宜倫曾表示,“智能化、互聯化和無人駕駛,是未來汽車的方向”,這已成為業內的共識。

  工信部部長苗圩也稱無人駕駛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未來車頂上可能布滿天線,因為只有那樣才能不斷交互。

  因此,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將給汽車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未來一段時間,在政策的推動下,“互聯網+汽車”的融合發展將會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有望催生出上千億元的潛在市場。

  不過,在蓋世汽車研究院的一份研究中,雖然汽車行業應該擁抱互聯網公司不假,但汽車與互聯網公司卻存在在技術路線、技術解決方案和引導消費方向方面的主導權問題。汽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生存基因不同。汽車追求可靠性,所以產品驗證周期長。而且汽車企業相對封閉,有很強的技術保護觀念,差異化和獨有技術是汽車企業立足的主要手段。但互聯網公司卻倡導“眾生平等”和“開放分享”,并且互聯技術的快速迭代需求將抑制整車廠商對互聯技術方案的控制能力。如果被互聯網公司主導,車企之間的差異化可能就比較難以確立。而這其實并不利于車企之間的競爭。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互聯網思維給汽車行業一個外在的很大的推力,所以才有了‘顛覆’的說法。但是能不能顛覆?汽車制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新技術,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是很難被打破的。汽車企業和互聯網企業要深度融合,引入互相的思維。”師建華認為,汽車企業要用開放的心態去迎接和擁抱互聯網。

  不過,從現有的合作方式看,互聯網企業多數選擇與傳統整車企業合作,利用雙方優勢資源共同開發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