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地圖的數據,是怎么采集的?

自動駕駛的概念很火。從自動駕駛衍生出的業務和供應商也跟著火了起來。
我們都知道,傳感器和高精度地圖是其中兩個不可缺少的基礎要素。隨著自動駕駛等級增加,對高精度地圖的數據供應商們有了更多要求。那么高精度地圖又是通過什么方式采集的呢?
在高德位于昌平的數據中心,這些問題得到了解答。
兩種不同的采集車
高德汽車大客戶業務總經理、自動駕駛技術專家阿榮告訴我,高德計劃在今年底完成超過 28 萬公里的全國高速自動駕駛級別(HAD)高精度地圖的制作,以及全國國道/省道的 ADAS 級別高精度地圖數據采集;2017 年底, ADAS 級別數據擴展到超過 30 個城市主干路,HAD 級別向國省道和主要城市內部擴展。
PS:ADAS 級別高精度地圖精度大約在 50cm 級別;HAD 及以上高精度地圖精度大約在 10cm 級別。

為了獲取這些數據,高德目前有兩種采集車,分別用于采集 ADAS 及 HAD 精度要求的高精度地圖數據。

(圖片來源于網絡,左側日產車型為 HAD 級別采集車,右側鈴木車為 ADAS 級別采集車)
用于采集 ADAS 級別高精度地圖數據的采集車,車頂安裝有 6 個 CCD 攝像頭。其中 5 個攝像頭以圓形環繞,頂部一個單獨的攝像頭,每個像素都是 500 萬,總計 3000 萬像素。車內副駕駛的位置有用于采集數據的顯示屏,機箱在后備箱位置,用于儲存和處理數據。


而用于采集 HAD 級別高精度地圖數據的采集車,頂部則是通過裝配 2 個激光雷達(位于后方)和 4 個攝像頭(兩前兩后)的方式來滿足所需要的 10cm 級別精度。兩種方案搭配,能夠完成標牌、障礙物、車道線等道路信息的三維模型搭建。高德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這輛車的造價超過了 800 萬人民幣,上面搭載的 RIEGL 三維激光掃描系統也是目前級別最高的產品。

當然,這兩種車采集到的數據只是作為基礎。道路信息是不斷更新的,并且,隨著自動駕駛程度的提高,會對實時性有更高要求。
發一張 Here 的地圖采集車照片作為對比:

利用眾包的力量
高精度地圖數據的采集如果只靠采集車完成,需要投入的精力顯然太大。畢竟采集只是第一步,后續的更新維護同樣重要。
高德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自身和眾包的方式同時進行。自身不用多說,高德采集車的數量會不斷增加,覆蓋范圍也會逐漸往更具體、復雜的道路覆蓋。
除此之外,阿里的菜鳥物流車、神州專車等半社會化的商用車也會成為高精度地圖數據的采集源。而高德的高精度地圖數據,也可能會優先應用在物流、環衛等路線較固定的商用車場景中。

UGC 也會是高德的高精度地圖數據來源。在高德的計劃中,未來會有很多類似后視鏡、行車記錄儀等帶攝像頭的后裝硬件,都能向高德回傳帶有道路數據的照片,作為高精度地圖數據的補充。
除此之外,車輛上逐漸增加的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陀螺儀、雨水傳感器等,都能夠回傳包括道路狀況、天氣狀況等高精度地圖必須的信息。
當然,這需要高德本身有處理這些數據的能力,目前他們也在進行基于圖片數據分析的深度學習(例如路牌、限速等標識的自動識別),并且已經取得了大量數據。隨著樣本量的增加,識別精度也會不斷提高。
通過自身+第三方的數據結合的方式,高德想要盡可能提高高精度地圖的精確度及實時性。目前來看,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不過想要真的實現的話,還需要有更多的投入,包括技術、資本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