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華為小米推移動支付后 國內NFC支付發展史知多少
近日,國產手機廠商代表華為、小米先后與中國銀聯合作,分別推出基于銀聯云閃付體系的Huawei Pay和MI Pay,這是繼蘋果、三星之后手機廠商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再次發力,氣氛也如同當時Apple Pay推出一樣,一時間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似乎nfc支付的春天又來了!
然而,實際上以NFC技術為基礎的移動支付在國內推出已經過去了好幾個四季,NFC技術方案也在時代的發展下不斷更迭。NFC的春天在哪里?在尋找NFC春天之前,我們先一起來回顧一下NFC都經歷了哪些階段性的變化!
NFC-SD 銀聯的滑鐵盧
在NFC支付早期的產業鏈中,SE安全元件位置的不同,讓NFC支付出現了不同的方案,而掌控SE的主導權成了當時的主要爭奪點。
拋開那些零零碎碎、尚不成熟的NFC試點不說,第一階段的NFC支付方案顯然應該從銀聯的NFC-SD卡開始說起。2011年,銀聯先后在成都、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啟動NFC-SD方案的支付試點,聯合各大商業銀行的同時,還與HTC開展合作,后者為之提供專用的NFC手機。相對獨立的主導權、硬件級別的安全性以及當時尚可的NFC兼容性讓商業銀行對于NFC-SD的移動支付方案積極性較高。然而試點應用不斷,產品并未形成規模。

而后,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SD卡的適配兼容性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尤其是一些金屬機身的手機。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其它角色的參與,僅靠銀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推廣力量實在有限。運營商有著手機、渠道等多方面的資源優勢,所以也就順其自然地成為了銀行們的合作伙伴,成就了接下來以運營商為主導的第二階段。而現在回頭來看,NFC-SD卡的方案無疑是銀聯在戰略上的失敗,智能手機的發展也見證了這樣的失敗!
NFC-SIM 運營商的興衰
NFC-SD之后,銀行們牽手運營商可以看作是巨頭之間的強強聯合。然而在此之前,其實運營商們早已經在推行自己的NFC移動支付方案—— SIM全卡。所謂的SIM全卡,用戶只需要更換SIM卡,無需其它改造,手機甚至不需要具備NFC功能。具體的方案包括,初期的2.4G RF-SIM,中期的SIM-PASS(辮子卡),以及后期曇花一現的全天線SIM卡等。

全卡方案的結局很明顯,失敗了!2.4G在標準的博弈中敗下陣來,SIM-PASS和全天線無法適應日漸發展的小卡的技術挑戰以及金屬機身的問題。于是,我們才看到了運營商妥協之后的NFC-SWP模式,運營商相對控制硬件,銀聯銀行和運營商共同管理運營,消費者需要更換相應的NFC-SIM 卡,并且需要適配的NFC手機才能使用。
這一階段持續了很長時間,并且一直到現在運營商仍然有相應的應用推廣。據最新的消息顯示,中國移動的NFC-SIM卡累計采購數量已經超過 4000萬張,和包NFC業務的使用用戶數在全國突破了1000萬,由此可見運營商的NFC用戶仍然有一定存量,加上支持一些城市的交通應用,不少NFC 愛好者對于這種模式持有樂觀的態度。
然而這樣的方案讓銀行們的存在感實在太低,再加上更換SIM卡的麻煩、電子現金閃卡的問題、HCE等移動支付技術發展也越來越成熟,于是銀行們表示“我們現在又可以單干了”!
云閃付 銀聯的絕地反擊
HCE、Token等技術的發展,是銀聯決定單干的最有力支持。2015年5月,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601398)聯合銀聯、VISA合作推出的基于HCE 技術的云支付信用產品,號稱是亞洲首個、全球首發,在Apple Pay入華遭遇坎坷、銀聯運營商布局緩慢、第三方支付激戰超市打車之際,打響了國內移動支付市場HCE的第一槍。

盡管HCE技術從2013年由谷歌推出之后便一直備受關注,在國外一直應用試點不斷,但是工行將其真正商用落地給予了各大商業銀行信心,于是緊隨其后一些中小商業銀行開始陸續推出自己的HCE云支付應用。一直到同年12月,銀聯終于聯合20多家商業銀行正式發布HCE“云閃付”品牌,將各大銀行的HCE服務大一統。
2016年初,Apple Pay、Samsung Pay的入華掀起了移動支付領域的巨浪,也促使其它手機廠商們開始在NFC移動支付領域的布局。但是,手機廠商想進入國內的NFC移動支付市場,銀聯成了邁不開的渠道。一個都不能少,蘋果、三星Pay們統統歸入銀聯云閃付陣營,一直到如今國產手機代表華為、小米的Huawei Pay和MI Pay,也是銀聯云閃付旗下的有力擁簇。
不過,從技術上而言,手機廠商推出的NFC支付和銀行們主導的NFC支付技術方案并不一樣。手機廠商采用了內置SE的全終端方案,銀行則相對妥協地采用了無SE化的HCE方案。但方案不同,目的一樣,云閃付扛起了銀聯線下絕地反擊的大旗!
結語:
Huawei Pay和MI Pay的上線對國內的NFC支付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象征著本土化的NFC支付服務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接下來,必然會有下一個華為、小米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移動支付應用服務。而本次的Pay服務不僅涉及金融領域,加入的交通支付功能更是蘋果、三星目前不具備的。
NFC支付在歷經數載的交替變遷中,無論是技術方案還是應用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盡管或不溫不火或陣臨強敵,但NFC從未消亡。“逝者不死,其勢更烈”,我們期待未來在產業各方共同努力下的NFC支付更加繁榮昌盛的另一個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