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廣東省交通電子支付行業研究報告之ETC篇
本文摘選自廣東省交通電子支付協會編撰的全國第一份交通電子支付行業研究報告——《2015廣東省交通電子支付行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第三章第一節。
1、粵通卡普及率以及ETC車道擴建力度不夠
雖然目前粵通卡普及率(18%)已經超過了全國ETC卡普及率(14%),但作為經濟大省和交通運輸發達省份,粵通卡的推廣空間巨大,仍需加大力度提升粵通卡普及率。
廣東省自2010年以來一直積極有效的建設ETC車道,擴建ETC系統,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頒布的《廣東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管理辦法》明確主線收費站ETC車道數不少于兩入兩出,匝道收費站ETC車道不少于一入一出。目前,仍然存在很多收費站車道數量不達標的現象。在廣州、深圳等部分城市主干出入口,由于ETC車道數量不足,已經出現了車輛擁堵現象,造成了用戶的投訴,不利于ETC業務的推廣。
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ETC用戶普及率以及ETC車道使用率提升,只有這樣,行業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才會有市場,才會促進更多的消費,帶來更多的商業價值。國家加大推廣力度的過程中,會擴大ETC用戶基數,對行業產生正面影響,同時也需要重視改善ETC車道的用戶體驗,只有用戶體驗好了,用戶才會更多地使用ETC車道,否則,ETC車道可能會成為無人值守的人工車道,甚至是擺設而遭人詬病。
2、ETC應用范圍狹窄
ETC作為一種基于車輛的先進身份識別及支付手段應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如以ETC為基礎的停車場管理系統已在廣東高校領域中使用多年,取得了不錯效果,但這種先進技術并未大規模推廣,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粵通卡的普及推廣。
3、企業利潤下降,創新受阻
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推動下,銀行在推廣ETC普及過程中表現出了相當高的積極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電子標簽的大買家,但由于銀行主要是以預存+信用卡繳費的模式來推廣ETC銀聯聯名卡,在采購電子標簽過程中極力壓低成本,以最低價中標,迫使ETC電子標簽產品的廠家利潤急劇下降。帶來的結果是,廠家利潤下降經營變得困難、盡可能地控制產品成本,同時在電子標簽產品創新方面有所保留。
另外,現階段ETC相關設備每一型號必須每兩年參與國標年檢,單品檢測費用高達20萬元左右,這樣也給行業產品升級、創新帶來不利影響,結果導致行業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激烈,不利于行業良性發展。
未來,在ETC得到大面積普及,出行使用ETC越來越頻繁之后,消費者對于電子標簽產品將會由更多的訴求,比如產品功能、外觀、性能等方面。個性化的產品也許更能打動消費者,電子標簽更新換代的進程將會加快。
標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會制約企業創新與模式創新;另一方面會提高產品普及程度,從而依靠廣大用戶群體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目前,交通電子支付應用如火如荼發展,伴隨著金融行業和通信行業等其他行業的迅速發展,未來金融卡支付、移動支付極有可能成為交通電子支付方式的替代方式,同時,由于行業可觀利潤的存在,其他企業進入交通電子支付領域的可能性增加,這些潛在的威脅因素,迫使ETC企業需要做出應對措施。例如,企業可以優化現有的服務體系來提高用戶使用粘性,通過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以致技術不被太快復制,保持高端前瞻性。此外,通過挖掘交通電子支付應用的市場空間,吸納潛在的未知級別客戶,為應用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編后語
雖然研究報告內容中闡述的只是廣東省交通電子支付行業現狀,但它其實也反映了全國整個行業的面貌,特別是廣東省集聚了眾多交通電子支付產業資源、行業企業,同時也是交通電子支付行業的發源地,因此,本報告應具有相當地的行業代表性和說服力。
交通電子支付的應用領域包括路橋收費、城市停車、公共交通、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水運等各出行領域,強關聯的產業領域包括電子部停車收費、城市一卡通、金融IC卡、移動支付等。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引入到高速公路領域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交通量的飛速增長,導致了收費口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社會對迅速提高收費服務水平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報告》對廣東省乃至全國交通電子支付產業鏈結構、行業現狀、市場規模、產業政策法規、技術特點等進行了梳理,同時對行業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進交通電子支付行業發展的具體建議。《報告》厘清了交通電子支付價值內涵、摸清了交通電子支付市場規模、窺探了交通電子支付行業格局、指出了行業四大領域九大問題、提出了扶持行業發展四點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