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上線兩年后 使用率仍遲遲不見起色呢?
到本周蘋果移動支付服務Apple Pay就已經上線兩周年,可是這個原本應該在移動支付行業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的服務,這兩年來卻是異常地“安靜”。雖然用戶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但這并沒有什么值得高興的。不僅 Apple Pay 出現這種困境,在 Apple Pay 之后上線的 Samsung Pay 和 Android Pay 等移動支付服務也一樣。那么曾經在各個科技公司里有著大好前途的移動支付服務,為何在上線兩年之后,在用戶中的使用率仍遲遲不見起色呢?
首先第一用戶重復使用該服務的頻率并不高。很多用戶可能會興沖沖地注冊使用 Apple Pay,但在試過一次之后就不想再用第二次。因為在他們看來,刷卡或者用現金支付也不是特別麻煩。
Strategy Analytics 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有 1100 萬非接觸式移動支付用戶,但其中僅有 230 萬人是活躍用戶。該調研機構表示這個數量僅達到他們在2010年預測的數量的 1/3。
eMarketer 認為至少每 6 個月,美國就有超過 700 萬的智能手機用戶使用支付應用支付,而且他們認為到 2020 年,這個數量將會增加一倍。
Strategy Analytics 認為目前移動店內支付流行不起來主要有兩個原因:傳統支付方式并沒有被打破;消費者并不知道使用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對他們來說有什么好處。
我們無法證明,移動錢包比現有各種支付機制更加好用,因為現在的支付機制也是挺不錯的。刷個卡就可以完成支付,很多消費者都已經習慣這種非常成熟的支付方式了,而且他們覺得這種支付方式也是挺安全的。
即使是這個行業中的人也能夠理解這種兩難的困境。從某種程度上說,店內移動支付雖然很酷,但是不知道意義何在。那些對技術沒有什么興趣的人,試用過一次之后可能就要問了,“用這個東西有什么意義嗎?我覺得從錢包里把卡拿出來刷一下也不是什么難事,我為什么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對于這些人來說,這種“奇奇怪怪”的無線支付方式還是拉倒吧,他們更愿意刷卡,因為是可以摸得著的東西。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這么想。據調查移動錢包最大的用戶群體是 35 歲以下人群。智能手機用戶在網上購物或者通過應用購物時,只要是不進入實體店的,他們還是會使用移動支付服務,店內支付時就不怎么用到移動支付了。
銀行支持的問題
想要讓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信用卡公司以及支持的銀行也需要更給力一年。可事實是,這些公司和銀行如果給力的話,那就意味著他們花幾十年時間建立起來的信用卡生態系統會受到威脅。
信用卡行業在刺激消費者使用他們的卡來進行支付這方面上可沒少費心,投資了十幾億美元,通過各種積分活動、營銷和安全保護等辦法來吸引用戶,而且他們的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但是移動支付至少到目前為止就沒有類似的刺激舉動。
對于信用卡行業來說,他們現在再這么做的話已經沒有任何進益了,甚至可能會蒙受損失。因為一旦美國消費者開始大面積接受移動支付,移動支付中的支付軟件可能就從支持信用卡、借記卡變成支持類似現金的支付,信用卡和借記卡的市場可能會因此萎縮。不管是銀行業還是信用卡行業,他們都已經清晰意識到這一點。
沃爾瑪和其他大型零售商想要就是不用再給銀行支付刷卡費(一般為 3%),所以他們自己開發移動支付應用。
銀行可以說處在一個令人羨慕嫉妒恨的位置,他們仍然牢牢把握著支付王國的鑰匙。現在的銀行是在強大,但是對像 Square 這樣的公司來說,在刷卡費上他們是有向下壓力的,因為他們的刷卡費比較低。
分析師認為即使未來移動支付應用支持類似現金的支付,信用卡應用也不會被替代。“銀行不會被取代,但是他們的地位會逐漸變弱,”最終銀行感受到壓力之后,他們收取的刷卡費也會更低。這就會促使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和零售商建立積分回饋或者其他刺激方案,刺激用戶使用支付應用。
“銀行也需要改變了。這個壟斷行業在過去 20 年可以說并沒有經歷什么大的變革。銀行可能會說他們在信用卡上增加了智能芯片,這就是改變。有這種想法那是真的瘋了,因為它并是真正意義上的革新,只能算是演變進化改變,因為就產品不安全,所以銀行給它加了個芯片,強化安全性。移動支付已經讓我們走到了歷史的拐點。”
“需要發生革命的地方正是銀行,而不是其他行業,大部分都認同這一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