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帶錢包也能生活 手機支付開啟“無現金 ”消費模式


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翼支付……手機
支付這一新型消費方式正在滲透人們日常生活,兜里不帶現金就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是難事。以前出門不帶盤纏寸步難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一部手機在手,衣食住行、吃喝玩樂,走遍天下。日前記者走訪我市消費市場,不管是大型購物中心,還是社區的藥店、理發店、菜鋪子、鮮肉店,都有顧客掃碼支付的身影。手機支付這種便捷的支付方式受到不少用戶的追捧,但掃碼支付也有風險,一些不法分子借機利用二維碼支付進行詐騙,業內人士提醒用戶提高警惕謹慎掃碼,尤其不要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
現象 支付二維碼遍地開花
走在蘭州的大街小巷,餐館的玻璃櫥窗前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么的標識隨處可見,與這些標識相得益彰的,則是各大店鋪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翼支付等移動支付的標識牌。它們有的置于收銀臺前,有的貼在玻璃櫥窗上。不論是大型購物中心,時尚消費的美容會所、咖啡館,還是飽含生活氣息的社區蔬菜店、肉店、干洗店、理發店,在線支付的二維碼仿佛一夜之間遍地開花,比比皆是,來來往往的顧客拿出手機對著二維碼掃一掃完成消費,移動支付這一新型消費方式正在不經意間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
市民張先生在牛肉面館就餐時發現沒有帶錢包,他用手機微信支付避免了一場尷尬。該家牛肉面館老板娘告訴記者,移動支付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如今出門帶錢包的人少了,但出門不管遠近,人人都會帶部手機,來就餐的顧客有時沒帶錢包,或者零錢不足,微信支付提供了方便,不少顧客樂于接受在線支付。
掃碼支付在餐飲店很是流行,便利店也緊隨其后,小到口香糖、礦泉水等都可以在線支付。中山橋附近的一家兩元百貨店店鋪不大,但收銀臺前的小蜜蜂、微信支付移動支付標識牌醒目。老板賈先生告訴記者,移動支付標識牌是上個月制作的,現在有三成的顧客選擇使用手機支付。“之前總有顧客問沒有帶零錢,能不能微信支付,所以就制作了手機支付標識牌。”賈先生說,自己經營的是小本生意,顧客買幾元的東西拿出百元現鈔結賬有時確實找不開零錢,顧客使用移動支付對經營戶來說也省了不少麻煩。之前他收到過一些假幣,使用移動支付就避開了這種風險。
“二維碼手機支付無孔不入,走進生活的各個角落,突然之間感覺這些二維碼占據了大大小小的商鋪,成了消費窗口的標配,如果不貼個支付二維碼,自己都不好意做買賣了。”在城區一家小區里經營鮮肉店的老板孫師傅告訴記者,在這種形勢下,他也不甘落后,將微信支付的二維碼張貼在店鋪的醒目位置,顧客核實重量及金額后掃碼付款。孫師傅說,起初他對微信支付不了解,也不敢使用,在兒子的幫助下熟悉了收款流程,現在越來越感到微信支付帶來的便捷。
調查 年輕人偏愛手機支付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年輕人偏愛手機支付,吃飯、看電影、買花、打車、超市購物、充話費、交房租、藥店買藥等等能用手機支付解決的事情大多不用現金支付,而一些中老年人則對手機支付不太了解,感到不安全,更信賴于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金支付方式。
“現在出門基本不帶錢包和卡了,帶著它們出門也不太安全,拿上手機就行了。”市民白小姐是名90后,自主創業做起微商,在一畝三分地里經營化妝品,她對記者說,現在大家都在用微信,客戶即使面對面也使用手機支付,她早已習慣這種支付方式,“我們的房租都是通過支付寶轉賬給房東的,手機支付挺方便,出門不用帶很多現金,并且沒有找零錢的煩惱,每筆支出還有提醒和記錄,記賬也省了,可以時時掌握自己的錢花到哪里了。”白小姐說,手機在,心里就踏實。現在出門不擔心沒有帶錢包,而是擔心手機沒電。
“朋友同事之間AA聚餐、在社區的診所打針買藥都是手機支付。”蘇先生是一名公務員,他告訴記者,大到家居的購置,小到醬油醋的購買,已經很少用現金支付了,平日兜里裝些現金備不時之需,但一個月快過去了,現金沒花多少,微信和支付寶花銷卻不少。如果是現金支付的話,有些東西還會考慮要不要買,但用手機支付的話,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消費沖動,紅包、掃一掃二維碼就輕輕松松把錢花出去,他認為手機支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刺激了消費。
手機支付悄然成為市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便利了生活,節省了時間成本,同時期待更多領域能夠實現線上支付。“前段時間家里沒電了,外面又下著雨,實在不想出門,如果交物業費、水電費、公交卡充值等能夠在線辦理就更好了。”家住安居小區的沈先生說。
年輕人熱衷手機支付,有的中老年人則對新型支付方式感到陌生,也對其中的安全隱患心存顧慮,表示,對于手機支付這種新型消費模式沒使用過,“不了解,不熟悉”,有的連銀行卡都不敢使用,更別說掃一掃支付了,他們更信賴現金支付,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看得見摸得著才放心。
提醒 掃碼需提防詐騙陷阱
手機支付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支付場景,得到用戶的青睞。隨著手機支付的普及,如何保證支付的安全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焦點。
中國銀聯發布的《2016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使用過手機支付的受訪者超過九成,比2015年增加了14%。持卡人在線上、線下的實物消費、信用卡還款、轉賬,使用手機支付比例均超過7成,其中線上商戶實物類消費成為最受歡迎的移動支付場景,在線下實體商戶消費的比例增長較快,較去年上升12%。
手機支付在便利生活的同時,安全問題如影隨形。市民蘇女士對記者說:“銀行卡和微信支付是綁定的,其實拿卡或者不拿卡一樣都可以消費,掃一掃就相當于輸入密碼了,如果手機不慎遺失,別人也能掃你的二維碼,那就可怕了。再者如果綁定多張銀行卡的話,得挨個掛失、凍結銀行賬戶。”她認為在這一點上,手機支付牽扯到的個人賬戶信息安全風險比現金支付高得多。
除了這方面的安全隱憂,因掃碼支付遭遇詐騙的案例屢見不鮮。前有二維碼“假罰單”,后有共享單車二維碼被“套碼”,二維碼成了“偷錢碼”,不法分子利用二維碼進行詐騙的花樣不斷翻新,消費者的支付安全如何保障?相關人士指出,國內一些主流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技術升級為消費者的支付安全保駕護航。對于消費者來說,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樣重要,提高警惕謹慎掃描,尤其不要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