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碼擔不起迎戰小程序的重任 反成支付寶的拖累
支付之爭愈演愈烈,尤其是以二維碼為核心的線下入口,已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此前微信推出小程序,意圖搶占線下入口流量。為對壘微信,支付寶也不甘示弱,旗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近日正式發布了名為“口碑碼”的二維碼戰略,以期幫助商家將線下生意引流到線上。
按照口碑CEO范馳的說法,口碑碼可以打通線上和線下,未來“‘一店兩鋪’將成為標配,商家通過線下實體店和手機上的口碑店,全方位地運營、管理自己的客流?!?/p>
對商家來說似乎是利好,然而還是別高興的太早,口碑碼所謂的“一店兩鋪”不過又是一個新瓶裝舊酒的故事。
線上無力、線下短板,口碑碼最終只能“下碼”
根據“口碑碼”發布的通稿顯示,口碑碼為商家提供從“二維碼-店鋪-支付”的新通路。對比以往的專碼專用,口碑碼多了一個“虛擬店鋪”的環節。
口碑碼將此看作自己在二維碼功能上的升級,然而這個“升級”并非口碑碼獨有,實際上是業內通用的做法??诒a是二維碼的“進化”、“升級”等類似的說法無非是宣傳時的噱頭,在技術上并沒有任何創新。
“購買線上流量不如運營線下流量”。在口碑的戰略中,似乎已經放棄了線上流量的運營,轉而投入成本低廉的線下流量的懷抱中,試圖通過發力線下彌補自己線上的不足。然而對于O2O來說,互聯網的導流是雙向的,無論是線上用戶引流到線下,還是將線下消費者吸引至線上,都至關重要。
缺乏有力的線上平臺是口碑的短板。2015年阿里投資60億元“重啟”口碑,但為時已晚,此時O2O市場已被各方先入局者蠶食,口碑無力爭奪線上資源。雖然口碑曾宣稱自己的日均交易筆數有1500筆/天,然而據接近口碑的人士透露:“口碑所謂的O2O交易其實是大量單純的線下掃碼支付交易,屬于無現金消費模式,支付服務范疇下并不包涵一點的O2O服務?!薄?/p>
這樣看來,口碑在線上仍然處于一種“侏儒”的狀態,而這也就注定口碑無法為線下商家帶去流量,無法完成線上到線下的導流。至于商家線下已有的流量,都是已經到店消費的顧客,并非是口碑引來的,而口碑卻將這些已經到店的顧客算作自己的引流成果,根本是在偷換概念。
口碑一再強調如今線下流量是線上的幾十倍,要將更多精力花費在線下流量獲取上??墒羌词故窃诰€下,口碑也不占優勢。缺少強大的地推團隊,無法為其擴張線下資源做保證;阿里控制下的口碑更注重平臺化的運營,反而導致其線下資源控制能力不足,從而失去市場。
對于口碑來說,無線上平臺流量優勢,又無法做到線下流量的資源擴張,自然更談不上幫助商家運營流量了。
受口碑拖累,線下支付落后微信
一直以來,口碑將支付寶單純的掃碼支付充當自身交易,支付寶也不斷支持口碑發展。但我們卻驚奇地發現,背著包袱的支付寶線下支付,不僅增速遠遠落后于微信支付,如今也已被微信支付超越。
根據易觀的數據,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占50.42%,雖然在整體支付市場,支付寶依然領先,但是縱向比較,支付寶去年同期的份額是68.4%,流失的份額基本被后發崛起的微信支付搶奪。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動端,2014-2016年微信支付的增速高達326.9%,支付寶只有118.6%。
具體細化到線下支付領域,支付寶其實已落下風。有網友稱,騰訊在去年年會上宣布微信支付在線下已經全面超越支付寶,成為最受歡迎的移動支付工具。雖然目前市場上還未有相關數據支撐,但騰訊能有如此底氣表態,基本可以判定,支付寶在線下支付上已不占優勢。
此次推出口碑碼,可以說是對微信小程序的應戰。小程序的開發有一定的技術門檻,支付寶為了對抗微信,便推出了門檻較低的口碑碼。不過目前來看,口碑碼的應用場景還是比較狹窄,僅支持支付寶口碑店鋪,短時間內很難擴大服務范圍,引流效果大打折扣。
從目前的宣傳效果看,支付寶想要通過口碑碼擴大線下入口,在線下市場超越微信支付,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