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是一體化的生動注解
京津冀地鐵互通計劃正在有序推進。據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介紹,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技術改造二期工程京津冀交通一卡通改造部分項目建議書日前已經取得市發改委批復,改造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完成。這意味著,至多6個月之后,北京地鐵各個站點都將能刷京津冀一卡通進站乘車。
從地面公交到地鐵交通,京津冀一卡通“應用場景”逐漸豐富的背后,是京津冀三地交通一體化快速推進的縮影。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京津冀一卡通則是交通一體化推進成效的顯著標志。道路的互聯互通,為三地人員、資源自由流動提供著基礎條件。而當老百姓手握一張公交卡,即可便捷地往來穿梭于三地,交通一體化就擁有了最生動具體的注解。京津冀一卡通含金量提升,將直接惠及民生,也將為進一步發展填注動力,值得點贊和期待。
一張小小的公交卡,實際上牽扯著諸多復雜交錯的深層問題。實現一卡走遍京津冀,并不容易。比道路互聯互通、軟件接軌整合等難度更大的,是各地財政補貼差異如何平衡、不同城市押金標準如何統一等“隱形壁壘”。這些往往涉及政府、公交、地鐵及制卡公司等多方,調整各方利益無疑需要拿出統籌合理的方案。此前地面公交互聯互通的實踐過程,已經一定程度上暢通了相關渠道、積累了有益經驗。如今地鐵的互聯互通工作,只要三地強調大局意識、協同觀念,就一定會進展順暢。
京津冀一卡通凝結著協同經驗。交通是協同發展的“先行官”,也是“試驗田”。在先行先試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具有樣本意義,打通行政壁壘、建立統一標準的探索也應當推廣到其他領域。當下,京津冀一卡通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三地間僅少數城市能實現一卡通,異地辦卡充值的難題尚待攻克,甚至連各地的押金數額、刷卡方式也不盡一致。以方便三地百姓出行為出發點,進一步提升京津冀一卡通的便捷度,從積極解決問題中積累更多協同經驗,也是為后續工作夯實基礎。
協同經驗中蘊藏著工作密碼。回顧以往,2015年,北京完成了139條公交線路的京津冀一卡通建設;2016年,成功升級剩余的872條公交線路。而2017年,預計將完成所有地鐵的互通工作。三年來,京津冀一卡通的推進效率呈明顯提升之勢。這無疑有一種飛輪效應:為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必須使很大力氣;而當飛輪積累的能量足夠大,在不需要多少外力的情況下,也會轉動得越來越快。相信隨著協同發展不斷深化,京津冀三地交通一體化必將進一步積勢發力,實現更好更快的有機融合。
                                        
                                        
                                        
                                        


